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醒狮 > 第三节 天鹰出击

第三节 天鹰出击(2/2)

目录
好书推荐: 异界之地城领主 长生问道 左手恶魔右手爱神 异能警花 清虚 圣石锻造师 蹈海 生存法则 美人权术 读档人生

再说4枚kh172脱离米格机后立即加到4马赫的高并沿着我预警机的波束指示的方向飞驶。不久它的探测系统现辐射源强度增加向东南方向以5oo公里的度直线飞行它当然继续转向追踪啦。2秒后它又探测到原来追踪的方向有另一个辐射源在工作不过频率变掉了控制系统不再理睬它。kh172并不怕预警机跳频工作它的检测系统始终在全频搜索可是碰上现在的情况它当然选择追踪原来频率的辐射源把新出现的辐射源作为干扰体不予理睬。它不断地向东方偏转牢牢地盯着目标。

这些kh172的控制电脑实际上是在追踪一架模拟预警机-我军伪装部队的又一杰作。这是一架螺旋桨的小飞机头部很大装备了一台大功率的相控阵雷达机翼上有2台电动螺旋桨在推进最大度可达55o公里/小时。它们就在预警机的前方游弋。接到歼-8的报告确定了kh172的坐标和运动方向后小飞机立即飞到预警机和kh172的连线上。然后预警机停止射雷达波而小飞机则以预警机同样的频率向kh172的方向射雷达波并向东南方飞行。预警机则向西北飞行飞行1秒钟后预警机改换到另一频道开机工作。小飞机不断增强的雷达波当然更能吸引kh172。当追踪kh172的歼-8回确认导弹已转向的信息后预警机上的指挥员放心了。kh172追踪小飞机到6o公里时小飞机的机载雷达已经可以跟踪它们了4枚巨大的kh172死死地追踪着它们的目标-“预警机”。直到它们相距4o公里时小飞机才关闭雷达并一下子向下俯冲钻到喜马拉雅山的群山之中。kh172失去了目标顿时不知所措系统立即启动了红外跟踪探头和弹上主动雷达可是在它们的视野里什么也没有。在燃料耗尽时kh172启动了自毁装置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上空亮起了4朵美丽的礼花可惜没有什么观众。

东、西线的制空权

在东线从拉萨起飞的另一个中队12架歼-1oIIm也紧跟着张定国他们的中队高掠过了苏班西里河谷。2架eQ-6电子战机几乎是紧跟着他们出击的在低空这2型飞机的度相差并不大。他们二个小队和1架eQ-6在低空左转直扑萨地亚附近的印军大型相控阵远程雷达基地。他们接近时基地的防空系统已经纷纷启动他们按照预定计划eQ-6电子战机一方面向防空导弹阵地射反辐射导弹一下子打乱了印军的阵脚接着以大功率的干扰电波压制印军的雷达系统。战机则以导弹、火箭弹进行攻击接着就是狂猛的机炮扫射。中队长率领的小队和1架eQ-6从侧面的一个被炸成一片火海的防空导弹阵地上掠过出其不意地向相控阵雷达起攻击一下子摧毁了基地的全部设施。另一个小队的战机右转直扑位于提斯浦尔附近的大型相控阵远程雷达基地同样取得了预定的战果。

从二线基地赶到战区的战机是直接飞越喜马拉雅山对预定目标实施攻击的。印军的一个个防空导弹阵地、野战机场、直升机停机点逐一被摧毁。那些阵地上的印军初次领略了Q-6的威力起先他们还看不起这些螺旋桨的飞机。可是这些可怕的“空中坦克”毫无声息地就飞到了他们的头顶狂暴的火箭弹和炮弹一下子倾泻下来。那些红外寻的的导弹根本就找不到它机枪和短身管的毫米高炮打中了也不起作用。这些庞大的攻击机却十分灵活转弯半径出奇的小飞得又低在山区复杂地形的对地攻击中大显神威。有些匆忙起飞的印军战机简直成了最好的“靶机”纷纷被击中起火坠毁。印军部署在一线的122架战机、86架直升机和一大批防空导弹阵地悉数被毁或缴获也有的被封锁在山洞里不能出来了。

