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番外-温家事(下)(2/2)
文秀娘进了大殿,禀道:“娘娘,谢妃求见!”
时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雍和五年正月,梁氏终于如愿以偿地诞下一女,取名温丽远,彼时,梁氏已替温青连生了五个儿子,长子温鹏远、次子温思远、三子温志远、四子温修远、五子温向远,幼女温丽远。
慕容梓看着慕容标那几招剑术,虽然力道不够,可那巧妙劲和纯熟劲就让他佩服,加以时日,他指定更打不过慕容标。
温彩道:“远远想来,就让她来,回头吃不了苦,可不许与姑母哭鼻子。到了太学院,就要归那边的先生管束,住在专门的小院里,你可想好了?”
宋珀还想着与镇远候府结亲的事,可宋大\奶奶一直都未能如愿再育下一个与温鹏远年纪相当的幼女,随着温鹏远的一日日长大,又因着皇后的缘故,温家水涨船高,依然是京城大世族之一。
梁氏听着,有了些许困意,可董氏还在滔滔不绝地教温元娥姐妹俩。
温彩含笑道:“有劳谢皇嫂!翠玉轩、漱芳阁若差缺了什么,还劳皇嫂遣人与我说一声。”
听说当年七公主在太学院读书时,给她做陪读最是辛苦,三天两头的被打,直到七公主满了十五岁这才不去太学院。
镇远候的爵位世袭罔替五代,温子林得的是建兴伯乃是世袭三代,而这长平伯虽是三等是不是也可以世袭?圣旨上没说,但却赐了一块内务府制造的匾额。
温远远依旧不吱声,她知道一旦开口就失了道理,梁氏常常教她,做什么事都要站住道理,就如皇后娘娘拿着剑去周家,把周家奶奶的耳朵割了一只,竟没人说上半句,原因只一个,那就是皇后站住了道理,便是御史弹劾也不管用。
温元娥刚一挠脖子,董氏抬手就打她的手:“长辈训,要恭听,你动来动去作甚,回家就给我跪佛堂去,你娘还真是不会教孩子,把你都教成什么样儿了,一个大家闺秀,站没个站像,坐没坐像,站在长辈面前还左摇右晃的……”
董氏一脸肃容,又开始说温家祖宗八辈的事,从温老夫人开始说起,说温老夫人如何教训孙女,这才有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又夸温老夫人如何能干,教了两个儿子成进士,还教出温青、皇后这样出色的兄妹等等。
温彩又道:“你还年轻,不要紧的,晚两年生孩子也没关系,要紧的是把身子养好了。”
温彩想的是,若是自己有女儿,才不舍得给人当陪读,公主们犯了错,先生不会打罚,就打罚她们身边的陪读小姐。女夫子不会打罚得厉害,可小姐们都是脸皮薄的,这罚站、打手板是常有的事。
遇到沐休日,温鹏远就带了小厮、护院去新兵营看温青,他像其他几家都督府的公子一样,学得倒是有模有样。
“她才多大,你多大?回家后,给我抄十遍《女德》,看来你娘还真是把你惯坏了,再这样下去哪家好男儿敢娶你?”
温彩道“有请”。
梁氏未动,董氏则先一步冲出府门,硬是把温远远、温元娥给拦回来。
对于长子,梁氏是偏爱的。
董氏气得不轻,在她心里,根深蒂固的就是书香门第、世家名门的形象,而温家更是今非昔比,一门两爵位,惹得多少人眼红,自然这爵位是他们自儿个挣来的。
温彩道:“明年平柔、安若二位公主都满六岁了,到时候亦要挑陪读的,你明年还有机会。”
一出口,她便后悔了。
梁氏喝道:“放肆!”神色转厉,“皇后娘娘面前岂容你置问,越发没个规矩,在家里如何教你规矩?一出门就忘了个干净。”
待谢妃走远,温远远轻嚷道:“娘,我也想做公主陪读!”
何氏建议匾额要挂在南府大门上,宋氏却不依,“这是大老爷得的赏,凭甚要挂在南府大门上,大老爷人住在北府,就得挂北府门上。”
慕容梓输了后,大声喝问:“是不是皇祖父教你的?”
董氏的话还没训完,就听温思远大喊一声:“娘,我们回来了。我饿了,我要吃饭!”
