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第324章 千钧棒一号(2/2)
然后经过了2个小时的寻找,在“经纬04”本该运行的轨道上最终勉强找到了一点点金属反射信号,主要是融化的金箔冷却后反射比较强烈,但反射的信号也很微弱,还是一颗近距离掠过的卫星短时间内扫描到的。
激光器的11个镜头是新远在长春光机驻厂研制的300多块镜头中精挑细选出的,激光器装配环境是激光实验室斥巨资所建造的世界最干净的净室,当它被空运出厂时,安1250的飞行路线全程接受计算机辅助调整。
他说完之后,叶长思才说起林炬的动向。
外界倒是因为单级入轨的噱头写了几篇文章,但当火箭仅仅将“配重”送入200多公里的低轨时也就移开了视线,毫无疑问这说明火箭的运力损失极大,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而在数十公里外,青山基地外围的一处隐蔽小山丘上,林炬和赵晓文正在紧张地期待着什么。
“那,我们要不要对外说明是不是机器人……”
一听到青山基地大佬就知道什么情况了,肯定是什么企业机密,顺水推舟表示自己等得到。
不计算研发投入,单单计算千钧棒一号的制造价格多少钱呢?
27亿元,仅仅是制造成本,这还是“验证机”!
整个卫星的功率峰值高达1100千瓦,为了能够提供如此疯狂的功率,新远采购了航天局最新一代的大面积太阳能电池、装上了一台青山基地所制造过最昂贵的小型核反应堆,以及一套更贵的超级电容。
如果7台激光器同时启动,电容以及两种电池同时供电,最多可以维持60秒;只启动三台或者更少的话,仅凭电池就能维持间隔20秒的的300秒长时间照射。
到最后那枚拿来做牺牲品的二号火箭差点因为燃料不足坠毁,箭体表面也被严重烧蚀,回收团队评估后都摇头,不得不拉去报废了。
“千钧棒一号”,是激光实验室经过长久努力制造的第一颗验证型激光卫星,重量22吨,一周前才发射升空。
有人问道,大佬果断摇头。
千钧棒一号有惊无险地成为了太空“黑户”,为了避免频繁的通信被探测,它的控制方式还是激光通信,经纬卫星网络的11颗卫星通过超短波和激光间接控制,以防被人注意到。
虽然只是300公斤重的小东西,但为了测试千钧棒一号还是火力全开,在进行了几个小时的反复校准以后,获准全功率对已经运动到两星之间距离最近的小家伙开火。
本次照射只持续了4秒,期间激光轨迹一直跟着目标预定的路线移动,然后就赶紧移开。
叶长思的助理“额”了一声,然后才解释道:“领导,按我们的计划人形机器人上月球还早呢,而且我们订的指标是勇士一号的那种,而且使用环境也比勇二复杂得多。”
航发委对于单级入轨试验也没多想,只是好心的提意见觉得单级入轨对火箭烧蚀太严重影响回收寿命,但也并未再多关注,空间核反应堆测试新远内部报备的是a100的核部分,国内早就知道了。
根据测算,那就应该是“经纬04”。
980千瓦的激光照射对于这个小东西来说过于恐怖,要是多照射一会估计就真的什么都找不到了。
但是激光实验室却极为兴奋,赵晓文立刻通知林炬,然后组织了第二次测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