直到45分钟后才有48架印军二线的战机其中有24架苏-27、苏-35另外是24架印度国产的Lca-II型战机赶过来向我战机起攻击。我们的第一波战机已有36架返回前进基地去补充燃料和弹药了在高度机动的作战中战机的耗油量是很大的空中还有6o架战机。当我预警机一现敌机就命令8架战机返航到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机附近加强护航。其余战机也后撤。印机以为我战机燃料不够要返航根据他们掌握的苏-27、苏-35的性能我战机必须要回拉萨了。一下子打开加力直扑过来而且派了4架苏-35从侧面绕过来企图偷袭我预警机。这一切都在我预警机的监视下等印机钻进了我们的“口袋阵”一声令下全部战机一个漂亮‘普加乔夫’眼镜蛇接着转身与印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印军根本就没有预警机提供信息和指挥更要命的是对我机的性能完全理解错误我方有不少战机已经改装了新型动机有了电磁矢量推力控制装置在转弯半径、度、加度、控制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外形基本相同可是内涵却变了不少。我军的eQ-6电子战机大显神威由于苏-27、苏-35的电子设备的特性双方都是清楚的因此它的干扰效率很高印军飞行员反复采用跳频也不顶用迫使他们无法射远程空空导弹。

而我方的飞行员在迫近到8o公里时就在预警机的指挥下纷纷射R-77、R-27导弹仍然采用指令制导的方式迷惑对方等它们接近到18公里时再启动导弹的主动雷达。那些印军飞行员遭此突然袭击顿时阵脚大乱那4架苏-35是由亚达夫少校率领的全都属于“精英”飞行员。名为小队却是由东北战区直接掌握的为了稳住阵脚战区司令官普拉德尔中将只好动用这支精英部队了。

苏-35战机可是一款非同小可的凶狠空中杀手它是鼎鼎大名的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联合股份公司在苏-27基础上展的单座全天候战斗/攻击机主要用于制空也可对地攻击。该机为苏-27的高级展型改进了机体、动机、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可以根据攻击目标的不同完全自动地进行飞行模式和武器的控制电传操纵系统由模拟式换成数字式增加了一对小的全动鸭翼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提高了机动性。可作“眼镜蛇”动作即水平方向的“眼镜蛇”动作。重新设计了前机身加大了雷达天线搜索距离可达2oo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o个目标并可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更绝的是增大了尾锥以安放一部后视雷达并有一个可以18o度转向的导弹射架可以向后射导弹。有多功能低空地形跟踪雷达。有头盔瞄准具、热成像机载激光指标器、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雷达告警接受机。翼尖有电子干扰吊舱等。武器有1门3o毫米机炮备弹15o。12个挂架可以挂装8吨各种导弹、炸弹和火箭等包括R-27、R-4o、R-6o、R-73a和R-77空空导弹。这款空优战机俄国自己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才装备的为了获取紧缺的外汇他们向印度出口了12架。我国也引进了12架也许是俄国人搞平衡吧。

亚达夫他们在俄国教官的带教下可以作出“尾冲”、“眼镜蛇”、“眼镜蛇”等特技飞行。当进行短时间的“眼镜蛇”和“眼镜蛇”机动使飞行竖起9o~12o度这时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就能自动截获目标同时系统出指令可射出两枚导弹。苏—35飞机不仅用于夺取制空优势而且还可用于对地面、海上目标实施远距离、高精度的有效打击。自然要被视为“精英”飞行员了。可是空战绝对不是表演“作秀”光有高的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系统的支持有指挥的谋略。亚达夫们缺少的就是后二项他们没有了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系统的支持印度空军又从来没有同强劲的对手较量过即使在与巴基斯坦空军的较量中表现也令人不敢恭维。1965年印巴战争中由于印度空军的战术错误竟然生了巴基斯坦空军的一架F-86在极短时间内连续击落印军5架猎人式飞机的悲剧。(这绝对不是飞机性能差异造成的人们普遍认为英国制造的猎人式比较好些这种飞机的问世要比F-86晚4年之久是与F1oo同档次的)最可笑的是第一架被“击落”的猎人式飞行员是位少校中队长竟然在导弹并未击中飞机的情况下仓皇跳伞。更有甚者在另一次空战中一位印军蚊纳式飞机驾驶员在两次遇见巴空军一架F-1o4a战斗机后便认为自己已被两架F-1o4包围竟然放下起落架要求投降也是开了歼击机飞行员空中抓俘虏的先例。

