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684章 王安石的请求

第684章 王安石的请求(1/2)

目录
好书推荐: 这个影帝看着不像好人 仙府御兽 FBI神探 重生印度当首富 大家都是邪魔,怎么你浑身圣光? 反派就是这样子的 荒沙主宰 请不到神的我只好自己成神 大恶魔福尔摩斯 一婚到底,高冷男神又来了

第684章 王安石的请求

十八岁的王棣,是第一次进京。

汴京城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这么的新鲜与奇特。

这里的人太多了!

尽管昨天才下过雪,但街道上依然不乏行人、商贩。

不时就能看到,挑着一种叫煤球的脚贩,在沿街叫卖。

这种煤球很便宜,在汴京城是按组卖的,一组六个,每组十五文。

此外,还有着穿着粗布袍子,冻的小脸通红,但面容干净,叫声洪亮的童子,在沿街叫卖着小报。

童子们捧着厚厚的小报,身上系着装钱的褡裢,穿街走巷,褡裢里的铜钱叮叮当当,童子们蹦蹦跳跳。

这一切的一切,都和祖父、叔祖、恩相(章惇)说的不一样。

也和江宁、邕州、桂州完全不同。

不过,跟着章惇在广西待了差不多十个月后,王棣已被历练了出来。

虽是好奇,但他不会张望。

而是仔细观察,将这些事情记在心中。

这是他在广西学会的技能。

故此入京后,他是一边观察汴京,一边按照着祖父之意,寻到了韩绛的府邸——这很好找!

韩绛府邸在汴京城的景福坊,此地有着普济庙,号为九龙堂,乃是汴京城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找到韩绛府邸,递上拜帖,没多久,韩家就派人出来,将他请到韩府之中。

来人比王棣还要小两三岁,自称是叫韩瑜,乃韩绛之孙。

都是年轻人,自然很快就互相交换了年齿、表字,然后就以年齿相称了。

“促仪兄,请在此稍等……”韩瑜将王棣请到了韩府的客房之中:“家祖稍后便至。”

“多谢子暇贤弟。”王棣点点头。

他已经知道,韩瑜表字子暇,比他小两岁,是熙宁四年生人。

韩瑜将王棣请到客席上,也是很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交。

王棣的脸,有些黑,皮肤是古铜色的,一双眼睛精明而干练。

而坐姿更是笔直,不太像宰相家的独孙。

反倒是有些沿边将帅家里的孩子的味道——韩瑜是御前伴读,而在伴读中,有着苗家、姚家的孩子。

这些生在沿边,长在军中的伴读,就有些类似的味道。

于是,韩瑜忍不住好奇起来,问道:“促仪兄,您这是从何处入京?”

王棣答道:“我曾蒙章相公子厚不弃,征辟为幕府机宜文字,从征交趾,在广西十月有余……”

他摸了摸自己的脸,咧嘴一笑:“却是要叫子暇见笑了。”

韩瑜一听,立时就好奇起来,道:“促仪竟是从广西入京?!”

“我听人说,那交趾八州,尤其是广源等地,盛产黄金,那溪流河谷之中,金砂随处可见……不知是否是真的?”

这是汴京新报上前不久刊载的内容。

还有好几个故事例子!

其中就有一個叫杨从之的汴京人,因随军南征,在那交趾的广源州,几个月就找到了总计一百二十余两的狗头金,瞬间暴富!

如今已是人称杨员外了!

惹得好多汴京人,心痒难耐,好汉们更是血脉偾张。

即使是韩瑜,也是神往不已。

他甚至做过梦,梦见自己在广源州找到了一个大金库,随便一锄头挖下去,都是狗头金,当场发财!

王棣一听,顿时笑了,道:“广源等地,确实颇多黄金,我曾在邕州亲眼见过,一块十余斤重的大金块……”

广源州、苏茂州、顺安州这些地方,自入大宋后,就被发现了多个金矿富矿。

好多人,天天蹲溪流里淘金,在山谷中寻找旧河道,也确实有不少幸运儿找到了大块狗头金一夜暴富!

但,交州八州,真正的金矿,并非黄金。

而是那漫山遍野的甘蔗林以及那一个个蔗作坊。

不过,王棣是不会告诉韩瑜的。

因为章相公嘱托过他,回京后交州的黄金,可以夸大,但交州的甘蔗,却要低调。

因为,朝中有‘小人’!

韩瑜听着,却是眼睛都在冒星星了。

“十余斤重的大金块?”

“那得有多大啊!”

“这天下竟有这等黄金富矿!”

这事情他必须得告诉其他小伙伴。

王棣微微一笑,只道:“交州八州河流纵横,山谷林立,其中有许多,自古人迹罕至,有那金砂、金矿很正常。”

韩瑜啧啧称奇:“若有机会,我当去交州一观。”

不过,他知道的,就算他想去,他家里人也不会让去的。

因为广西本来就已属岭南了。

交州更在岭南之南。

自古就是瘴疠之地,瘟病流行,虎豹繁多。

也就是章惇那个疯子,才愿意去。

咦!

韩瑜抬起头,看向自己眼前的这位。

他终于忍不住问道:“促仪,荆国公当初是怎么答允促仪去广西的?”

王棣笑了笑道:“家祖一向认为,读书人当行千里路……”

“哦!”韩瑜敬佩的点点头。

要知道,王棣可是荆国公唯一的孙子啊。

想不到,荆国公竟舍得让他去广西!

两人正说话,咯吱一声,门被推开了。

韩瑜扭头,就看到了自己祖父的身影,连忙起身上前拜道:“祖父大人……”

王棣连忙起身拱手行礼:“晚辈末学后进,见过康国公。”

韩绛微笑着点头,然后打量了一番王棣,道:“促仪竟都这么大了。”

说着他就上前,拉着王棣的手,热情的坐下来,问道:“司空身体可还好?”

“回康国公,家祖身体今年以来,以较往年好多了……”王棣回忆了一下这次回京路上,回家拜见祖父、祖母时的见闻,道:“此番入京,家祖特命小子来拜见康国公,还说,若康国公有暇,可去江宁一会。”

韩绛笑道:“老夫致仕之后,若有空暇,自当去江宁,看一看司空。”

说到这里,韩绛问道:“对了,司空如今还在江宁参禅吗?”

王棣摇头,道:“不瞒康国公,家祖今已决意在江宁开讲,如今已得江宁当地士绅捐助,明岁开春就要正式讲学了。”

韩绛听着楞了一下。

王安石要再开讲学?

这可是大事啊!

整个天下都会轰动的!

即使是洛阳那边,恐怕也会有士子,前去听讲!

没办法!

当今天下,公认的儒学领袖,除了王安石,真的找不到第二个了!

无论是教育方面,还是学术方面,王安石都是当之无愧的儒家大宗师!

尤其,王安石还是如今科举指定书目:字说与三经新义的作者。

去他门下读书,只要随便指点几句,将来科举考场上,还怕不能高中?

尤其是考虑到,当今天子的龙飞榜开考,也就两年了。

而历代龙飞榜进士,都必然受到重用。

所以,其一旦开讲,全天下的年轻人,恐怕都会去江宁。

而王安石是不会无的放矢的。

他这次出山,重新讲学,必有政治抱负和目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