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章 该死的巴石土着(2/2)
“我知道海盗靠不住,”文青笑了笑,道:“姑且一试吧,能成自然好,不能也没什么,反正我们不会有什么损失。”
王勃了然,又问:“那人口方面……”
想了想,文青道:“人口还得我们自己来。现在我们的船不少,士兵暂时也不缺,就是没有统兵大将,你、阿和、黄有粮,还有莫青言,就只有四个人可以带兵,莫青言腾不出手来,阿和得给刘善的商船队护航,黄有粮也必须留守吉阳县,目前我的手下就只有你一个人可用,没有人啊。”文青大为感慨,其实他还想说一个人都没有,王勃他暂时还信不过,如果让王勃独自领军的话,指不定这厮一出门就连船带兵一起拐走。
缺人啊,文青一肚子的计划,却因为缺人而无法实施。
王勃沉默以对。
回到吉阳县,刚进入港口,文青就发现港口里停着几艘破损的广船,工匠们正在修理这些船只。
这几艘船大部分都完好无损,关键是船底部位都破了一个或几个大洞,而且从破损上看,这些破洞不是火炮、床弩或抛石机等大型海战武器造成的,像是人力凿出来的。
这些船看着很眼熟。
上了岸,刚回到县衙,还没等文青喘口气,阿和和刘善闻讯赶来。
刘善哭丧着脸,一开口就告诉文青一个坏消息:“大人,我们的商船在巴石国遭到当地土著的袭击,损失很大,大人,您一定要为我做主啊。”
巴石国,那是什么地方?
阿和的脸色也很难看,补充道:“十几天前季风改变,刘善就带着船队顺着季风去了麻逸国,本来一切都很顺利,琉璃在麻逸国的价钱比在越南都高,而且去麻逸国交易的宋人也向我们买了一些琉璃。后来我们听说麻逸国附近的巴石国出产铁矿和泥炭,我们就跟着其他宋人的商船去了巴石国……”
刘善抢过话,说道:“在巴石国的交易也很顺利,我们收到了几万石的铁矿石和泥炭,可是紧接着就出了问题。我们交易完之后,刚一离开巴石国,离港口没多远就被海盗攻击……”
“不是海盗,”阿和愤愤地道:“那些人根本就不是海盗,而是巴石国的官方水师,我问过其他的宋人,巴石国的水师经常冒充海盗劫掠商船,这种事他们干了不是一次两次,那些土著人经常这么做。”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让文青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一句话:商船队在菲律宾海域被当地的土著国家给抢了。
文青沉着脸,默默不语。
刘善和阿和对视一眼,感觉此时的文青浑身散发着冷意,这让他们感到一阵恐惧,看来那些土著是真的将大人惹毛了。
沉默了一会儿,文青问刘善:“我们的损失怎么样?”
“损失不大,只有几艘商船被土著人的水鬼凿破,但因为有隔水密舱,被凿破的船都没事,稍微修理之后都开了回来。”刘善很庆幸。
阿和接着说道:“我们虽然只有两艘广船护航,但火炮和床弩不少,土著人又很落后,百多艘土著战船,在火炮和床弩的打击下有二十多艘被击沉,其余的逃走。大人,土著的实力不值一提,他们根本就没有大船,床弩、抛石机一概没有,他们的弓箭的射程甚至还不到五十步。”
阿和的态度十分不屑,显然,他很看不上菲律宾土著。
巴石国是菲律宾土著仿照麻逸国的结构建立的一个部落联合体,该国占据了巴石河入海口附近方圆几十里的地盘,位置在马尼拉附近。根据刘善打探来的情报,巴石国由十几个土著部落联合组成,全国只有一个城市,就是巴石城,巴石国的总人口在三十万左右,说是小国都是抬举它。
文青叫来众手下。
“白勇,张贴告示,水师征兵三千。”
白勇闻言差点昏倒,“大人,本县所有士兵已超过两千人,差不多占到全县所有男丁数量的十分之一,如果再征召三千人的话那就是全县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军,大人,这合适吗?”
