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红楼六十七 茅坑笔 二(2/2)
““看那个光景,倒象有什么大事的似的。”当然是“大事”,甚至对凤姐儿来说是“天大”的事,
““姑娘没听见那边老太太有什么事?"”说得残酷点,对于凤姐儿来说,甚至比老太太的事还要重要,
““宝钗听了,也自己纳闷,想不出凤姐是为什么有气,”宝钗也不是什么事都知道的,如果宝钗也知道尤二姐的事,那便不太合了逻辑,因为尤二姐第一个是保密的,第二个宝钗身边的人都是应该不能知道这件事的,不象宝玉身边有“鬼精无比”的茗烟,
““便道:"各人家有各人的事,咱们那里管得。你去倒茶去罢。"莺儿于是出来,自去倒茶不提。”少管闲事,就算不是闲事但只要和自己不太相关的事也不要管,小心驶得万年船,说实话,也有一定道理,宝钗正是这样走过来的,你可曾看宝钗犯过什么错没有?
““且说宝玉送了黛玉回来,想着黛玉的孤苦,不免也替他伤感起来。”宝玉终于想到是黛玉的“孤苦”,这是黛玉伤心的本质,但伤心的起因宝玉却是无论如何也猜不到的,也许真要到了无可挽回的那些日子才有可能想到,
““因要将这话告诉袭人,进来时却只有麝月秋纹在房中。”宝玉是将袭人“纳入”到他与黛玉的同盟的,
因问:"你袭人姐姐那里去了?"麝月道:"左不过在这几个院里,那里就丢了他。一时不见,就这样找。"宝玉笑着道:"不是怕丢了他。因我方才到林姑娘那边,见林姑娘又正伤心呢。问起来却是为宝姐姐送了他东西,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我要告诉你袭人姐姐,叫他闲时过去劝劝。"”这里宝玉如此说,如此说黛玉是因为睹物思家乡,于是前面那茅坑笔就当真了,还大肆渲染,才真是弄得不伦不类,臭不可闻,(xx注:你不怕这茅坑笔找你麻烦?(外人注:茅坑笔,不但蛆蛆自己,当然也会蛆蛆别人,不足为奇(xx注:蛆蛆**?)))
““正说着,晴雯进来了,因问宝玉道:"你回来了,你又要叫劝谁?"宝玉将方才的话说了一遍。晴雯道:"袭人姐姐才出去,听见他说要到琏二奶奶那边去。保不住还到林姑娘那里。"宝玉听了,便不言语。”不言语,不是一般的不言语,袭人无事到凤姐儿那去干嘛?宝玉当然也知道,说白了无非是向“权势”示好,而去黛玉那只是“保不住”可能会“顺道”去看一看,宝玉视为至爱的黛玉却连自己身边最亲近的袭人都已经在慢慢忽略,显然黛玉的重要性现在几乎只存在于宝玉心中,如果再加上前文的“加倍的礼物”,也“可以”再“加上”一个宝钗,
““秋纹倒了茶来,宝玉漱了一口,递给小丫头子,心中着实不自在,就随便歪在床上。”这着实不自在,显然是已经在为上面的事而生气,
““却说袭人因宝玉出门,自己作了回活计,忽想起凤姐身上不好,这几日也没有过去看看,况闻贾琏出门,正好大家说说话儿。”表面上当然只是说说话儿,但实际上或潜意识中,当然是凤姐儿比黛玉更重要甚至重要得多,
““便告诉晴雯:"好生在屋里,别都出去了,叫宝玉回来抓不着人。"晴雯道:"嗳哟,这屋里单你一个人记挂着他,我们都是白闲着混饭吃的。"袭人笑着,也不答言,就走了。”这里突出晴雯此似乎“不敬”之言,虽然袭人只是笑着不答言,但此处却似乎和以往的“笑而不答”不太相同,(外人注:似乎有一种“阴森”的感觉?(大白纸注:不一定,但也不一定不一定(xx注:抗议!又说绕口令!)))
