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随身博物馆 > 第二百七十七章有了,还是一双

第二百七十七章有了,还是一双(2/2)

目录
好书推荐: 靠谱但多少有些叛逆的城主 转生终结者 大汉之上 我被四个大佬争着宠 无名配角大翻身 海贼之无量 重生种田后,怀了皇帝的崽 佛否 我的半径10米 无上剑墟

好在夏国祥不在,不然姥姥这么问,可就有些尴尬了。

听到姥姥的话,张俊平心里一动,一把抓起邱文燕的手,三指压住寸关尺。

滑脉!

“燕子,恭喜你,你要当妈妈了!”张俊平也是一脸的惊喜,兴奋。

“我有孩子了!我有孩子了!”张俊平兴奋的喃喃道。

“真的假的?”邱文燕也是一脸惊喜,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然是真的!我的医术你还不相信?

你的身子经过我的调理,月事已经很准时,你算算这都迟到几天了?

我也是给忽略了!

姥姥,燕子有了!”张俊平兴奋的大声道。

“好,好啊!你们老张家又要添丁了。

快扶你媳妇回去歇着吧!”姥姥笑的满脸褶子都绽开了花。

“恭喜师父,师娘!祝师娘给我们生个小师弟。”李文娟拉着邱文燕的胳膊说着讨喜的话。

“师弟师妹都一样,你们先干着,我一会再过来。”张俊平扶着邱文燕回到房间。

让邱文燕坐在椅子上,又仔细给邱文燕号了一下脉。

算算日子,应该就是新婚之夜,自己一炮命中,然后邱文燕的土地足够肥沃,种子在里面茁壮成长。

而且不是一颗种子发芽,是两颗也许更多种子发芽。

传统婚礼流程中的请期,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种科学。

让女方自己挑选日子,这样就可以避开新娘的生理期。

毕竟,新婚之夜,要是闯了红灯,在过去可是非常忌讳的事情。

还有,后世科学研究证明,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怀孕几率更高。

女方定日期,可以定在排卵期这几天,这样就能够增加怀孕的几率。

这个可不是胡编乱造,古代中医虽然不懂什么是排卵期,但是他们能够通过生理期来计算出那个时间段更容易怀孕。

张俊平和邱文燕结婚的日子,正好就是邱文燕的排卵期,所以张俊平才能一炮命中。

当然了,这也和张俊平、邱文燕身体好有很大关系。

“没事,你身体挺健康!除了不能喝药酒之外,也不用忌口,想吃啥吃啥。

不过,到后面你可能要受点罪了。”张俊平放心的笑着说道。

“受罪不怕,女人生孩子,哪有不受罪的。”邱文燕满脸幸福的摸着肚子。

“我说的受罪不是指这个,你怀的应该是双胞胎,所以我说你后面要受点罪。”张俊平笑着解释道。

“双胞胎?这你也能摸出来?”

“这有什么难得?滑脉,双脉象,这不就是双胞胎吗?

主要还是你家的基因好,带着双胞胎的遗传基因。”张俊平抓着邱文燕的手,轻轻抚摸着说道。

生不生双胞胎,看的是女人,而且双胞胎也是能够遗传的。

“是啊!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我妈就生了玲玲和龙龙一对双生,我姥姥也生了我舅舅一对双。”邱文燕恍然道。

“平子,我真是太幸运了,本来国家要求计划生育,我还以为只能给你生一个了,没想到一下来了俩。

不行,我得给我妈打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邱文燕说着站起来就要出去书房打电话。

张俊平是正处级干部,按照相关规定,有资格在家里安装电话。

“先别打了,都这个时候了,咱妈要是知道了,肯定要过来,别折腾她老人家了。

等明天,咱们一块回去一趟,和咱妈报个喜。”张俊平笑着拦住邱文燕说道。

“嗯!也是,那就明天再说吧!”邱文燕想想张俊平说的也在理,也不再坚持,只是一个劲的摸着自己平坦的肚子。

安抚好邱文燕,张俊平又起身回到后院,继续包包子。

只是,他擀皮的动作快了不少,暴露了他亢奋的心情。

“我和你姥爷,又抱上重外孙了。”姥姥满脸的喜色的交代道:“平子,你媳妇刚怀上,你晚上可不能再胡来了。”