刚回来就见何氏被打,温彤气不打一处上来,把儿子递给了同来的婆子,就带着何婆子等人寻上北府了。
就在宋家大房纠结的时候,宋三\奶奶却将嫡女宋还珠许给了温思远,若不是温家大房的宋氏回娘家说破了此事,宋珀夫妇还蒙在鼓里。
文秀娘接过,轻声道:“忠武候的嫡孙女秦思棋,嘉兴伯嫡孙女温元娥、谢丞相孙女谢秀萍三位。”
没几日,各家被选中陪读的公子、小姐就收到了礼部的回音。
待温鹏远出了府门,却见定国公刘家的嫡孙也在,一边带跟了几个小孩子,从五六岁、七八岁、十一二岁都有,正在起哄大叫:“温鹏远输了,哦……温鹏远输了!”
“这就是我挑中的。”
梁秋霜嫁到镇远候府,也是风光出阁,而镇远候府更是风光迎娶,温檀虽说是庶子,可名下亦有一处五百亩的田庄,更有几家体面的店铺,再加上她的嫁妆,日子也算不错了。
慕容恒只有一后,并无嫔妃,大臣们早前提过让他充盈后宫,他直接把提议的大臣给臭骂了一顿,“朕也想,可朕那病……你们是不是存心想害朕犯病,你还不如直接拿刀杀了朕,这倒也痛快。”
温元娥更不敢有半分不悦,生怕董氏再训她。
梁氏早就听说温家大房两位太太不和,没想宋氏回京第三天就闹到南府何氏门上了,说何氏刻薄了六姨娘、七姨娘,又说何氏动了北府的东西让何氏退还,两个人直接就打骂成了一团。
谢妃轻声道:“有劳皇后娘娘费心。”
温彩道:“明年有两位公主要入太学院,先让远远住过去,待公主入学时,她也熟悉了,正好做公主的陪读。”
昭贤太子仙逝后,顾太后一夕之间苍老了许多,也不大爱出门了,整日待在康宁宫不是发呆就是念佛,也没了先前的言辞犀厉,只是眼里的冷漠之色更重了。
这件事到底是不了了之,再没有大臣提这话了,他们唯有摇头:“新帝有病,没办法啊。”他们只能羡慕温家步步高升,泼天富贵。
你拿刀杀皇帝,这是大逆不道之罪。
何氏大哭了一场,直骂自己的两个儿子不管她死活,正骂着,温彤就回娘家了,温彤现在的丈夫是温墨帮忙寻的,早前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得寻了个商贾人家嫁了,虽不够体面,但婆家银子多,且这商人虽然市侩一些,早前并不曾娶过妻,家里只得两房侍妾。这是温二\奶奶吕氏给保的媒,嫁人后,温彤在婆家倒是扬武耀威,尤其是温彩做了皇后,她在婆家更是得意了。
“三位小姐做静娴陪读足够,再多就逾矩了。”
谢妃心下明白,顾家荣宠不了多久,登基的是慕容恒,胜的便是忠武候秦家。慕容恒登基之后,谢妃、李妃等人才听人提及当年顾秦两家的事,而秦太后、顾太后似在同一日认识了太上皇慕容烨,那些往事,在二十多年里从未有人提过,却在慕容恒登基后被人掀了起来,可见顾太后行事也多有不妥之处。
女孩子多了,在一处也是个伴。
梁氏道:“皇后不必理她,这都是被我和候爷给娇惯坏了,越发没个轻重。她到底还小了些,性子又没个拘束,不陪读也好,在家中私塾读书也是好的。她生来就被人服侍,何曾服侍过别人,入了太学院,自比不得家里。”
秦思棋有十三岁,照着宫中的规矩陪读小姐不能越过十五岁,她在宫中待两年就要出宫待嫁。
道:“七弟,大皇子和顺王世子谁赢了?”
