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2/2)
她想起去年,弟弟考的不好时,家里人的反应。夏学农和王晓梅天天看着夏雨晨的脸色,小心翼翼,不敢多说一句话,同时给她下了命令,不许去夏雨晨面前说三道四,不许嘲笑挖苦他,生怕伤了夏雨晨的自尊心。而现在······,好像她夏雨晴没有自尊心一样。
去年他们变着花样的给夏雨晨做好吃的,带他出去散心,想尽各种办法鼓励他、安慰他。
夏雨晴还记得,为了使夏雨晨不再灰心丧气,夏学农和王晓梅列举了身边好几个高考失败的实例。
让夏雨晴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举的李瓦罐的例子。说李瓦罐当年考大学,考了八次都没考上,考到后来年纪已经很大了,同龄人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他还在读书考大学,不知道去挣钱,家里穷的叮当响,媳妇也娶不上,父母天天愁的不得了。最后一次落榜之后,心灰意冷的回村种地了。
村里人常拿他考了八年这件事跟他开玩笑,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李八年”。久而久之习惯了,没有人再喊他的原名“瓦罐”,大家都喊他“八年”。孩子们都喊他“八年”叔,所以夏雨晴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当时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夏学农故意买了个关子,刚开始没有提“李八年”,他是以“咱村的李瓦罐”这句话开头的。夏雨晴在脑子里搜索半天,不记得村里有李瓦罐这个人,不知道讲的是谁。
听到后来,夏学农讲到他的绰号“李八年”的来历时,夏雨晴才一下子想起来这个叫“八年”的叔叔。他住在村后街的最东头,高高瘦瘦的,带着一副高度近视眼睛,文绉绉的样子,爱打扮,衣服总是穿的干干净净的,倒也爱说爱笑。
前些年还没有机械化的时候,经常看见他担着两只粪桶,往地里挑粪,村里的人没少奚落他。不知道哪个缺德鬼编了一句顺口溜:李八年,真是黏,考了一年又一年······,每当他挑着粪桶出现时,总会有几个顽皮的小孩跟着他念。
不过这几年他靠种大棚蔬菜发了财,村里人又改口夸他有出息。
如果不是因为夏雨晨考试失败,夏雨晴还不知道李八年原来叫李瓦罐,不知道他身上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原本夏学农和王晓梅讲这些例子,是为了给夏雨晨宽心,让他知道一次考不上很正常,没什么丢脸的,想让他重新拾起信心。结果夏雨晨听了之后更恼怒了,觉得他们是在影射他,诅咒他也要考八年,他也要去挑粪,跟他们生了好大一场气。
夏学农和王晓梅没有办法,又把夏雨晴叫到他们房间“密谈”,她去帮他们解释了两回,才好了。
今年轮到自己,刀子一样的话立马就招呼过来了,仿佛她心上有金盔银甲,不会受伤一样。
夏雨晴回房间之后,坐在床上,看着自己的那张录取通知书,眼泪不知不觉流下来。她发现自己现在越来越爱哭了。
好在,很快她就要去上大学了,很快就要离开这个让她伤心多年的家,开始属于她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