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安定一战定西川(1/2)
随着天水的平定,西川最大的**势力隗家被连根拔起,朝廷已经基本上掌握西川南部的郡县。虽然在北部还有不少城池没有大军的进驻,但在五万大军的巨大压力下,西川已经没有势力敢于对抗朝廷。
五万远征军在天水修养,同时肃清天水城内的反叛力量,并且对伤兵进行救治,对战士的战功进行清点,对死者进行祭奠。在大军占领天水的战报传到京城,传到宫中的时候,王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终于在军事上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通过一系列的胜利,他在军队中积累了声望,只要他派遣的将领取得胜利,那么就是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胜利。就像汉武帝一样,他从来没有亲自上阵杀死一个匈奴人,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功绩还是让他成为一代雄主。
平定天水这场战役,使军队的士气彻底扭转自汉朝末年以来的颓势,军队的士气高涨,军队的战斗力大步提升,军人能够为国尽力,甚至能够为国家献出生命,。
现在,朝廷的政策使得军人在活着的时候获得荣誉,获得财富,军人没有后顾之忧,即使死亡家人也能够得到朝廷的抚养。军人死后,他们将作为烈士被埋入茂陵附近的军人墓地,即使军人埋入祖坟,他们的衣冠冢也会出现在在军人墓地,他们将永远受到世人的尊敬。军人只要忠于朝廷,勇敢杀敌,他们的一生都将受到国家的供养,从生到死都将获得荣誉。这些就是军人能够为国牺牲的理由。
大军在天水修养,在天水百姓的帮助下肃清天水城内的不法之徒,朝廷委派的官员开始在天水行使权力。由于土地政策在关中的顺利实施,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足,土地政策的正确性不容置疑,西川百姓期待土地改革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
大军平定天水之时,已经是九月天了,天气已经开始进入秋末了,在西北这些地方,天气已经开始转冷。在秋天里进行战争,将会不利于攻城的一方,王莽在犹豫,是现在就不惜代价攻取河西,还是等到明年再去攻打。
对于军队可能会在冬季进行作战的情况,王莽命人为军队准备的充足的防寒物资,甚至还让远征军带了几万副手套,用皮毛做的,能够让军队在冬季持续作战,这些手套用掉了关中大部分的皮毛储备。
虽然王莽准备充分,但在秋冬季进行战争,一场大雪就会让大军的行进受阻,在冬天,守城的军队可以轻易受阻一座城池。王莽虽然知道距离下雪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的,大军到达金城之后,攻城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应当能够攻下金城,但他不能用将士的生命去赌下雪的时间。
到底是继续西进河西还是彻底平定西川,王莽很难做出两全其美的决定。他想了又想,在询问了大臣之后,对着地图想了一夜,做不出决定。王莽既然不能下定决心如何做,那就做出最合适的决定。王莽派遣两万大军进入西川,若是孙建带兵进入河西,那么这两万大军就在带兵将领的带领下平定西川其余的郡县;若是孙建的大军仍旧在西川,那么这两万军队就归孙建指挥,平定西川。
王莽在孙建出征的时候就特意交待他根据实际情况便宜行事,毕竟战场上的情况变幻莫测,如何战斗取得胜利是统军大将的事,作为一个在千里之外的外行人根本不可能给出有效的建议,不如让他自由发挥。王莽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信任,为他做好后勤工作,不要让胜利因为后方的原因而失去。
在王莽增派的两万大军到达天水的时候,孙建已经带领四万大军直逼金城,留下数千军队守卫天水。王莽给予带兵将领的命令是分情况的,如今,孙建能够带领大军攻取金城,那么他一定有把握取得胜利,在这种情况下,新到的两万大军根据西川的具体情况,在新任西川郡守的李贺的指引下,对可以不会遭遇抵抗的城池派遣足以维持秩序的军队,带领官员进入这些地方;对那些可能遭遇抵抗的城池,大军出动,将对那些冥顽不灵的家伙进行制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