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皇家秘辛(2/2)
“那皇上的反应呢?我是说肃王的。”希辰疑问到。
希牧之点点头,说道:“你倒是问到了关键之处,当时的肃王始终不相信诚王会有谋逆之心,并几次进宫面见先帝为诚王求情。”
“这么说,肃王与诚王倒是兄弟情深啊。可是这谋逆的消息必然是其中一人所为。先帝未曾察觉吗?”希辰问到。
希牧之并未答话,只是饶有深意的看着希辰。
“是诚王自己放出的消息??”希辰看着父亲的表情,脱口而出道。
希牧之微微一笑,闭着眼睛点了点头。
“诚王既然敢这样做,势必做的极为隐秘,怎么轻易让人找到把柄呢?”希辰不解的问,以他当日宴会上见到诚王的种种行为来看,诚王做事应当是滴水不漏,各个环节考虑的十分周全才是。
“天心难测啊!”希牧之听到儿子的询问后,也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这回轮到希辰一头雾水了。这事难道还跟先帝有关?但仔细想想,能够揭开这样一个大阴谋背后的主使,恐怕也就只能是坐在龙椅上那位才能达到了的。
眼看着希辰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希牧之继续说道:
“当年我只是个小小的吏部主簿,没有机会接近朝局中心,只是隐约在你爷爷身边听到,先帝曾经设立过一个隐秘的衙门,专门司职收集百官的言行,并将它们登记造册,每季供皇上审阅。诚王的谋划,便是从这些造册的文书中,寻得了蛛丝马迹。”
原来是这样,古往今来,举凡帝王,都有窥视百官行径,以达到安稳自身统治的目的。这样做并不奇怪,只是这样的一个衙门,竟然连当时父亲这样地位的人物都不知晓它的存在。希辰对已经过世的那位先帝爷又有了新的认识。天下独尊的那把椅子,确实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安稳的啊。
希辰想到此处,问道:“既然先帝已经查出了事情的始末,诚王为何如今还能立于朝堂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呢?如此居心和算计 ,先帝难道没有一丝处罚吗?”
希牧之摇了摇头说道:“不仅没有处罚,还重赏了两位皇子,表面上诚王有军功在身,得到嘉奖也是应该。而当今圣上更是因为保举诚王,念及骨肉亲情有功。一同授奖。这次诚王谋反的事件,也仅仅处置了兵部的几个无关痛痒的官吏,罪名就是擅传谣言。诬陷皇子。”
希辰听闻后,过了良久,不禁感叹:“先帝爷还是属意当今圣上啊!”
希牧之目光一凛,问道:“为何?”
希辰品了口茶,不紧不慢的答道:“先帝爷就诚王和肃王两个儿子,将来百年之后,由谁来坐上那把椅子,统帅百官,治理天下,恐怕是先帝爷心内的头等大事了。”他又给茶杯里添了水,继续说道:“诚王必然非常清楚自己优劣势,若论军功,可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人,但也有着无可回避的短板,那便是手握重兵,功高盖主。虽然当父亲的都是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超越自己,可是从皇帝的身份出发,又不愿看到有人挑战皇权,哪怕是自己的儿子。所以,诚王也是兵行险着,一出苦肉计想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若是计划成功,既能暂时让先帝放下对他兵权的芥蒂,又可以趁机将矛头转向肃王,哪怕不能将肃王一网打尽,恐怕日后先帝的心中也再无肃王的位置。所以,诚王需要的局面是乱,越乱越好。越乱就越有机会。如果场面一时无法控制,恐怕诚王必定会毫不犹豫的直接出手。到那时,先帝爷能否善终,都是未知数啊。肃王却刚好相反,肃王虽然手无兵权,看似弱势。可是,这他却掌握着大靖的未来。”
希牧之听到此处,顿时眯起眼睛,似是不经意的听着儿子这样分析,也不做回应,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常言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若国家久逢战事,国库必然空虚,百姓也生活在困苦之中。靖国的战争从爷爷那代便已开始,直到诚王与北狄一役,历经数十年。国家和人民都需要休养生息,这一点恐怕先帝爷早就了然于胸。只是,当时的情形不容他在这上多耗精力。可是随着北狄可汗被斩首,想必先帝也有了休战的念头。大靖今后应该如何走下去,先帝显然有了打算。所以,靖国最需要的是一个治国的明君,而并非一个开疆扩土的武帝。因此,从这一点出发,肃王若能稳住局面,以他自身的优势,想来继承大统应该不是难事,更何况还有诚王弄巧成拙的助攻。先帝爷要是想让诚王继位,怎么会不追究这谋反之事呢?既然不追究,恰恰说明了他心中那个人选肯定不是诚王。”
在前世,希辰不知道读过多少这样的历史,封建王朝遇到尚武的帝王,连年征战,后继之君大都选用对外怀柔,对内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这肃王继位也是天时地利使然。
希牧之深深的望了一眼眼前的儿子,看着他此刻正抿着茶杯里的茶。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涌上心头。一时间有些错愕,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心思竟然能如此缜密。仿佛自己之前对于儿子的担心显得有些幼稚可笑。作为父亲,这种感受实在是难以名状,他也端起茶杯,慢慢品了一口,开怀的笑了,开口道:
“就凭你今天的这番言语,父亲自认在你这个年纪远没有你的这般见识,看来咱们希家有福咯。”
希辰一愣,老脸一红,他知道自己前世的记忆,让他在父亲面前狠狠的秀了一把。他也清楚,父亲话中之意。这希家的未来,要跟自己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