“姥姥,我知道,您忘了,我懂医术的。”张俊平笑着回答道。

李文娟在旁边听的满脸通红。

也许是看出李文娟的尴尬,姥姥没有继续说别的,只是动作麻利的包着包子。

“师父,锅开了!”夏国祥还不知道,自己烧锅的这会功夫,自己多了两个师弟/师妹。

“知道了!”张俊平起身,端起一锅盖包子,走进厨房。

锅盖是一种用高粱杆制作的厨房用具,在北方非常流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

只是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叫盖帘,有的叫锅抷,有的叫篦连,还有的叫双篦,都是一个东西。

包包子,蒸馒头,都要用到它,先把生的放到锅盖上面,然后端到厨房,放到锅里的篦子上。

包水饺的时候,也都是用这个,甚至都成了一种计量工具。

在农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你家包了多少水饺?我家包了两锅盖。

这种计量,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炫富,慢慢演变出来的。

在八十年代以前,家家都不富裕,哪怕过年吃饺子,也都是按个数。

于是就衍生出来这种炫富的对话。

邻居一问你家包了多少水饺?

我家包了五十个水饺。

家里八口人包五十个水饺够谁吃的?说出来也不好听。

于是干脆说:我家包了两锅盖。

这么一说,逼格就出来了。

一锅盖是多少?锅盖有大有小,大的能发七八十个,小的也就能放二三十个。

但是我不说锅盖多大,我只说我包了两锅盖。

这也算是一种生活智慧吧。

张俊平把包子一个个放进锅里的篦子上,然后盖上锅盖。

张俊平端包子的锅盖,之所以叫锅盖,因为他真的是锅盖,在七八十年代以前,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锅盖,盆盖、缸盖。

直到后来,有了铝制锅盖,铝合金锅盖,这才把它替代下来。

“继续烧火吧!等锅开了,看一下时间,二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张俊平对夏国祥交代道。

蒸包子一半是十五分钟就可以,不过张俊平用的肉馅是生的,所以才会特意多增加五分钟。

别看包子不怎么起眼,其实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

早在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就有对包子的记载:诸葛亮南征,去面画人头祭之。

这应该就是最早的包子。

另外,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则提到: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其实,个人感觉徐珂这一段都是废话,宋朝时期,包子就已经大卖特卖,《水浒传》里就有人肉包子、肉馅馒头的描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还用他在书里专门说。

这也侧面证明,水文,凑字数,不是后世网络作家的发明,古人就已经开始水文,凑字数了。

扯远了。

张俊平出了厨房,洗了洗手,继续擀皮。

三个人通力合作,很快就把一大盆馅全都包成了肉包子。

这边包完了,那边第二锅也已经出锅。

热气腾腾的包子,弥漫着一股香气。

发面包子,不光闻着香,吃着香,还好看。

刚刚还因为受不了荠菜味呕吐的邱文燕,早已经拿着几个包子吃的喷香。

“能吃就好,女人怀孕的时候,能吃是福!”姥姥眯着眼笑着说道。

“燕子一看就是个有福的,比你哪会可好多了。你那会前面几个月,吃啥吐啥,可把我给愁坏了。”钓鱼回来的姥爷,也笑呵呵的说道。

“姥姥,你也吃,这可是咱娘几个一天的劳动成果。”张俊平给姥姥拿了一个包子,又给姥爷拿了一个,“姥爷你也尝尝这肉包子。”

“好,好!这包子看着就好吃。”姥爷笑着接过包子。

“你们先吃着,今天我下厨,给你们露一手,给你们做个鲫鱼汤。再做个红烧鲤鱼。”张俊平挽起袖子,拎着姥爷钓鱼的网兜走到水池子边上。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真的不想当舔狗了 神鳞记:碧落黄泉之行 同穿:速通诸天从打爆大筒木开始 全职法师:召唤魅魔,锁情穆宁雪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