温远远不服气,但知与长辈顶嘴不对,只不说话。
梁氏轻斥道:“休要胡闹,你亦听见了,谢妃娘娘没有选中你。”
温鹏远急道:“我和大皇子就没打。”
梁氏十月怀胎,再得一子,她听说后愣了许久,却也接受了,她心里暗暗发狠似的,她便不信自己生不出一个贴心贴肺的闺女来。
谢妃,昭贤太子的谢良娣,因慕容恒登基,便晋位谢妃,带着大公主静娴长住宫中,她们所住宫殿离顾太后所居的康宁宫很近,方便她们早晚与顾太后晨昏定省。
温彩凝了片刻:“还有景阳长公主的女儿、寿春大长公主的嫡孙女也会来。”
现在,汪老夫人成了温家的大功臣,就连温氏族里也颇受敬重。
几个儿子里头,温思远的性子最开朗,人未到,声儿先到了,他飞跑进厅。
谢妃挑得很得体,既照顾到温家、秦家的小姐,连她娘家的侄女也照顾到了。
“我就要入太学,我要去太学……”
大皇子一手负后,学着太上皇的动作,“那我们再来打过?”
谢秀萍与温元娥皆是八岁,比静娴公主略长两岁,正是能陪着静娴公主玩耍的时候,这亦是谢家有与温家交好之意。
谢妃看了一下名簿,拿了笔,很快就勾选了了。
温子群生怕闹出事来,道:“还是挂大门上吧,一府分两处,关起门来还是一家人。”
慕容标的陪读,是他自个儿挑的,选了东军宋都督的嫡孙儿宋越,又选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嫡幼子孟光明,一武一文两个人。
消息传来时,温鹏远郁闷了好一阵子,但很快还是该干嘛干嘛去了,他见识到慕容标的剑术后,颇是震动,在习武上倒越发用心了。
温彩笑道:“谢皇嫂来得正好,礼部送了公主陪读的名单,你先挑,一位公主可挑一到三名陪读,这次礼部挑的人选原是世家名门的小姐,年纪在六至十二岁,短的可在宫中待三年,长的可陪九年。”
梁氏吐了口气:“总算清静了。”
温鹏远顿时觉得,宫里的先生、宫里的师傅都是最厉害的。
温彩道:“拘着十八些,他模样长得好,瞧上他的姑娘怕是不少,少让他弄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来。这生儿育女可不在乎女人多少,日子过好了才是真的好,但凡是女人,谁生不来儿子,只是儿女也得讲究个缘分。”
谢妃道:“平柔、安若、宁雅她们三位呢?”
梁秋霜一张脸通红。
温远远道:“姑母是皇后娘娘,为什么要听她的,你一句话……”
梁氏恼得不行,若是她生的,她打过去了。
”
原来宋三\奶奶一早就相中温思远了,这孩子虽不如温鹏远出色,却在气质、谈吐上酷似其十八叔温檀,而且这一年温檀已经是翰林院侍讲学士,既然攀不上镇远候的嫡长子,许给嫡次子也不错。
温彩凝了片刻,“荣安候顾浩之女……”
“静娴公主也到了入太学读书的年纪,不能再耽搁了,太学女学那边,定了侍君夫人做女夫子,又定了乐坊的大乐师云灵娘子做先生,都是一等一的女才子。”
温元娥道:“祖母,宋家小姐也在马车上呢。”
温青五子:长子袭爵,掌理北军都督府;次子思远是五子里最会读书的一个,十九岁时得中二榜进士进入翰林院做了几年庶吉士,之后去安徽任知县、知州,若干年后回到京城任都察院御史、左都御史;三子志远行事沉稳,性子内敛,最喜侍弄庄嫁,后入了农技书院担任山长;四子修远最爱武功,喜欢武枪弄棍,后在大燕与启丹再度掀战时,他参加了北疆的战役,立下赫赫战功,是五子里头,性格、为人最像温青的一个;五子向远,性子最为懦弱又最是憨厚,读书无过人之处,连秀才都未考上,后随父母回转西山祖宅,孝敬父母,虽是平凡一生,却过得最是宁静。
温青长女温远远长至十五岁时尚未许配人家,后与顺王府的嫡次子相恋,得嫁顺王府。
温青幼女温丽远曾在长大成人后,嫁给了少年才子杨长庚为妻,杨长庚不爱仕途,不爱权势,就爱游山玩水,但杨长庚却给后世留下诗篇百首,是当时名动天下的“诗仙。”
温家二房的建兴伯爵位后由温子林父母提议,由温红、温绯抓阉,温绯念唐宛芹自来运气不错,竟让唐宛芹抓到了“袭爵”,温红落漠,却不得不认命。后,温绯袭爵,再传其子温元平。
雍和末年,温氏成为京城八大世族之一,温氏以其人口众多当居其首,一时与人才辈出的肃毅伯谢家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