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心中有数好办事【求收推】(2/2)
这让他受到了包括杨千秋这样的老派书记的赞赏!
一个厂长,不论你肩负了什么政治使命,既然你来到了这个厂子,就有义务要为这里的千余名员工出力,这是一个基准,倘若做不到,那就是不合格,不受欢迎。
杨千秋固然在一开始就给了陈海林很大的支持,但是打的主意无非是让他和安孝荣相互牵制,谁都不敢轻举妄动,这样,食品厂的改革就要一直拖下去,知道局势真正明朗之后,再来断定厂子要怎么走,而不是看当下,上面的风一吹,下面就急着动作,最后吃苦的还是企业。
如果陈海林知道杨千秋的想法,恐怕要对他敬佩不已,很多时候,下面就是缺乏杨千秋这样的人,反而都是墙头草,导致大量的弯路和重复建设!
……
3月初,安孝荣主持了食品厂的中层领导以上会议,杨千秋坐在主位,安孝荣和陈海林在两边,华艳坐在陈海林边上,还有厂工会主席,各部门的负责人等数十个!
陈海林面前厚厚一本笔记本,谁都知道今天的重头就在陈海林那本本子上,甚至杨千秋和安孝荣,也都极为重视,因为在厂里,三驾马车以陈海林最弱,而且没有什么根基,但是厂子外,背靠莫庆友和砚尾县县委,他又是实力最强的,这也就意味着,他的举动势必会给食品厂带来重大影响!
果然,安孝荣讲话之后,杨千秋说了几句,就轮到了陈海林。
陈海林习惯性扶了扶面前的话筒,话筒比较低,厂里的几个领导都在一百七十公分左右,比他低大概十来个厘米,秘书科看来还没有适应这样一个大个子领导!
陈海林看了一下坐了好几排的厂里领导,年纪都相当大了!即便是资历最浅的那位销售科的科长,单昌海,也有三十六了!
“同志们,”陈海林笑着开始了自己的讲话,“这一个月,我跟在座诸位打了不少交道啊!呵呵。”
这一句话让下面好几位领导冷汗直流,国有厂子的弊端在食品厂相当突出,人员冗余,散漫,工作效率低下,生产积极性非常低,陈海林这一个月看到了不少,尽管他不曾处理一个人,甚至没有说一句重话,但是此时隐隐约约提起来,还是让人如坐针毡!
“食品厂有二十年历史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二十年已经是高龄了,尤其是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在进行大建设,每天都有无数新的企业建立,国有的,集体的,私有的,厂子能够屹立不倒,在座的诸位功不可没。但是——”
陈海林收起笑模样,故意拖了拖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