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756章 除拜(2)

第756章 除拜(2)(2/2)

目录
好书推荐: 这个影帝看着不像好人 仙府御兽 FBI神探 重生印度当首富 大家都是邪魔,怎么你浑身圣光? 反派就是这样子的 荒沙主宰 请不到神的我只好自己成神 大恶魔福尔摩斯 一婚到底,高冷男神又来了

因为不是除授,也非是升迁。

而是召回大臣述职,故此,不需要学士院的翰林学士或者中书舍人草制,直接可以发出去。

这是外廷大臣,不能也不可以干预的。

此乃君权!

做完此事,两宫就继续商议起赵煦提名的人物拜相的可能性。

然后,便也排除掉了曾布拜相的可能性。

这一次却是向太后否的。

否决的理由很简单——韩五、韩六、蔡、章四位相公,尚且不能拜相,若拜曾学士为相,恐朝野不服。

当然,还是保留了曾布拜执政的可能性。

太皇太后对此,并无异议。

于是,基于同样的理由,赵煦所提名的其他人,也因为资历问题,被排除在右相人选之外。

蒲宗孟,成为了事实上的,唯一一个,进入右相预选的人选。

议到这里,两宫也都发现了些问题。

若,只有一个蒲宗孟可选。

那么,实际上,就等于只能选蒲宗孟。

不过两宫都没有点破这个事情,而是选择了跳过这个问题。

开始和赵煦商议起中司、西府执政人选。

中司好办!

赵煦也不藏着掖着,直接点了赵卨的将。

理由很简单——赵学士年迈,将致仕归老,今拜中司,以为将来超赏之备。

意思就是,让赵卨去御史台镀金,方便赵卨致仕时,对其进行封赏。

两宫对此都没有意见。

因为,在傅尧俞升两府后,中司就一直没有御史中丞。

而两宫,特别是太皇太后,之所以一直不拜授新的御史中丞去执掌御史台,完全是因为,现在的朝野格局,开始对垂帘政治发起冲击和挑战。

假若御史台,有一个强力的、年轻的、有野心的御史中丞,那么当前的垂帘体制,就可能被打破。

因为,这个人很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忽然对垂帘政治发难,要求提前归政天子,以便捞到拥戴、定策之功。

这对太皇太后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用一个马上就要致仕的功臣,完全符合她的心意。

至于西府执政人选?

几乎没怎么商量,两宫和赵煦就打达成了一致意见。

必须要用一位有带兵经验,最好有军功的大臣。

这是安焘辞任事件的余波所带来的影响。

朝廷承受不起再来一个被人议论‘那个什么谁能当执政吗?当不了,没那个能力知道吧!’的代价。

两宫尤其不愿,承受任用非人的政治指责。

于是,几乎没有疑问的。

范纯粹与章楶,进入了最后的名单。

而范纯粹,在实际上,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除了资历方面的问题,范纯粹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曾受先帝之命,督办种鄂一案。

同时,去年,范纯粹为其生母求诰命,最后这个恩典,是两宫和赵煦,力排众议通过的。

……

两宫与赵煦在宫中商议宰执大臣人选的时候。

京东路,曹州,济阴县(约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西北)县衙之中。

来自汴京的天使,正在抑扬顿挫的念着敕书内容。

“敕李诫:夫大匠之属,必用鲁班之士,百工之事,当择机巧之臣,况卿名臣之子,忠良之后?可,特授权将作监丞!”

今年不过三十的李诫,一脸懵逼的带着妻小,恭恭敬敬的面朝汴京方向,顿首再拜谢恩:“微臣恭谢皇帝陛下超拔恩典!”

他从未想过,自己这个名声不彰,压根不通经术,纯靠着老爹和范家叔父帮衬,才混了一个差遣的小小选人,居然能接到朝廷除拜的敕书!

而且,还是九寺五监之中,油水、权柄都在上上,素来只用清贵名臣的将作监的实权差遣!

最重要的是,这个差遣,完全对他的胃口!

简直就是在给他量身定做的职位。

只要做上一任,定可出成绩!

这简直是做梦一样!

他甚至恨不得掐一下自己的大腿!

防止自己是在做梦!

来传旨的使者,却是微笑着,将敕书交给李诫,然后柔声道:“李监丞,请起来吧!”

李诫懵懵懂懂的起身,然后小心翼翼的凑上前去,塞了对方一粒金瓜子后,问道:“敢问天使……”

“下官这是?”

“李监丞可是想问何故?”那内臣笑眯眯的说着。

李诫如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天意如狱!”内臣低声道:“我等内臣,只是奉命传旨!”

李诫倒吸一口凉气!

天子亲除!

多少京朝官,一辈子都未必能拿到一次!

而且,一般来说,天子亲除,就意味着——简在帝心。

等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因为天子亲除者,一般来说,只要没有被天子厌弃。

那么,此后这个官员的除授,最起码也受走堂除的渠道。

而且,一般来说,堂除前,需要请旨于天子。

大宋官场,称堂除为神功造化。

而天子亲除,则是重塑一个人的筋骨血肉,使之可超凡入圣,一步登天。

可问题是……

“我何德何能,能蒙官家亲除?”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连贡士都不算,基本已经自绝于主流官场,这辈子都只能在选人的泥潭里和人摔跤的小小选人,恩荫官。

别说有什么士林美名了!

怕是,只有恶名!

因为,他根本不爱经义,也读不进经义。

他只爱土木州桥之事,也只喜鲁班之术。

为了这个爱好,从小到大,没少受他人奚落与嘲讽。

但如今……

天子降下德音,亲拔他于选海之中。

而且……

李诫看着敕书上的文字。

“大匠之属,必用鲁班之士;百工之事,当择机巧之臣……”

他眼眶中的眼泪,开始打转。

士为知己者死!

何况,对李诫个人而言,当今官家,这次简拔于他。

就是秦穆公拔百里奚于市,就是武丁用傅说于版筑之间。

恩比天高!

必须用一辈子来报答才行!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