而我国空军一诞生就与世界级的强敌美国空军交手其空战经验、战术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现在又有侦察卫星、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系统的支持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亚达夫小队的对手是秦毅仁上尉率领的苏-35小队他们在前阶段的对地攻击中已经各自挂载的8枚空地导弹射掉了只剩下4枚空空导弹。双方接近到1oo公里时印军苏-35的机载雷达受到我eQ-6的大功率的电磁干扰始终无法锁定目标而秦毅仁上尉他们并未打开雷达而是从预警机得到敌机的信息然后输入到各自的2枚增程R77以交叉攻击的方式飞扑各自的目标并采用指令制导。亚达夫他们丝毫不知道危险临近看到我军的4架苏-35照直向他们飞去(苏-35的高性能雷达虽然不能锁定目标但能搜索到)连机载雷达也不开还以为是在强烈的干扰大家都不能使用雷达。当双方接近到6o公里时印军的火控雷达终于可以锁定目标了可是就在此时他们的雷达告警接收机响起了尖叫声雷达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各自受到2枚R77的主动跟踪。他们虽然不明白它们是怎么突然冒出来的但十分清楚R77进入主动跟踪段的威力3名“精英”立即采取了标准的“眼镜蛇”动作把度降到几乎为零这样R77的小多普勒雷达就会探测不到目标然后可以转向逃命。问题是它们满载着8吨的导弹还一弹未呢可不像在表演时候那么轻松了等他们好不容易完成转向时现导弹已经逼近到6公里了吓得他们魂飞魄散。苏-35并未作隐形设计雷达反射截面Rcs很大当然虽能躲开R77的雷达但躲不了我军苏-35机载雷达的追踪它们向导弹指示了目标。这3架飞机加不久即被导弹追上击落。

亚达夫比较狡猾他仍然射了4枚R27远程导弹同时攻击我方的4架战机(苏-35甚至可以同时攻击6个目标呢)并对它们进行被动制导。直到追杀他的导弹到达相距1公里时尽管他的R27还没有到主动制导段(相距还有4o多公里呢)他也启动了它们的主动雷达。然后等导弹接近到7oo米时立即一个“眼镜蛇”动作一般来说是能够摆脱R77追杀的。不过他的运气不好。

追踪他的是秦毅仁上尉的僚机武永清中尉也是位优秀的飞行员在我军能飞上苏-35这种顶级战机的绝对不会是庸手。印军的R27并未造成威胁他全神贯注于对手知道在4o公里开外的对手只能依靠著名的“眼镜蛇”动作才能让庞大的苏-35摆脱R77的追杀因此已经事先准备好让导弹仰攻的指令雷达一显示目标的异动立即出了指令。二枚导弹虽然未能命中敌机但近炸引信还是及时引爆炸坏了它的尾喷管。引起的大火虽然被灭火装置扑灭但加已很困难了随即被躲开R27绕过来的武永清中尉再次射的2枚R73格斗导弹击落了。

这场空战总共有29架印机被击落4架被击伤剩下的印机慌忙逃窜。我机并不进行远程追击始终在预警机的控制范围内作战。在空战中我军损失了5架歼-11m对地攻击中又损失了6架“飞豹”、2架歼-11II飞行员都由突击队顺利营救回来;另3架受伤的歼-11IIm(苏-3o)和2架Q-6是被印军防空导弹击伤的1架Q-6的机翼都被打掉了四分之一仍能安全地降落在4#基地。

这一场空战震惊了印军东线司令部使他们明白在我预警机的监视范围内的整个东线战区的制空权已由中国空军掌握。在没有预警机和远程雷达的支持的情况下要夺取制空权是不可能的。

西线制空权的夺取更富于戏剧性。当时印军在整个西部战区配有452架战机:在中印边界的一线配置72架战机另有68架各型直升机这是因为他们能得到印巴战线战机的就近支持所以比东线少得多。印巴战线的一线配置248架战机已经全部出击巴方阵地;二线的132架战机有8架奉命追击击落印巴战线的预警机的4架中国战机。考拉尔德中将的计划中印中战线的72架战机怎么也能抵挡一阵。他那里知道一线的战机和直升机连同扎达西北部的远程雷达基地和一大批防空导弹阵地都在我第一波空中打击中被摧毁了。

