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解(2/2)
“你可不要胡来呀,好好和人家说,知道吗?”老太在后面叫道。
“知道。”说完老人向建国家走去。
不一会儿,来到了建国家,只见茹娟在井边洗衣服,老人老远就问:“茹娟啊,建国在家吗?”
茹娟没作声,老人以为没听见,就又叫了一声,茹娟这才抬起头,勉强挤出点笑容,说:“哦,是大伯呀,有事吗?”
老人走进了院子,看了看,说:“嗯,是有事呀,就是上次和你们说的要田的事。你们有没有商量好呀。”
“哦,这个事呀,建国没和你说吗?”茹娟沉着脸说。
“没有呀,这两天没看见建国呀。”老人说。
“哦,建国这两天出去了,你等他回来再说吧,这种事我们女人不作主。大伯呀,你坐会儿,我到前面河里漂一下衣服。”茹娟边说边端着面盆站起来向外走。
老人看到茹娟这副样子,心里很来气。就说:“等建国回来,你就和他说,等麦子收了地就给我,我接下来要种水稻。”
“这个你等建国回来,你和他说,田的事我不管的。”茹娟说。
“你就带个信给建国就行了。我走啦。”老人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院子。
看见老人气冲冲地走进院子,老太说:“怎么啦,他不肯给呀。”
“看样子是不肯给呀。茹娟说建国出去了,她不作主。要等建国回来再说。我和他说了,让他麦子收了就给我,我要种水稻。”老人说。
“看来是要不回来了。当初谁让你做好人了,现在好了,不但没好报,田还不还了。”老太数落道。
“他敢,要是不给的话我就不让他收麦子。你看我说到做到。”老人气哼哼地说。
“你没听人说呀,他家说啦,要是想要地的话,就得垫给他这几年的农业税和肥料钱,不然就不给呀。”老太说。
“说笑话哪,他种我的地,收入归他,我要回我的地,还要付给他农业税肥料钱,真是好笑。我还没向他要钱呢,白送给他种了好几年,现在倒想要我垫农业税,真是好笑。好,既然这样说了,这地我还非要不可了。”老人很是生气。
“这么大年纪了,不要和人家争了,实在要不到就算了,反正我们也没人种。”老太知道老人的脾气,怕事情闹大,边忙劝说道。
“不行。我先到村里去一下。让村支书来调解一下。”说罢老人到村队部找村支书去了。
过了老半天,老人回来了,对老太说:“村长说了,明天来调解,让他把地给我们。”
“哦,能要到当然好了,要不到的话就算了。不要和人家吵架,论起来还是亲戚。和建国他爸都是一个爷爷呀。”老太说。
“唉,什么亲戚呀,还不如邻居呢,一点道理都不讲。”老人生气的说。
第二天中午,村支书和村主任来到了老人家。
村支书是个外乡人,一脸络腮胡子,中等个子,五十几岁。看样子很和善。
村主任年纪在三十多岁,虽然看上去很干练,但给人一种油滑的感觉,总让人觉得不太舒服。听说原先是个小老板,家里办了个厂子,是先富起来的“那帮人”。手里有钱了,想起从政了,于是没用多少时间就到了现在村主任的位置。
前几年村里搞白色路面,你看唯一一条水泥路就是修到他家工厂的那条,名义上说是他也出了部分钱,谁能说得清呢,村里的主干道多的是,都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满是积水,行人稍不留心注会溅到一身泥水。要是按主次来修的话,怎么也轮不到他家那条路呀。
两位村干部来到老人家里,老人泡了杯茶,递了上去。支书接过杯子,说:“老人家,昨天你来说的事,今天和主任来给你调解。你先把事情经过再说一遍,主任也不太清楚事情的经过。”
老人就把事情的经过又给说了一遍。两位干部听完了,站了起来,对老人说:“好的,走吧,我们一起到你侄子家去一趟。”
听说村里来调解土地,河西的邻居如婶也赶来了,因为她家也有一块地和建国家有联系,情况和老人差不多,已找过村里好多次了,现在那块地已给建国给挖得像一条河了。泥都给卖了,可纠纷到现在还没解决。听说支书、主任来调解,也就跟着去了。
村支书、主任和老人夫妻俩还有老人的女儿,邻居如婶,一行好几个人来到建国家,正好建国和茹娟都在家。等到大家都坐定后,村支书把来意跟建国说了,村支书说:“建国呀,你们都是亲戚,再说啦,当时你大伯让田给你,也是出于好意,是在帮你。现在老人年纪大了,要地了,说白了就是想拿那点补贴。这个你也应该凉解老人,做不动了,让他拿点田里的补贴也是应该的吧。你们还年轻,可以去赚钱,也不在乎这几个钱,对吧。”
“要田可以,你得让他们垫付这几年的费用。”茹娟说。
“话不能这样说,种地呢是要费用的,而且以前的费用也不少,对吧,可你田里有收入的呀,我看呀,田里的收入应该是大于费用的,是吧,再说啦,你们是亲戚,就不要斤斤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了,好不好呀。建国呀,就这么一亩多地,争来争去也没意思,讲点风格,让还给老人得啦。”
建国见茹娟没说话,以为她愿意了,就说:“好吧,听支书、主任的。”转脸对老人说:“大伯呀,既然村干部说了,这块地就还给你吧,不过要等到麦子收好后才能给你。”
老人听了,笑了笑,说:“没问题,就等你收了麦子,我上次就和茹娟说了,下熟我想种水稻。”
看见大家都说好了。村支书对主任说:“主任呀,事情都说好啦,我们就走吧。”转脸对大家说:“好啦,我们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感谢大家的理解,调解还算顺利。双方表现都很好,毕竟是亲戚吧。钱没了可以再赚,情没了就亏大啦,你们说是吧。好啦,我们走啦,建国呀,就这样说定了,麦子收好后就把地给老人家。”
说完村干部走了,老人也和女儿、如婶一起走出了建国家。
如婶说:“大伯呀,你倒好,问题解决了,我的地不是个问题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呀,你那个侄媳不肯呀。唉……”
“没事的,会好的,到时候说不定就愿意了吧,你再找找村干部,这不,我的事不是很快就解决了吗。”老太劝慰如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