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水师事,给朕——立办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水师事,给朕——立办(1/2)

目录
好书推荐: 给大佬当替身后,我年薪百亿 恶毒炮灰每天都在翻车[快穿] 我演过的角色都是隐藏大佬 失忆后认错老公 这该死的求生欲[穿书] 当剧本杀融入柯南世界 斗罗:这个千仞雪过分谨慎 七十年代真夫妻 影帝爸爸,你女儿从农村来找你了 阴间角色模拟器[聊斋]

是真,是假?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有底。

徐达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

冯胜、李文忠也都不说话了。

顾正臣这些年来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在场的人可都看得很清楚,他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大明,对不起朝廷的事,相反,他为朝廷、为大明做了许多有利有益之事。

如果不是顾正臣,大明想要站稳辽东,不出动二十万兵马远征几是不可能;如果不是顾正臣,大明边镇到现在还会严重缺乏战马;如果不是顾正臣,大明不会开海,也不会什么蒸汽机船。

哪怕是攻取云南,没有远火局的支持,明军绝不会如此迅猛,在梁王根本没反应过来时便杀到了昆明,在极短的时间內结束战斗!

还有高丽,它现在估计还是高丽,而不是朝鲜!

许多变化,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但在这背后,顾正臣无论是亲身参与了,还是没有参与其中,他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局势。

他没撒过谎,也没吹嘘过什么大话。

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

朱元璋以篤定的口吻说道:“朕想了很久,知道这很不切实际,但这小子的恩师不是寻常之人,见识之广博令人匪夷。”

“既然马克思说有,那朕寧愿信其有。大航海,不是为了海外飞地,也不是为了占据澳洲或其他,而是为了这亩產十五石、三十石,能活人性命的农作物!”

“朕知道,这几年从纳哈出、朝鲜那里得了一些战马,云南拿下来之后,茶马古道再次畅通,加上民间养马,朝廷確实能组建出两万至三万骑兵,有了征討沙漠的底气。”

“只是——朕希望你们一个个耐心等著,等到顾正臣出去一趟,拿到了土豆、番薯,將这些庄稼在大明的土地上种出来,让百姓不至於陷入饥荒,到那时,你们別说收拾元廷,就是打穿草原,朕也答应!”

徐达终於明白了。

眼下士气旺盛,兵马已基本到位,火器也经过了几场大规模战斗检验,征討元军的军事条件已然成熟。

但——

这一些都需要考虑百姓,考虑民生。

大明开国到今年也不过十四年。

十四年,呱呱坠地的婴孩到现在还没长起来,疲睏交加的百姓还没完全恢復过来,许多地方一遇灾荒便死人的情况还在发生,比如登州府!

打仗不打仗,不能仅仅靠打不打得过,实力如何。

现在不是开国初期,百姓累死了也必须顶上去,现在主动权掌握在大明手中,什么时候打,打到什么程度,都是大明说了算。

晚上那么两三年,百姓日子好过一些,有了盼头,再去收拾元廷也不是不可以。国力一年增一分,三年之后,那就占据了更大优势,还能少死一些军士。

冯胜、李文忠也想通了,朱元璋认为大航海是最重要的事,这两年不节外生枝,保持战略定力,以防为主,等到顾正臣找到这些高產农作物之后,再去收拾元廷。

这样做確实更为合適,毕竟高產农作物的出现,將会让人心空前凝聚,让百姓也有了盼头,那运起粮草物资来,平日里能走三十里的,想想土豆番薯,那还不得走个四五十里?

只是,这土豆、番薯,靠谱吗?

冯胜、李文忠心有疑虑,却不好再说什么,毕竟皇帝选择相信顾正臣。

徐达看了看舆图,想起一个问题,带著疑惑问:“既然顾正臣都去了澳洲,带来土豆与番薯不就是了,为何一直在说十月远航,十月时,他不应该归航了吗?”

冯胜、李文忠对视了一眼,是这个道理啊。

朱元璋呵呵一笑,摇了摇头:“朕可没说这些东西在澳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