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梦回十三 真实 六(2/2)
““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事?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甲戌侧批:称得起。】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这也正是曹雪芹时常借他人之口来真正评价红楼梦某人的常用手法,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再恰当不过,将凤姐儿的能力和性格几乎完全描出,
““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甲戌侧批:"倘或"二字酷肖妇女口气。】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甲戌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这些并非俗语如此说就是这样,而是秦可卿当时应该早已看出贾府内部所谓满是淫乐、奢侈、假正经,而且经济上当然是入不敷出,一算便可算到时日不多,要不是之后贾元春一时显赫,又拖了几年,恐怕早就衰落,所谓“树倒猢狲散”了!
而批中的“"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却恐怕挺重要,即也许其中有曹雪芹年龄在内!
即如果是曹家被抄到现在是三十五年,那曹雪芹现在大约四十左右,恐怕正是红楼梦的完成接近尾声的时候!
当然,这个也几乎完全不能作为什么重要证据,因为是仍然可以归为红楼梦之外的空穴来风一类的,就算是实,也只是红楼梦本身内容之外的附加内容,不足为什么“重要讯息”,还是红楼梦本身的内容更为实在和重要千万倍!
““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凤姐儿为什么会“心胸大快”,因为凤姐儿同秦可卿一样,早看出贾家是过一年算一年,而秦可卿代自己说出,几乎是能理解到她这个“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因此才叫“心胸大快”,而秦可卿能以百年作为思维参照,而且全说在点子上,这也确实是让凤姐儿“十分敬畏”的,
““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甲戌侧批:非阿凤不明,该古今名利场中患失之同意也。】”这里足见凤姐儿的弱点,即目光还是有些短浅,而且心存不实际幻想,连“永保无虞”都出来了,
““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这也立即见出秦可卿与凤姐儿的甚至是巨大差距,这也是曹雪芹没有刻意渲染秦可卿所谓“淫”的原因之一,即秦可卿首先绝非如多姑娘之类的淫妇,其次那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贾珍!
而绝非脂爷这个无耻之人说的什么他来根据什么秦可卿说的“两妥之事”来“故赦之”!根本就挨不着边!
就象如果玉皇大帝真存在,脂爷就敢自称自己是玉皇大帝的老叔,会命玉皇大帝好好装修装修四大天门而说“门面最重要”一样!(XX注:哈哈)
““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正是!秦可卿既然已经看出衰时,则秦可卿的一切准备都是为那时准备,即已经衰掉的部分如富贵荣华是不可挽回的,但可以尽保经济还能富足,这样,子孙后代不但能依此至少生存而且还生存得不错,甚至还能以此为日后再次发家的资本,所谓“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而贾家之后之所以彻底垮掉的原因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经济几乎完全被摧毁!而贾府耐以硬撑门面硬撑面子的那些虚的贵啊荣啊,在那时什么都不是!
而如果贾府真正有人有实的内心之“贵”和“荣”,哪怕到了接近一无所有仍然可以生存而且生存得很好!但贾府除了淫人就是贪人就是假正经,自然经济一垮就象寄生虫般只好自生自灭了!
而这也是王夫人等想尽一切方法私自敛财的主要原因!甚至之后连贾母做后事的遗产,连甄家存放在贾家的财产,这些王夫人都要私吞!
当然,此时就要引出另一个后续来,即王夫人这些私敛的财产之后是怎样没的!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如何,有粮则有吃的便能生存,有比较稳定的财之收入,整个家族便仍能延续,
““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这里的“多置田庄房舍地亩”是最关键,粮全出在这,还可收租金,而且特别提到家墪,即要想家族日后不说发展至少要延续,教育是必不可少!
而且提到祭祀是怎么回事呢,且听秦可卿接下来所说,
““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蒙双行夹批:幻情文字中忽入此等警句,提醒多少热心人。】祭祀又可永继。”这里最最关键的就是“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即可依靠这“祭祀相关产业”竟然可达到“永继”!
当然,秦可卿毕竟不是曹雪芹,秦可卿的眼光最远仍然只能到贾家相关范围,但曹雪芹是看出清朝都不能永继,那“祭祀相关产业”自然也不能永继,但至少能继好几代吧!
而且,秦可卿这里还强调了贾府最重要的“规矩”!即再也不能象现在的贾府,淫乐、奢侈,只出不进,那再多的“钱粮”,也只能供一时挥霍了!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长策”正是秦可卿思虑这样的基本出发点,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蒙侧批:"瞬息繁华,一时欢乐"二语,可共天下有志事业功名者同来一哭。但天生人非无所为,遇机会,成事业,留名于后世者,办必有奇传奇遇,方能成不世之功。此亦皆苍天暗中扶助,虽有波澜,而无甚害,反觉其铮铮有声。其不成也,亦由天命。其好人倾险之计,亦非天命不能行。其繁华欢乐,亦自天命。人于其间,知天命而存好生之心,尽已力以周旋其间,不计其功之成否,所谓心安而理尽,又何患乎?一时瞬息,随缘遇缘,乌乎不可!】”自然是指元春为贵妃之事,秦可卿看得实在清楚,
而且这批实在够罗嗦!除了“哭”就是“名”就是“天命”,真正的腐儒在这也!
秦可卿不但看出之前和现在和日后的趋势,最最少最最关键她还说出了个“祭祀相关产业”可“永继”的法子,而这批,恐怕比贾府的男子还要逊一百倍!因为至少贾府的男子在办一些小事在不少实际问题上不说蛮有主意,至少还是蛮有思维的!
““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甲戌眉批: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松斋。】”这里秦可卿说得明明白白,如果不照这些来做,只会“后悔无益”!
““凤姐忙问:"有何喜事?"”而凤姐儿却只听见了那桩“非常喜事”,凤姐儿的目光短浅实在不是一般地短浅!
这也是凤姐儿根本就没有料到自己日后竟然会成为王夫人的替罪羊的决定性原因!
““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甲戌侧批:伏得妙!】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这个“天机”根本不重要,因为元春为妃事先知道也没什么用,重要的是“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
但凤姐儿显然根本没记这些!而八十回后凤姐儿是不是会说出这些呢,一个恐怕那时已晚,另一个凤姐儿那时被害得如此之惨,恐怕也想不到要说出这些了!
““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甲戌侧批:此句令批书人哭死。甲戌眉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这里的三春理解为三年可能更恰当,因为诸芳就包含三春,
而且元春是没了,迎春和探春是外嫁了”惜春是出家了,这里实在有“四春”,
因此,这三春是指三年,而且也不是实指三年,而是贾府现在最多能撑三年左右,
““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牌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秦可卿的托梦,这些都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除太虚幻境、癞头和尚、空空道人等外,极少的超艺术化处理,也是完全为真实为实录而服务的(外人注:嗯,曹雪芹一切都是在写实的,红楼梦无论从文字还是情节上还是人物上几乎没有一丝一点“虚”就是明证!(XX注:仔细一看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外人注:当然,早就应该看出来想出来了!(大白纸注:嗯,嘻嘻,就象我对你一样,都是真实滴爱呀)))
“真实可贵。”小戒点头道。
“嗯,真实才能真正相通。”小猴笑道。
“真实令人感动。”老沙笑道。
“善哉善哉,”小唐道,“真而善而美,曹施主做到了。”
“是吗?”小戒愣了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