第一章 【落寞的背影】(1/2)
“哎,快看,这个穷小子怎么又来了啊?”
楚空刚从压力训练舱里走出来,一个穿着导购员制服的少女就跟旁边的同事嘀咕着,他微微一笑,并没有在意,淡定的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纸巾擦了擦脸上的汗珠,望着试用区里不同型号的压力训练舱,轻轻的叹了口气。
还是过不了一点五倍压力这一关,自从十岁那年在一次体检中被检测出患有心肌炎之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虽然靠药物维持着身体上并未出现任何不适,但是在压力训练中却从来没有突破过一点五倍。
“真不知道他每天这么卖命的训练干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是停留在一点五倍的抗压水准上,要是我早就改行做别的去了,有韧xìng是件好事,但也要有自知之明嘛,联邦军队里的机动战士最低标准也要达到三倍压力的耐受程度,何况这只是其中一项指标。”另一个导购员微微摇头,有些不理解楚空为什么会这么执着。
“想训练就买一台座舱回家练去,老是在我们这里试用算怎么回事呢,我看他就是买不起来这过干瘾的,鄙视他。”
两位导购员的对话楚空听得一清二楚,虽然脸上自始自终抖保持着淡定的笑容,但内心却痛苦至极。是的,他每天都会来这个商场呆一会,试用区里的每一台座舱他都试过,但却没有买过一台,不是他买不起,也不是他想白白占人家商场的便宜,只是他选择了将内心压抑了十年的痛苦默默的承受,不愿让任何人替他分担。
八年前,也就是楚空十岁的时候,在一次陪父亲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台当时最新上市的压力训练舱,曾在联邦军队38兵团机械化师服役的父亲退役之前就是个机动战士,对压力训练舱这种东西情有独钟,便让小楚空进去试了一下,训练舱的标准倍数便是一点五倍,身体稍微强壮点的成年男子一般都能适应这种程度的压力,但是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这并不算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小楚空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个天才,在一点五倍的压力下呆了五分钟竟然没有感到任何的不适,甚至连汗都未出一滴,把当时的导购员跟其他顾客都吓了一跳,楚空的父亲一看是这样的结果,立马高兴的合不拢嘴,也不顾导购员的劝解,又把儿子塞进了座舱里,将压力调到了两倍,结果还是差不多,小楚空出来的时候还带着一脸自豪的微笑。
机动战士这一兵种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资质差一些的人即便是锻炼一辈子都达不到机动战士的身体强度指标,而身体抗压强度在各项硬xìng指标中则是最重要的,经过系统的训练之后达不到三倍的抗压强度根本就连想都不要想。但是想到达到三倍的抗压强度需要经过大量的艰苦训练。
然而整个联邦几十亿人中时不时的会有惊艳的天才闪现,基本上没有练习过特殊呼吸法,未曾进行过前期训练的人,第一次进入压力座舱的时候如果能够承受三倍的压力,就可以被称作天才,联邦军事学院就会破格录取。
天才之所以被称作天才,说明这种人出现的几率实在是太过渺茫,才会被人冠以如此神圣的称呼,在机动战士踏入历史舞台的一百年多年来,能够被称作天才的人不超出十个,而这些人现在除了过世之外,大都在帝国各个兵团里的机械化师里担任重要的角sè。
当小楚空在座舱里忍受不住强大压力而关掉电源爬出来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目光呆滞的定格在座舱外显示屏上的数字。
3.5
没错,就是三点五倍,在足有三分钟不敢置信的沉默之后,整个商场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在那一刻,楚空的父亲早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身为机动战士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3.5倍代表着什么意思,年轻的时候他经过了两年的艰辛训练才达到了机动战士的三倍抗压强度,而现在38兵团机械化师的少将师长巴顿也是被人们公认的天才,当时他的第一次经历抗压训练的时候,极限抗压强度是3倍。
自己的儿子却是三点五倍,rì后他能有什么样的成就呢?机械化师的师长还是大兵团司令?无比激动的父亲当时都顾不得给楚空擦汗,便抱着他徒步跑向了连邦军事学院。
这一爆炸xìng的新闻当时也震惊了军师学院的高层,中将院长张伯伦立马派人对小楚空进行体检,并在检查的时候将全体无关人员都清出了医院。
世事总是难料,当楚空父子两沾沾自喜的时候,一道惊天霹雳却改变了楚空的人生轨迹,检查结果是楚空患有先天xìng的心肌炎,不能做超负荷的活动,而且要每天吃药才能维系生命的延续。
从此之后,备受打击的楚空便将自己完全封闭了起来,父亲也默默的将家里悬挂着的连邦荣誉勋章放到了箱子底下,那个跟随他三十多年的破旧压力训练舱也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家里的一切都找不到机动战士的影子,楚空的父亲认为这样便能够慢慢的抚平楚空心里的悲伤,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儿子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
十一岁的时候,楚空开始照着画报用画笔在白纸上临摹各类机甲。
十二岁的时候,楚空买了一大堆关于机甲原理和制造流程的专业杂志。
十三岁的时候,楚空便可以将高仿真玩具机甲拆成零碎,然后不看说明书就能够完完整整的再组装起来。
十四岁的时候,楚空开始用一些简易的工具自制机甲,装入发动机之后便能够在地上zì yóu的走动,并做出各种预设好的动作。
十五岁的时候,楚空开始往各大专业军事杂志上投稿,并且引起了机甲制造业的高度重视。
十六岁的时候,楚空在网络上指出当时机甲制造业泰斗多利教授论文中的几处疑问,并自以为是的做了修改。
十七岁的时候,多利教授从帝**事学院亲自跑了一趟来给楚空送录取通知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