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二千零二十五章 国旗之议(一更)

第二千零二十五章 国旗之议(一更)(2/2)

目录
好书推荐: 给大佬当替身后,我年薪百亿 恶毒炮灰每天都在翻车[快穿] 我演过的角色都是隐藏大佬 失忆后认错老公 这该死的求生欲[穿书] 当剧本杀融入柯南世界 斗罗:这个千仞雪过分谨慎 七十年代真夫妻 影帝爸爸,你女儿从农村来找你了 阴间角色模拟器[聊斋]

顾正臣直言道:“陛下,早在首航澳洲之后,臣便提起过製作大明旗之事,然此事一拖再拖,至今没个音讯结果。今日,臣再提此事,希望礼部官员可以用心办事,儘早拿出大明旗。”

朱元璋恍然,看向李叔正、任昂:“说起来,这件事朕也忘了催问,礼部,怎么回事?”

李叔正移步而出,手持笏板言道:“陛下,臣翻阅古籍,查问古今,从未听闻过某朝还需製造国旗之事。何为国,国乃是分封之地,乃是藩属之地。大明乃是天子之朝,是宗主,当有天下,如何能自降身份,制什么国旗?”

“礼部认为,制国旗有损大明威严,故此拒绝。此事关乎朝廷与陛下顏面,更关乎万民对朝廷之看法,臣难以从命。”

朱元璋看向顾正臣:“礼部有礼部的理由,你的理由呢?”

顾正臣嘆了一口气。

古代一直没有出现国旗不是没原因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围不管是臣服还是不臣服的,在中原王朝眼里,要么是番薯国,要么是朝贡国,要么就是不臣之国。

总之,全天下都应该是我们的。

自我中心的认识在那摆著,哪里还需要通过国旗来证明什么,区分什么?

別说大明不应该有国旗,秦国也不应该有,朝鲜、日本、安南等国,都不应该有国旗。一旦每个地方都单独搞出来国旗,在那一插,那不是显得他们不臣服大明了吗?

除了这一点外,还有外交需求不那么高的原因。

出使使臣即便是没什么旌旗,只要手持旌节就够了,去了地方,人家迎接下也不需要插国旗,奏国歌,大家都没这一道程序。

至於军事上,更用不上国旗,各色將旗、令旗就够多的了,各自有各自的作用,你弄一个国旗摆在那,到底发挥啥作用?

仔细说起来,西方一开始也是没啥国旗的,除了丹麦人打仗的时候捡来一块破布当了国旗之外,之后的国旗,大部分是出於彰显船只所属国的標识,再后面才是什么彰显民族独立、国家主权的国旗。

可在大明,並没催生出这样的需求。

原因也很简单,欧洲都碎成渣渣了,出个门都可能碰到外国人,可在大明,你出个海,做个远洋贸易,看一眼船也知道是大明人,像是占城国、安南国,他们的商船也比不上大明的商船大……

船本身就是一个標识,实在没必要搞什么旗帜辨別,毕竟出门在外,绝大部分都是大明的船。

总总原因,到了大明这时候,依旧没有出现国旗。

毕竟没这个需求,哪来的创造……

但时代在变,国歌、国徽这事可以慢慢来,以后有机会了再说,但国旗必须该面世了。

面对李叔正的话,顾正臣对朱元璋道:“自古以来未曾有,大明更应该做一个先行者,踏出一条路来,开国旗之始。至於李尚书所言国旗是自降身份这事,臣並不认可。”

“臣所要的旗帜,是一面旗帜鲜明的大明旗,这一面旗帜代表著大明王朝的身份,代表著六千万百姓共同的归属,代表著它出现的地方,就是大明权力触及的地方!”

“大明旗当融入所有人的认知、血脉之中,当他们看到这一面旗帜的时候,就应该有一种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这是大明,每个人心中都会意识到並感觉自豪,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一面大明旗之下的——大明人!”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