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白云道观(1/2)
清风拂叶,道阻且长。
老僧提着灯笼将两个少年送至山脚登梯前,陆一轩接过光火对老僧致意,老僧颤颤巍巍地伸手摸了摸陆一轩的脑袋,口中笑意盎然:“好,好。”
行至半路仿佛感受到少年的目光,又回头道:“一轩,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今晚多向你大师傅讨教几句。”
陆一轩笑着冲老僧挥挥手,直至目送老僧踱入寺内,这才和发小开始登山。
知道刚刚的话题引起了发小的情绪,两人皆是闭口不言,沉默的气氛让陆一轩的感官难受,忽而想起一首诗,也不管身旁一人一狗是否听懂: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处尤未过,已思故人庄。
抒发完情绪,陆一轩整个人也轻松几分,踩着步子越过发小,边走还边回头朝发小挤了两下眉头。也不知是读懂了陆一轩的不舍,还是原本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性子使然,罗百城也不禁加快步伐和发小比了起来,追赶着要跑向前去。两人旁的小黑狗四脚拨动的愈加欢快。
半个时辰后,小黑胖子率先到达目的地,开心地朝陆一轩转了转右拳。
道观横山而立,虽称不上富丽堂皇,但比之山脚下的寺庙明显大气许多。
红色的飞檐,白色的墙面,中间牌楼上书“白云道观”四个大字,往里去即是山门。走过山门眼前连着两处风清池,池上是两座拱桥横立,至此已入外观。左右分有四楼二堂,分别是左侧的钟楼、药楼与祠堂以及右侧的鼓楼、施楼与斋堂。再深入便是戒律堂,堂后有一座云中殿,步入云中殿便也进入了内观。内观里陈着简单,空旷的场所一览无余,正中间铜鼎灰积半炉,左右都是纳人的客堂。内观里最后的建筑就是与云中殿隔鼎相望的三清阁,三清阁后向外界凸出一间与其差不大小的建筑,是为藏经阁。
两人一狗直入斋堂,一四五十岁的道人正静坐等待。陆一轩见面后先是上前作揖,随后与发小同坐于老道面前,从怀中取出剩下一只荷叶包裹的饭盒双手递去。
道号白云真人的中年人也不说话,打开饭盒便吃了起来。原本以观内的条件,吃食问题根本不需要陆一轩解决,况且陆一轩每次都是先给山脚的老僧送完饭菜再上山,即使一轩再紧赶慢赶,到山上也得花费近一个时辰,饭菜的余温早就所剩不多。但自从道人知晓这个所谓的徒弟给山下老僧带饭,看着自小在跟前长大的小宝孝顺起别人,这心里别提多不得劲了,自此每日不管多晚,都会等待这一口吃食。
夜深,三清阁内,老道还在回味刚刚下肚的地三鲜,坐于蒲团毫无形象地撮着牙花。陆一轩也是见怪不怪,倒是罗百城总是好奇白日被众人毕恭毕敬行礼的道长人前人后的反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