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红楼一百 如此如此 一(2/2)
““宝钗也哭着劝道:“银钱的事,妈妈操心也不中用,还有二哥哥给我们料理。单可恨这些伙计们,见咱们的势头儿败了,各自奔各自的去也罢了,我还听见说带着人家来挤我们的讹头。”当时世态之炎凉,从第一回的甄士隐更到现在便可知其本质如何!
““可见我哥哥活了这么大,交的人总不过是些个酒肉弟兄,急难中是一个没有的。”看看薛蟠的交友方式,便知这些结果几乎是必然的,
““妈妈要是疼我,听我的话:有年纪的人自己保重些。”宝钗后面说的这些话,却尽显宝钗处理事情的能力!同样于情于理,几乎做到能做到的完美!(xx注:这是赞宝钗还是…(外人注:这是赞))
““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宝钗此话虽如此说,却有些凄凉,因为薛姨妈年龄已大,这“一辈子”确实应可不挨冻受饿,但宝钗等年纪尚小,宝钗这话几乎已经隐含自己未来不说“挨冻受饿”,至少离这个已经不远,甚至就是最后真的“挨冻受饿”却也是可能的!(xx注:不错,金钗雪里埋嘛(外人注:你这话看起来粗,却真是有可能应了这句话的!(xx注:啊…我只是这么一说))
““家里这点子衣裳家伙,只好任凭嫂子去,那是没法儿的了。”宝钗也有克星的,就是金桂这等人,也就是说,再怎么大将帅才风度的人,碰到死硬的人,除非能以硬碰硬让其知进退,否则就只有这里宝钗这样的人竟然也受金桂这样的欺负的,
““所有的家人老婆们,瞧他们也没心在这里了,该去的叫他们去。”当然,他们没心是知道这山已经靠不住这大树已经倚不了了,
““只可怜香菱苦了一辈子,只好跟着妈妈。”这里“苦了一辈子”却甚是不吉利,但恐怕也只应了曹雪芹的“应怜”二字,如果香菱日后还能所谓什么扶正,那还“应怜”个什么?看看晴雯如此悲惨,便知曹雪芹的这“应怜”两个字的应该是极重份量!
““实在短什么,我要是有的,还可以拿些个来,料我们那个也没有不依的。就是袭姑娘也是心术正道的,他听见咱们家的事,他倒提起妈妈来就哭。”宝钗这里更是实话实说,连宝玉“没有不依的”也说出来了,宝玉当然是不在乎这些的,而袭人的“心术正道”相比较的恐怕是金桂,如果袭人真知道宝钗拿东西到娘家,恐怕就算嘴里半个字也不说,天长日久的,心里也是会有些许咯噔的,
““我们那一个还打量没事的,所以不大着急,要听见了,也是要唬个半死儿的。””宝钗总称宝玉为“我们那一个”,也可见宝钗女儿家天生的羞涩,有些“专业术语”刚开始总是一时说不太出口,(xx注:有什么说不出口的啊,现在不是老公老婆满天飞吗?(外人注:…不要相提并论))
““薛姨妈不等说完,便说:“好姑娘,你可别告诉他。他为一个林姑娘几乎没要了命,如今才好了些。”薛姨妈和薛宝钗这两句话却有些自我安慰之嫌,宝玉如果听说薛蟠此事,还真不会怎样急,想想当年薛蟠被柳湘莲打成那样,众人都捂嘴偷笑就知道了,但当然,这里是薛蟠要被判死罪,宝玉还是会急的,但不会急成怎样就是了,
““要是他急出个原故来,不但你添一层烦恼,我越没了依靠了。””这句话的重点却是“我越没了依靠了”,薛姨妈情急之下以最朴实的语言说出大实话,这也完全符合薛姨妈的说话风格,不由又想提之前在黛玉面前说的那番类似“姻缘不一定”的话来,那话真是够“朴实”的(外人注:额),
““宝钗道:“我也是这么想,所以总没告诉他。””这些话都非常家常,可见婚后各种事情的实际性,宝钗也正在朝夫妻家庭一员几乎是飞地“转型”,
““正说着,只听见金桂跑来外间屋里哭喊道:”这个“急转弯”却非常漂亮!所谓薛蟠如此了,薛家如此了,薛姨妈如此了,接下来当然是“金桂”要“如此”了!”
“果然如此!”小戒叹道。
“自然如此。”小猴嘿嘿笑道。
“当然如此?”老沙呵呵道。
“如此,再如此,”小唐笑道,“彼此,彼此。”
小戒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瞪着小唐:“一个比一个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