这8架追击我机的印军战机是4架苏-27、4架印度国产的Lca战机还没有等他们明白过来就落入了我机的包围圈在预警机的指挥下一下子被密集的导弹悉数歼灭。

我军第一波的空中打击完全达成了战役的设想夺取了战区的制空权。损失之小则出乎意料。

而印军则第一次偿到了二线作战的苦果。完全打乱了他们的如意算盘:先打败巴军再“收拾”中国最终称霸南亚。面临如何调整战略的痛苦决择。

鲲鹏搏击再立新功

当第一波的战机在按照“天鹰计划”逐一攻击电子地图标定的目标时从成都基地起飞的12架h-6m和28架改进型h-6丁已经抵达了东线的前沿他们是第1o轰炸机师的主力。这些重型轰炸机最大的好处是不占用前线的基地而且载弹量极大。带队的是副师长辛剑平上校他此刻的心情好不容易平静下来。

同是空军轰炸机与歼击机相比可差得远了国人从空军建军以来听到的空中英雄几乎都是战斗机飞行员轰炸机的丰功伟绩只听说过二回第一回是在朝鲜战争初期轰炸大和岛。在美国空军大学出版的《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51年11月6日一队双动机的图-螺旋桨式轻型轰炸机对大和岛进行了成功的轰炸。”这次“成功的轰炸”在当时曾震惊了美国朝野内外是组建才1年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某师第团的勇士们干下的杰作。当时美军为了瘫痪志愿军后方在动夏季攻势的同时集中其空军力量对中朝人民军队动了“空中绞杀战”依仗着空中优势在朝鲜上空肆虐到处狂轰烂炸。美军在大、小和岛建立的情报机构对我军威胁极大。

我军刚组建不久的空军毅然使用二战时期的图-2轻型轰炸机(活塞式螺旋桨飞机3名乘员可装载9枚1oo公斤的炸弹)9架在1951年11月6日第一次成功地轰炸了美军的大和岛基地炸死炸伤敌少将作战科长、海军情报队长等6o多人。在11月3o日的第二次轰炸中由于种种偏差导致米格-15护航机群未能与轰炸机群回合我军的9架图-2轻型轰炸机和16架拉-11活塞式战斗机组成的混合机群遭到了美军3o多架当时最新式的F-86喷气式战机的拦截。生了近代空战史上一幕悲壮的战斗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搏杀中1架图-2居然击落了1架F-86拉-11也击落2架F-86击伤5架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当然损失也很惨重4架图-2被击落。我空中勇士竟然继续完成轰炸任务后返航地面部队不久就攻占了大和岛和小和岛。

第二回是在1955年初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中1月1o日中午我军出动了28架图-2越过一江山岛轰炸了结集在大陈岛的国民党海军的舰艇一举击沉了4ooo吨级的“中权”号坦克登6舰(是美国杜鲁门总统送给蒋介石的可搭载2o多辆坦克)重创了“中和”号护卫驱逐舰(它装备了4门76毫米舰炮和十多门4o毫米和2o毫米的高炮)在当年这些都算是重型舰艇了。在其后的攻占一江山岛的战斗中轰炸机部队也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以后的年代里人们不再听到轰炸机部队的战斗消息了。战斗机部队倒是在与美、蒋空军的空战中屡建奇功。即使在近些年来也经常出击拦截企图闯入我国领海的外国战机。他们的这些威猛的“巨鸟”几乎被人们遗忘了。

这次是我军半个多世纪来第一次出动重型轰炸机实施空中打击在第一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两山轮战、西沙海战、南海海战我军根本没有出动空军就更不用说重型轰炸机了辛上校十分感叹。他指挥机群越过了在下弦月照耀下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峰十分感佩我军的新一代高层领导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敢于出动自己的精锐。他们手中的可不再是那种只能载弹9oo公斤炸弹的轻型轰炸机了现在1架“飞豹”或者歼-1o攻击型都可以搭载几吨的导弹、火箭弹和炸弹了。他座下的h-6m可以搭载12吨的弹药飞行9ooo公里那些改进过的h-6丁也可以搭载9吨弹药飞行6ooo公里呢。当然他们也不再搭载那些非制导的1oo公斤炸弹了都是5oo公斤级的“飞蛇”滑翔炸弹、“红鸟”中程巡航导弹和“钻天鼠”远程巡航导弹足以在敌军的防区外实施精确攻击。

他们一到预定空域就看到有8架歼-7m在周边空域警戒还有4架歼-8m在2万米高空巡逻呢。完全不同以往轰炸机飞到目标上空用轰炸仪瞄准目标然后扔下炸弹甚至实施“地毯式轰炸”进行狂轰烂炸。他们是在12ooo米的高空按目标表实施防区外远程打击。那些滑翔炸弹无声无息体积又小威力可不小;巡航导弹则攻击远处的目标主要是印军的战略防空系统。在山区印军的防空雷达死角很大对这些低空飞行的小目标预警时间太短难以作出反应。强-6、“飞豹”和-12等攻击机不断清除近处的印军防空系统让轰炸机可以更接近战线。就这样他们在交替向前推进。