““刚来到沁芳桥畔,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袭人走着,沿堤看顽了一回。猛抬头看见那边葡萄架底下有人拿着掸子在那里掸什么呢,走到跟前,却是老祝妈。那老婆子见了袭人,便笑嘻嘻的迎上来,说道:"姑娘怎么今日得工夫出来逛逛?"袭人道:"可不是。我要到琏二奶奶家瞧瞧去。你在这里做什么呢?"那婆子道:"我在这里赶蜜蜂儿。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子,把果子吃的疤瘌流星的掉了好些下来。姑娘还不知道呢,这马蜂最可恶的,一嘟噜上只咬破三两个儿,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噜都是要烂的。姑娘你瞧,咱们说话的空儿没赶,就落上许多了。"袭人道:"你就是不住手的赶,也赶不了许多。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遭塌。"婆子笑道:"倒是姑娘说的是。我今年才管上,那里知道这个巧法儿呢。"因又笑着说道:"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老祝忙笑道:"姑娘说得是。我见姑娘很喜欢,我才敢这么说,可就把规矩错了,我可是老糊涂了。"袭人道:"这也没有什么。只是你们有年纪的老奶奶们,别先领着头儿这么着就好了。"说着遂一径出了园门,来到凤姐这边。”这个小插曲也许就是小插曲,但依曹雪芹笔法,可能有什么另外的意思甚至深意?(外人注:什么意思,袭人把自己给套起来?不让他人能伤害自己和知道自己的心思?)
““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成了贼了。"”已经是怨气冲天!
““袭人听见这话,知道有原故了,又不好回来,又不好进去,遂把脚步放重些,隔着窗子问道:"平姐姐在家里呢么?"”好袭人,好温柔手段,
““平儿忙答应着迎出来。袭人便问:"二奶奶也在家里呢么,身上可大安了?"说着,已走进来。凤姐装着在床上歪着呢,”好个“装着”!装着之前恐怕在屋内来回急奔,
““见袭人进来,也笑着站起来,说:"好些了,叫你惦着。怎么这几日不过我们这边坐坐?"袭人道:"奶奶身上欠安,本该天天过来请安才是。但只怕奶奶身上不爽快,倒要静静儿的歇歇儿,我们来了,倒吵的奶奶烦。"”说得好话,
““凤姐笑道:"烦是没的话。倒是宝兄弟屋里虽然人多,也就靠着你一个照看他,也实在的离不开。我常听见平儿告诉我,说你背地里还惦着我,常常问我。这就是你尽心了。"”得到凤姐儿的肯定,袭人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xx注:难道袭人就不该来看凤姐?(外人注:不是不该看,只是这来看,袭人和凤姐儿都知道主要的“意思”是什么))
““一面说着,叫平儿挪了张杌子放在床旁边,让袭人坐下。丰儿端进茶来,袭人欠身道:"妹妹坐着罢。"一面说闲话儿。”好个说闲话儿,却是真真正正的闲话儿,而宝玉最希望的就是袭人能去如此多和黛玉说说,但显然袭人更想着的是凤姐儿,(xx注:怎么,为将来自己当姨娘儿做准备?(外人注:好容易说了句厉害的话(xx注:我蒙的(外人注:))))
““只见一个小丫头子在外间屋里悄悄的和平儿说:"旺儿来了。在二门上伺候着呢。"又听见平儿也悄悄的道:"知道了。叫他先去,回来再来,别在门口儿站着。"袭人知他们有事,又说了两句话,便起身要走。凤姐道:"闲来坐坐,说说话儿,我倒开心。"因命平儿:"送送你妹妹。"平儿答应着送出来。只见两三个小丫头子,都在那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袭人不知何事,便自去了。”很好,山雨欲来风满楼,楼要塌了人自危(外人注:额,后一句(大白纸注:哈哈!))
“哎,曹雪芹就是曹雪芹!”小戒叹道。
“鬼神之笔,神来之笔,如果没有小丑之笔相映衬,倒确实如何让某些人知道什么是什么叫鬼神之笔!”小猴笑道。
“猴哥那样子似乎又在夸自己‘看老孙手段’了!”小戒暗笑。
“果然果然。”老沙点头笑道。
“妙笔生花,曹施主是神笔入神。”小唐也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