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 不死心的沙皇(2/2)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起码在非洲沙皇俄国的事业似乎有了起步的迹象意大利人丢脸的在非洲之角败北了。在俄国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人获得了全面胜利。当然对面的意大利人似乎也振奋了武勇但是仍然无法抵挡失败的命运在关键的阿杜瓦会战中意大利军团被完全击溃伤亡达到了一万一千人另外还有四千人被俘。这是俄国政策在非洲的巨大胜利也是这几年俄国人唯一拿得出手的成绩单。
如今面对东方那个已经做好准备的庞大帝国。难道真地要让数十万哥萨克向着对手装备精良的防线起冲锋吗?
面对着英国人期盼的目光沙皇在谈与不谈和与战之间作着剧烈地摇摆。这不仅是一个面子和实际考虑的问题。还关系到帝国的利益问题。许多年来俄国一直在寻找着一个释放自己巨大能量的方向欧洲巴尔干黑海中亚远东。除了北方冰冻的海洋和北极之外帝国已经尝试了每一个方向。但是每次的结果都是失败。如果这次与中国人的战争仍然不能获得突破地话国内已经凸显的种种矛盾很有可能将帝座掀翻。
即便是为了平缓这些矛盾战争地机器也应该维持运转否则无所事事的国人会在无聊中给自己添上许多麻烦。所以。在征询了前方的小尼古拉大公的意见之后沙皇决定还是先打一架再说即便是从面子上来说战争也是有必要地。
当然战争与赌博无异。有可能赢上一大票也有可能把剩余的筹码输光。
而我在面对英国人的斡旋时自然是没口子的答应只要俄国人撤军我的国家在西方没有领土方面地渴求这就是我对英国人的保证。在他们看来中俄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朋友各有各的用处。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英国也不是不知道德国在拼命的拉拢中国人如果中俄在这一次战争中结下死仇那么从俄国方向对德国形成的包围将会遭受到中国人致命的破坏这不符合大英帝国地世界政策特别是欧洲政策。
沙皇在研究了几天之后的断然拒绝让英国人极度的不悦当他们的特使马特威姆森有些失望的提醒沙皇陛下波罗的海舰队的命运时沙皇愤怒的咆哮让他胆战心惊:“难道俄罗斯帝国的舰队需要贵国的保护才能有安全感吗!这里不欢迎你!我的帝国不欢迎你!”
就这样马特威姆森被驱逐离开了俄国在给国内的电报中他表达了他的气愤:这个君王沉醉于一种莫名奇妙的自狂之中我不认为除了血淋淋的失败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东西能够让他冷静下来。
另外考虑到俄国人的意图英国也在同一天正式拒绝了俄国人求购十五艘大型飞艇的要求在世界上能生产大型飞艇的三个国家里中国和德国是完全不可能向俄国人出售的。就让英国人用法国生产的那种小型四座飞艇吧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这种东西自从中日甲午战争择了巨大作用以后有远见和抱负的国家都开始了仿制和自研但遗憾的是俄国人并不在此之列英国和法国先后有了自己的突破所不同的是法国因为国内政局动荡并且6军并不把这东西当回事所以市场很小法国的公司并没有开重型飞艇的技术和资金。当然海外的美国人也有着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但是在战争即将爆的时候俄国人才想起来购买显然是太迟了。所以在沙皇下定决心的时刻前线的哥萨克们只有两艘小型的四座飞艇可以使用当然哥萨克们也没有使用这种东西的愿望和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有刀有步枪就足够了。
十一月六日在英国人遗憾的宣布和平斡旋失败的那一天、美国正式开始在长时间的自我封闭之后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时候向世界进军了。欧洲的德国人开始庆祝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也没闲着对他们来说中俄打得越惨烈越好这样的血海深仇会让中国人别无选择的站在德国的一边对于德国接下来的世界政策有着极大的好处东线省出的兵力对于完善西线的攻击计划所起到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就让德意志充分享受这场战争带来的好处吧。
英国人在第一时间通过电报通知了我俄国正式拒绝和谈的要求这给了我前线的部队宝贵的备战时间工兵部队在西域日夜奋战终于赶在了俄国人正式进攻之前完成这是以步兵为主的中**队对付俄国大骑兵兵团的有效方法——用沟壑延阻敌方的推进以炮兵和步枪来杀伤敌人。
除了以往的87mm行营炮之外还有一种新式武器被明明者同样是天津那位王福生在因为明炸弹和改进燃烧弹在中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之后他被调入天津军械局专司新品研和与克虏伯天津公司的生产和组织学习的事宜在前年到北京军部述职时偶然被我撞见当下交给他一个任务就是制造轻便型的步兵便携的掷弹筒这种东西在我的记忆中二战中的日本人将这种东西的威力挥到极致正是可以用来弥补如今重炮火力几乎没有的缺陷。这一次由于战事紧急只得将经过使用训练的龙骑军的一个营调到了敖线。聂士成一到迪化便将这批麾下精兵派到了最前沿担负起补充炮火覆盖面的职责。
而对面的俄军也在得到了圣彼得堡的最高命令之后开始了战争前的最后的准备。乘着月色大炮从隐蔽的炮位上掀起征衣战马也得到了最充足的草料骑兵们在帐篷里痛饮着从国内运来的烈酒酒足饭饱的步兵们擦拭着他们长长的莫辛纳甘步枪。
第二天也就是1897年11月7日中俄6上战争掀开了帷幕。这是这两个国家在这十年里的第二次全面战争仇恨开始在这两个国家的年轻人心里埋下种子。
俄军的攻势是从西北两路几乎同时动进攻凌晨六点钟几乎还是朦胧的夜稍稍有些许亮光的时刻俄国人的两个炮兵团向恰克图的清军第一道防线起了猛烈的炮击直到十分钟以后清军才恢复反应谁也料不到老毛子居然隐蔽下了如此多的炮火白天例行的飞艇巡视的报告显示敌军在前线的炮兵数量也就在一个营左右所以这一轮的炮击要么是连夜从后方的辎重集散中心伊尔库兹克运送而来要么就是隐蔽工作做得好。不管怎样一上来的确是被打懵了。守在恰克图的一个团在艰难的挺过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炮火袭击之后面对着冲锋而来的大队骑兵开始边打边退——在防线已径暴露在敌军炮火覆盖面的情况下死守是找死的行为——敌人虽然没有飞艇但侦查工作同样不弱。起码炮兵在第一时间就准确地找到了防线的位置。我军伤亡数字突破了两百人在南撤二十公里之后依在着南方的蒙兹维克坡谷与南方驰援而来的两个团会合建立起了新的防线。
而西线的俄军则比较谨慎几股七八个人的小规模试探显然是在摸防线的火力配备情况而已。
这就是第一天的前半个小时的战况在北京的我当然还没有那么快就有战报过来倒是电报房收到了一份英国人的电报让我立刻下旨取消了即将开始的朝会让人让上朝的大臣们全部回家。英国人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客套用最简单的语句和词汇表达了这样一个情况:波罗的海舰队向大英帝国申请在今天停靠新加坡进行补给和维修而英国的答复是需要时间考虑。
什么也没有说但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