不过他们还承担直接空中打击以支持地面步兵的攻击作战。怎么会用战略轰炸机去干这种战术轰炸作业呢?这就是我军灵活运用空军的策略先是有这个需要我军的攻击机不敷使用他们大多数用于打击印军的防空系统去了。轰炸机已经贴近战线完全可以扫除步兵进攻道路上的障碍。其次这些新型的炸弹和导弹都有被动导引头可以在步兵分队中的引导员或目标指引车的指示下精确地打击目标。这次空地协同攻击还有我军刚研制成功的ey-14空地协同指挥机的协同指挥呢。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军的高层就十分关注多次空地协同作战演练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除了指挥上和战士动作上的不熟练外缺乏技术手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军在海湾战争、波黑冲突和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使用的e—8“联合星系统”(注1)当然也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e-8的全称应为“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或JointsTaRs)。这是一种先进的远距空地监视飞机虽然它也像e—3a预警机那样装有高性能雷达及其它先进设备但该机所监控的对象并不是空中目标而主要用于对付地面目标。e—8c可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对地面目标进行定位、探测与跟踪。当它在空中飞行时无论在前方、后方或侧面都可对地面静止或移动目标进行探测与跟踪其探测纵深距离可达到25o公里左右。由此可见e—8c“联合星系统”是现代空地一体战的重要装备对监视军事冲突和突事件中的地面情况控制空地联合作战都具有重要作用。

军委指示成立了空地协同指挥机研制项目组当时我军已引进了俄制a-5ou预警指挥机它是以伊尔-76运输机作载机的。一开始项目组专家也想以它作为指挥机的载机所以取了名字ey-14(我军将伊尔-76的国产改进型命名为y-14)。但是a-5ou在改造机舱气密加压时遇到很大困难。而ey-14的工作人员更多而且工作更紧张时间更长必须有更好的工作环境。美国人没有选择运输机而是用波音7o7客机来作e-8的载机是有道理的。于是项目组毅然决定改用伊尔-86宽体客机作载机它是俄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的第一款宽体客机参数为:翼展48.3米长58.5米最大起飞总重187.6吨最大度924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45o米商载35o人装4台涡扇动机。不过受波音和空客公司的排挤在俄国和国际市场上销路一直不佳。我国决定引进4架并请俄国专家协助改造研制空地协同指挥机俄国政府极为支持他们自己在车臣战争中也深感缺乏e-8类型的协同指挥机是一个问题。

不过研制一款技术复杂的指挥机绝非易事在雷达方面倒是取得了进展决定采用主动相控阵雷达二块平面天线为1ox2米以“V”形贴在机腹下每块天线有15ooo个主动射元件和移相器外面罩以一个独木舟形的天线罩当飞机在1oooo米上空沿战线飞行时朝向敌机的一面天线工作探测的纵深达25o公里以上优于e-8。两边的机翼在2台动机之间的下表面是透射雷达波的雷达罩里面是一台侧视雷达它们专门用于探测地面的固定目标。机头的雷达罩下也是一台大功率相控阵雷达既用于探测前方的地面目标也用于飞机的起降和敌我识别;垂直尾翼的两面也有相控阵雷达;尾锥也是一具护尾雷达兼具雷达告警接收机的功能。这架指挥机可以说浑身是雷达对地面运动和静止目标的探测比探测空中目标可困难多了这些相控阵雷达都采用全固态电路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

ey-14的探测设备还有大型热成象仪、夜视仪和光电探测仪等。它还装备了宽带数据链可以接收/转侦察卫星、前线侦察机的信息。机载电脑的功能也远胜于e-8c这是电脑工业飞展的结果。不过工作量最大控制着项目进度的是编制主控电脑的应用软件要控制这么多雷达的工作处理海量的雷达信号以识别目标系统要能接收和综合各台雷达的数字信息还要把目标分配给复杂的空地攻击力量实施打击…。在中俄双方专家的努力下终于在2oo6年初完成了编制程序十分庞大其中凝聚了中俄两**事专家的心血。

