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家还是个孩子(2/2)
希鸿泰眼神中一股精光一闪而过,那是长久洞察人心培养出的凌厉眼神,他没有想到,希辰小小年纪会把这层关系看的如此透彻。
“恩,想想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已经是快二十年前的事了。”希鸿泰感慨道,“不提这些了,说说你吧。”
“我?”希辰疑惑道。
“对,你!”希鸿泰没好气的说道,“你在中秋宴会上的表现,已经传满京城了,估计这会儿各个茶楼、酒肆老百姓的谈资就是你那首咏月诗了。”
怎么说着说着又绕回来了,希辰无语。
希鸿泰放下酒碗,说道:“典校府的事情,你爹应该跟你说过了吧。”
“嗯,说过了,手眼通天,秘密处置官员,这样的衙门,谁不怕啊。”
“不错,自先帝时,诚王施苦肉计想要陷害肃王开始,典校府便已不再是朝中的秘密。这样一个专门帮助皇上收集百官言行,掌握生杀大权的衙门就像是一把利剑,不仅悬于朝堂之上,更悬在了文武百官的心头。哪位官员若是收到了典校府的传召,那多半是宣判他已经不需要存在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个世界上了。”希鸿泰缓缓说道。
“那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希辰不解的问道。父亲希牧之跟自己说过要注意言行,别被人抓住把柄,爷爷希鸿泰也在暗示自己注意典校府。
希鸿泰见他毫不在意的样子,摇摇头说道:“你对大靖的朝廷还不够了解。除了各地的郡县州府以及朝堂上的六部以外。还有几个较为特殊的机构,虽然并未被列在行政职能内,但却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哦?还有这样的事?”希辰来了兴致,主动给希鸿泰倒了碗酒,坐到了希鸿泰身边。
“典校府自不用说了,还有你即将要前往的京华太学也是这样的一个机构。别看只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却有着大靖最为重要的人才储备,而且,还是一个与各个国家相互交流,以大靖文化影响其他外邦的地方。也正是因为如此,你此番在中秋宴上表现才显得格外耀眼。”
“爷爷,我不太明白,这背后还有什么关联吗?”希辰不解的问道。
“先帝的谥号为靖孝武帝,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正是因为大靖以武立国,长久以来,借助军事力量来震慑诸侯。可为了给后世留下一片安稳的江山,在先帝执政后期,便已着手在文坛上有所发展和突破,大靖文坛四大家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被朝堂认可,并助力他们,使他们有更大的影响力。而作为长期执掌靖国军队的老夫,更是被委以京华太学监院的职责。说到这里,便不得不佩服先帝的驭人之术了。用行伍出身的将领带领以文人为框架基础的京华太学,既能保持治学的严谨和百家争鸣的繁荣,又能避免出现朋党集团祸乱朝纲。因此,京华太学内的事务都有三位副监院商讨决定,老夫也是落得逍遥自在。”希鸿泰顿了顿,继续说道:“原本听闻你在家里学习的表现,我还担心你无法进入京华太学,可没想到你个小兔崽子不知道哪里来的鬼脑筋,居然能写出气势洒脱,寓意高远的诗句。这也许就是天佑希家,也堵住了不少构陷希家穷兵黩武的悠悠之口。所以,你就是希家在大靖文坛的希望。”
希辰听罢,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爷爷绕来绕去,竟然想以自己为起点,打造一个让世人看的到文武双全的希家。换句话说,这就是在不同执政时期,满足上位对于人才的需要。心里不禁啐了一口,老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
希鸿泰见希辰一副如鲠在喉的表情,心里也知道,他是猜到了自己的用意,故而不再遮掩,说道:“昨日让你爹跟你阐明了一些朝局,是想让你有所顾忌,毕竟你还太年轻,若是没有任何束缚的肆意妄为,定会给希家惹来大-麻烦。当然,你也不用太过担心,若真有人想利用你来败坏希家,也得先问问老夫答应与否。”
希辰点点头,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说道:“孙儿记住了。”
“另外,京华太学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监院会试,若能拔的监院会试的头筹,就有机会免于科举,直接入朝为官。不过,这监院会试难度相当高,至今京华太学历时近百余载还未能有人通过。”希鸿泰眼睛瞟着希辰,端着酒碗,看似不经意的说道。
希辰是什么人,那头发丝都是空的,怎么能听不出希鸿泰言语里那一丝激将的意味。于是委屈巴巴的说道:
“爷爷,您可别这样看着我,人家还是个孩子!!我那点三脚猫的文学功底,在前两天都用完了。您若是能让我在家闭门苦读过三五年,兴许还能稍微有点进步。”
咣……哗啦……
“啊~~~~”
一阵器皿破碎声和少年的叫声从武英侯府的膳厅内传出来,那叫声凄惨无比,划破了夜空,久久不能散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