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继续航海(2/2)
“15世纪,大明朝正值鼎盛时期,无论国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可以算得上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国家。而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
“明永乐三年,也即是1405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
“那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一下,郑和下西洋的理由,有哪位同学知道的请站起来回答。”
“老师,我知道。”
“哦?你说。”
“郑和下西洋是奉命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也即是永乐皇帝的侄儿,因为是永乐皇帝将她的侄儿的位置给霸占过来的,他终其一生都心有愧疚,所以不惜耗费巨资,打造这么多的海船。”
“哦,这位同学的见解很独到哦,很有发散性思维,首先要值得夸奖,但这位同学,你觉得大明帝国不惜耗费巨资,只是为了皇帝的私事吗?这好像有点不符合现实哦。”
“老师,我知道了。这很简单啊。”
“哦?这位同学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请说。”
“鉴于有史可知,秦始皇当时遣800童男童女远出海外,只为寻找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可以说这是每个皇帝的通病,因为一旦高高在上,拥有了全天下最大的权利,当他渐渐衰老之时,他便开始迷恋起这生死,所以才有了炼丹之士,所以才有了出海寻访仙迹,而大明朝也属封建王朝,所以也不出例外。”
“这位同学的答复也不是全无道理,但不管怎么说,不管出于何目的,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都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
……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下课。”
终于走出了教室,我轻轻的出了口气,今天好像没有什么兴致,课也讲的略显枯燥了,也不知怎么回事。
又到了下班时间,我照例还是和小蝶一块儿乘着电梯下去,一块儿步出校园。小蝶今天也是,好像是故意的,她等所有的人出了办公室,方才出去,而我,当然也形成了习惯,总不放心小蝶一个人单独行走,总怕她会出什么事,虽然大白天的哪有什么事了,哪有那么多的意外,但我内心就是放心不下,非得亲眼看着她在十字苦口转弯了我才能放下心来。
我今天并没有再到她的家中去,一来没有理由,二来她也没有邀请我,三则天天到女孩家里也不是个事,哪像话啊,别人不嫌弃,我也感觉不好意思。
在到十字路口,我跟小蝶道了声离别:“好吧,就到这了,你路上小心。”
“你也是。”小蝶轻声莺语地说道,同时,她的眼睫毛也好看的眨着,脸上浮上一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