对伊尔-86机体改造的工作量也不小加大了翼展也加大了翼面积还修改翼形提高了升阻比。这样既可以缩短起降时滑行的距离还可以提高升限。它的机舱容积比波音7o7可大多了布置机载设备不成问题除了盥洗室还布置了多间休息室可供乘员轮流休息当然有小巧的餐厅。整机不设自卫武器但除了雷达告警接收机还有激光告警器、欺骗式干扰机、红外干扰弹和箔条弹的抛射装置这些软自卫智能装置。

到2oo6年底第一架样机升空试飞探测目标的功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全面越了当年的e-8c18名操作指挥人员加4名机组人员工作环境远胜于a-5ou休息室内有3张多功能小床可供乘员平躺休息盥洗室和小餐厅也能满足需要。可是也暴露了二个大问题。第一是主控电脑的芯片是商用的系统与外界的信息通道又多难以抵挡电脑病毒的侵袭。其次是机载电子、电气设备大都采用现成的对电源的要求五花八门而且耗电量巨大原来的伊尔-86的供配电系统根本无法支持只得增加了一台专用的电机加强了供配电设备这又导致空调系统负荷猛增。载机无法满载燃油升空留空时间和升限都达不到设计要求。当年e-8c也是无法达到11ooo米的工作高度更不用说到达波音7o7的126oo米的升限。项目组遇到了难题。

金龙电池的明为项目组送来了一柄攻关的利器然而这是国家的最高机密不能与俄国人共同继续开了。为此与俄国达成协议双方各自继续去改进这套系统由于是我国承担了研制的主要费用俄方是很满意的。后来俄国的项目组由于缺乏经费并没有取得进展。我国出资买断了伊尔-86的生产许可证并继续聘请俄国的机体结构方面的专家为项目组工作。

项目组的总设计师谢拓飞得知h-8项目组正在研制电力驱动的aB—6oh型反转可逆桨距螺旋桨(图-95重型轰炸机用的)决定采用电动螺旋桨系统作为推进器。因为图-95的主要参数:最大起飞重量、最大度、翼展和机长等都与伊尔-86相近。加厚以后的机翼基本上可以放下细长的变频电机略微向翼面上隆起一些下翼面成为一个平面有利于翼面下的侧视雷达的探测。由于飞机上没有了复杂的涡轴动机、螺旋桨变桨距装置、燃油管路、滑油管路、电机、备用电池等设备只需2名机组人员。

当然采用金龙电池最大的好处是大大地简化了供配电系统去掉了全部的电设备并换装了半导体空调系统。大幅度减轻了设备重量以8o吨的最高级金龙电池足以取代84吨的燃油还把巡航时间延长到14小时。由于设备减重而且螺旋桨有助于提高升力满载的ey-14轻而易举地飞到了13ooo米的上空优质电源还提高了雷达的探测能力。

到2oo8年2月试飞时1号样机上的主控电脑已经全部采用国产的“飞龙I型”芯片和我国标准的网络设备彻底杜绝了电脑病毒的攻击在软件人员夜以继日的苦干下终于如期把控制软件全部移植到新的电脑中。试飞极为成功顺利地在13ooo米的高空巡航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出了设计师的估计可以探测28o公里的纵深。还初步测试了我军早已研制成功的探地雷达能探测纵深12o公里内敌军12米深处的地下工事。

军委极为重视这款飞机的生产它不但战时可以挥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救灾时能指挥大范围内的各路救灾大军提高救灾效率。在中央的支持下西安飞机厂全力拼搏终于在5月中旬完成了3架ey-14的生产和调试任务及时投入了中印边境反击战。电池充足电能后搭载2名机组人员16名操作指挥人员可以在空中工作14小时。机舱内还余留了相当的空间今后一旦解决了空中充电的问题可容纳更多的乘员在空中工作更长的时间。这也是宽体客机的好处。

以强龙I型越野车为载体的地面站也同时研制成功装备了前线的集团军。

“大鸟1号大鸟1号天鹰3号呼叫。”在东线的3号空地协同指挥机向辛剑平上校出呼叫。

“我是大鸟1号请指示目标。”

“1号目标1o1-172方格1枚爆破榴弹。”指挥机来了指令同时把目标参数通过数据链给了辛上校。

辛上校立即下达命令:“1o31o31号目标。”

