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是王成峰(1/2)
宁朝之北有胡族蛮族。
胡族祖为雪地荒人,聪敏善射,猎雪鹿向南,前朝越康正帝年间始定居于北方,与越朝交好,习得耕种放牧之法,于宁朝开国间,趁我朝基业未稳,建立燕朝。
随其国力变强,渐生去心,未及百年,将为我朝祸乱之源也。
胡族西有蛮族,不事生产,以牧猎为生。
夏秋牧草繁茂时节,牧羊养马。秋末时分,天干草枯时节,骑马向南,掳掠过冬物资,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牛羊皆灭,人不得安宁。
两族相比,蛮族每年扰我边境,劫掠我民,然则危害,胡族远甚于蛮族。
蛮族劫掠若芥癣之疾,胡族立朝,分明亡国之瘤……
随着王成峰深翻,王侯的记忆中渐渐浮出了他十三岁以前读的一些书的影子,其中一篇大体是宁朝前期的一位宰相所写的胡族论让王成峰印象深刻。
通读全文,让王成峰的脑海中隐隐有种胡族燕朝大兵南进,覆灭宁朝的情景。
并且,王侯特意选了厄侯县这个宁朝东北的兵家必争之地买了一个小官,似乎也是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影响,仿佛未来燕朝侵犯宁朝,这里就是燕朝的必经之地一般。
厄侯,兵家必争之地,据之可扼敌喉,故名。
厄侯县古来就是各朝皇帝进兵北方时的必争之地。
宁朝的北方,绝大部分地方都被深山莽原所覆盖。也就是这些深山莽,成了宁朝与北方胡族蛮族的天然屏障,让宁朝人民可以在这个天然屏障的庇护下休生养息。
不过这片宽阔的深山莽原,来到厄侯县后,突然张开了一不小的口,成了北方蛮族可以自由出入的方便之门。
经过宁朝前两朝的努力,终于将一直占据着厄侯的蛮族驱离,并强迁了十数万居民到厄侯口外屯居,这才将蛮族一直凭借天险深入抢劫腹地的危险降到了最低。
前朝越在厄侯县外设了越北行省,派军驻守,下辖厄侯县外有先前蛮族之地,这才正式消除了蛮族之祸。
宁朝也设了宁北行省,所辖区域及人数比起前朝越来更是广阔了许多。
然而蛮族经过十数年的休生养息后,又开始进行劫掠,虽然他们不能越过厄侯县向南,但宁北行省却年年遭殃,就算宁朝专门设立了戍北将军府,派出世袭戍北侯驻扎,专事抵御蛮族劫掠,依旧于事无补。
蛮族依旧年年春夏养息,秋季劫掠,至钰德皇帝年间,蛮族劫掠就更加猖狂,大有视宁朝戍北侯于无物之状。
至于胡族,虽说是前朝越时期才迁来,而且建朝燕后近百年间也年年向宁朝进贡称臣,然而只要稍有点远见的宁朝人都可以看得出。
随着百年的积累,燕朝的国力愈加的雄厚,不臣之心早已昭然若揭,只等有利时机,燕朝大军随时都有可能南下,将铁蹄踩到宁朝的腹地中来。
特别是最近几年,燕朝新皇于沐登基后,这等迹象更加的明显。
虽然依旧进贡称臣,但在远离宁朝视野的范围之外,于沐皇帝却是派出商队或使节前去交往,一副合纵连横之状。
就连一直散乱如斯的蛮族各大部族,都在燕朝的帮助下,渐渐现出整合的迹象,实力比起早先各自为政,散兵游勇时不知强了多少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