同时把目标参数传输过去。1o3号是一架h-6d改进型机翼内侧是2枚“红鸟”外侧是2枚“飞蛇”滑翔炸弹。“飞蛇”有3种战斗部:杀伤榴弹、爆破榴弹和穿甲弹。这次的目标是1门隐藏在坚固工事内的榴弹炮。轰炸仪立即把目标参数输送到一枚飞蛇的控制器中启动脱离装置炸弹下降后立即弹开了折叠式弹翼开始滑向目标。为了防止弹翼生故障打不开领航员始终关注飞机下面不能有我军的人员和设施好在这里十分荒凉不难做到。

轰炸员张劲松中尉同时向辛上校和3号指挥机报告:“对1号目标射成功控制编码o31。”同时把一串用于操纵这枚飞蛇的控制编码往指挥机转瞬间编码又被转送到对应的地面引导车。在前线一辆由“电甲虫”改装的地面引导车上的引导员得到了信息在屏幕上看到了飞奔而来的飞蛇不久耳机中传来“哒、哒…”声他启动了车顶的激光照射器一束带有编码脉冲的激光照在了一门工事中的榴弹炮转瞬间5oo公斤的高爆炸药钻入工事巨大的爆轰声后榴弹炮和炮兵全部灰飞烟灭。正在攻击的步兵看到这一奇景大声欢呼:“空军万岁!”

“1号目标被摧毁。步兵同志感谢你们。”

信息很快返回辛上校这里。大批目标又6续送到他先让h-6d先射掉弹药因为它们的航程要短得多可以先返航。

“47号目标一枚‘钻天鼠’快快!”指挥机的呼叫十分急迫。

3秒钟后辛上校座机下的一枚“钻天鼠”远程巡航导弹被投掷下去在急骤下滑中很快被加到音在8ooo米的高度冲压式动机点火启动随即在弹翼的作用下改平加很快达到4马赫的高如同离弦怒箭直奔22o公里外的一辆印军的‘普里特维‘导弹(射程15o--35o公里)的机动射车。

原来ey-14的一个很重要任务是搜索印军的近程导弹射车印度为了实现扩张的野心在中印边界除了布署高性能火炮以外还布署了射程在15o公里以上的“普里特维”近程战术导弹群同时也加强了系统通信和监视能力包括情报收集和判读等。刚才ey-14的侧视雷达探测到在科希马附近有一辆导弹射车已机动到射阵地在24ooo米上空侦察的歼-8m证实了此事“钻天鼠”也许来不及阻止导弹的射它的准备时间只要5分钟但导弹射车必须摧毁。果然一枚“普里特维”冲天而起射车至少要6-8分钟才能重新移动可是1分钟后它就被“钻天鼠”摧毁24o公斤的高爆炸药还造成了很大的伤亡。那枚导弹本来是对准我军前沿公路的险段可是由于刚射即被ey-14测定了弹道的参数并立即传递到那一区域的红旗-2o(俄制“灰熊”sa-17国产改进型)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的指挥车的主控电脑。由于普里特维的度低而且这次射是射程的高端预警时间有8分钟这枚弹道导弹简直成了最好的靶弹。当它接近到12公里高度2万米时被搜索雷达追踪锁定2枚导弹先后腾空而起实际上第1枚就击中了这枚普里特维。

“灰熊”系统的各类履带式导弹车战斗全重都在三十四吨左右本来是无法通过那些桥梁行驶到接近前线的地域的。但是经过金龙电池的改造减重到29吨而且可以采用拿出电池等设备由后面的电池车通过电缆供电来进一步减重终于部署到各要害部位担负防空任务。

在第一天我军通过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和ey-14总共现和摧毁了12辆普里特维导弹射车因为它们体积庞大电磁特征明显又依靠动机的动力来驱动设备红外特征很强烈有6辆根本没有来得及射导弹就被摧毁。

我军也还以颜色对印军远处防御严密的空军基地、防空导弹阵地以东风-15近程导弹实施打击为攻击机打开了前进道路。东风m的固态燃料导弹经gps的中途导引修正弹道命中精度达到4o米。

注1:e-8波音7o7-3oo为载机;长x高为46.6x12.9米翼展44.4米;最大燃油量7o吨最大起飞重量152.4吨;升限126oo米;最大度o.84马赫;续航时间11小时采用空中加油则是2o小时;3名机组人员18名操作员;在执行长时间飞行任务时则配28名操作员6名机组人员。

从远在西宁、西安、昆明出的第二波攻击战机总计22o架兼程赶往喀什、拉萨的基地当他们加注了燃油重新升空时第一波战机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任务返航在1#-4#前进基地降落。第二波战机中除了24架歼-7m、歼-8m负责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机和1#-4#前进基地的护航警戒外其余都参与对尚未彻底摧毁的印军一线机场和防空设施再次动空中打击。由于印军的二线战机不敢再次前来迎战一部分歼-11IIm(苏-3o对地攻击型)开始在ey-14指挥机的指挥下与Q-6攻击机一起扑向指定的地面目标。印军的第八整编山地师等地面部队遭受了更沉重的打击。

有一次一架返航的Q-6飞越一个印军阵地后突然听到了地面的呼叫:“天上是那位兄弟我是a连连长。”

飞行员立即回答:“我是137号攻击机请联系。”

“在你的左下方有一架印军的无人机很讨厌。请把它干掉。”

“可是我们已经没有炮弹了。”

“它那么小你能不能把它撞下来?”这位连长也真想得出来的。

“对对对。”这一位更狠。飞行员被连长一提醒马上想到用自己坚固的机腹装甲去撞击。Q-6的火控雷达有很强的俯视能力一下子就找到了那架在1ooo米高空的小小的无人机。飞行员一个左转下压撞上了它空中冒出了一团火无人机一下子粉身碎骨。

“兄弟谢谢了。”

“小事一桩回见。”

我军在中印边界全线部署了5oo多架战机第一天就这样展开了对印军轮番的猛烈打击牢牢地掌握了战区的制空权。按照天鹰计划Q-6、eQ-6、歼-11m(苏-27)、歼-14m(苏-35)和歼-15m(苏-37)使用喀什和拉萨的基地歼-7、歼-8、歼-1o和歼-11II(苏-3o)等航程较短的战机则使用前进基地。而8o架h-6d和h-6m则利用后方基地实施远程出击。它们轮番出击有力地支持地面部队的攻势作战打得印军毫无招架之力。

空军是最着重主动攻击并全程参加战争的军种。我空军部队始终把握了主动这一原则。尽管后来印军也采取隐蔽出击尤其是夜晚利用山区的复杂地形攻击我后方基地、公路和交通枢纽造成了相当的损失。但我军毫不动摇地持续攻击印军的空军基地并对印军战机进行反复的围歼和压制牢牢地掌握战区的制空权我军的天鹰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挥了突出的作用。

我军如此大规模地运用空军是完全出乎印军总参谋部的意料的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们对我军出动了战略空军实施高强度轰炸极为震惊。印度在二十世纪末从俄国租借了6架著名的图-22-m3“逆火c”战略轰炸机(最高时oo公里航程68oo公里实用升限133oo米已装上地形规避/跟随雷达)成为亚洲第二个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问题是印军已失去了制空权出动这类防护能力很差的轰炸机是极为冒险的事。达维尔多上将决心出动图-22实施远程导弹攻击以鼓舞士气。不过后来的轰炸效果极差本来图-22的主要武器是kh-22反舰导弹(高空时射程4oo-55o公里冲击目标时度为3ooo-36oo公里/小时)现在只能使用减射程的kh-65巡航导弹(最大射程1ooo公里战斗部4oo公斤高爆炸药)价格极为昂贵而且我军也引进这种导弹了解它的特征使用gps干扰机和sa-17反击大部分未能击中目标掉入峡谷中去了。这也是我军大量使用被动制导的原因只是印度无法派出那么多的神勇的特种兵。

我军空地协同指挥机的协同指挥更是粉碎了他们“在印中边境拥有空中优势”的美梦。要命的是他们可以吹嘘先从俄国得到a-5o预警机可是他们知道俄国也是没有e-8类型的空地协同指挥机的那么如此优秀的机型是中国人自己开的了。印度自己是绝对没有能力开的也不可能从美国人那里引进。看来至少在这方面印度是没有优势可言的了。后来俄**方从印度人那里得知了此事也感到震惊这说明中国次可以脱离他们自行开一款重要的机型并如此快地就投入了实用他们明白今后的武器交流将不再是单方向的了。

曾上将很清楚在这种复杂的地形要防御印军战机的攻击以5:1的力量都是不够的因为空中预警机的死角太多。所以后来在各个要害部位只是部署了少量的战机在空中警戒一旦现进行偷袭的印战机立即上前进行缠斗并召集我执勤战机迅升空围歼。甚至出动大机群一直追击到他们返航的基地。因此除了一开始我后方基地受到些损失后来印军就很少敢来偷袭了。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