黄有粮也劝了一句:“是啊大人,吉阳县总共只有十万人口,除开俚人之外就只有八万多人,全县男丁的数量还不到两万,再征召三千人的话,全县士兵超过五千人,剩下的男丁不过一万三四千人,大人,这样一来吉阳县就乱套了。”
“而且新征的士兵也无法出征,总得训练一段时间。”白勇接了一句。
经过两人这么一说文青这才发现,吉阳县的征兵比例已经超过四十比一,这个比例相当危险,再继续征兵的话吉阳县肯定会乱套,到时候连社会生产都会出现问题。
而且新兵的确不堪一用。
阿和提出一个办法:“可以从俚人之中征兵,据我所知,吉阳县的俚人不止一次想要参军入伍,只是被大人屡屡拒绝。”
“不行。”
文青、白勇、黄有粮等人齐声反对。
白勇的反应非常激烈:“俚人不可信。几个月之前,大人刚刚就任知县的时候,当时吉阳县钱粮两缺,无钱不得征兵,无粮不得养兵,当时全县的百姓争相缴纳赋税,就那些俚人拒绝,结果大人仅仅只能征召两百厢军,而全县所有的土匪加起来有几千人之多,若非大人提供火器,仅仅依靠两百厢军,别说剿匪,不被土匪破城就算好的。俚人看似只是拒绝缴税,看似只是小事,却差点误了全县十万百姓,这些俚人别说我们信不过,就是全县的百姓都信不过。”
“就是,”黄有粮气愤万分,恶狠狠地道:“我们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对我们不屑一顾,甚至差点造成落井下石的事实,现在好了,看到当兵有好处就马上贴过来,这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我们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不帮忙,现在我们不需要他们,我们永远都不需要他们。”
俚人不可信,这是全县十万百姓的共识。
阿和傻眼了,他也只是提个建议而已,没想到却招来所有人的反对。几个之月前俚人拒绝交税的事阿和自然听说过,不过他以为那只是小事,他自己也是俚人,还从东阳寨带了四十多个俚人过来,可是他们这四十多人在文青的手下一直干的好好的,也没被人另眼相看,平日里跟周围的人都是打成一片,他还真的不知道原来俚人在吉阳县这么不受欢迎。
阿和讪笑两声,尴尬地道:“你们就当我没说。”
看着众人恶狠狠地看着阿和,一脸气愤的样子,文青不得不为阿和解围,道:“好了,阿和也是不知道究竟,大家就别怪他了,我们还是想想该怎么办。征兵是必须的,我们必须报复巴石国的土著,大家都想想办法,想想从哪儿弄到至少三千名士兵。”
白勇平复了一下心情,想到了崖州,道:“崖州的人口不少,我记得十几年前光是崖州城就有三万户十多万人,这十几年来崖州都没怎么乱过,人口应该只多不少,要不,大人从崖州征兵?”
黄有粮却反对,驳斥道:“这算什么办法,从崖州征兵,以什么名义从崖州征兵?别忘了,大人的官职只是吉阳县知县,崖州并不属于大人治下,即使大人发出征兵令,只怕崖州也没几个人愿意应征。还有,本身崖州的那些官老爷就跟大人很不对付,如果大人再从崖州征兵的话,这显然违反了朝廷律令,这么一来,崖州的那些人还不正好拿此事大做文章。”
说起崖州,文青想起了莫青言,老莫去崖州客串了几个月的土匪,貌似这小子最近混的风生水起,都混成了崖州最大的土匪团伙。
“将莫青言召回来,”文青做出了决定,当时将莫青言派去崖州客串土匪就是一个败笔(好吧,这一段不是我写的,郁闷,代工的那厮偏离大纲了),早就该将老莫叫回来了,“老是做土匪也不是个事,该将他招安了。”
文青派人传了个消息给莫青言,随后,莫青言带着他手下的土匪跑到吉阳县接受招安。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莫青言手下的土匪总数超过万人,当然,其中青壮只有两千多人,其余都是女子老弱,崖州现在很乱,崖州城还好一点,城外的城镇村庄都无力自保,崖州的百姓除了往吉阳县逃难之外,也只能跟着做土匪了。
几天后,文青在吉阳县城招安了崖州土匪头子莫青言。
莫青言带来了一万四千多人,其中青壮超过三千,让文青大吃一惊的是,莫青言手下的土匪十分的训练有素,比吉阳县的厢军和水师强出不止一条街,看来莫青言对训练士兵很有一手。
文青记得莫青言本身就会用火霹雳,这至少说明在认识文青之前莫青言就见过并且用过火霹雳,而王勃告诉文青,火霹雳这东西只有殿前三司才有,而且很少,普通的禁军都没见过,至少王勃只听说过,没见过。
难道说莫青言出身于殿前三司?
“青言,辛苦了。”
带着疑惑,文青直接奖励了莫青言三千两银子,并在吉水河畔挑选了一百亩良田赏赐给他。
莫青言一如既往的冷酷,虽然连连拜谢,却没有多少激动,倒是莫青娘高兴的不行,拿着银子又是建造宅院又是招募佃户,忙的团团转。
从莫青言带回的土匪之中挑选出三千人,文青准备将这些人训练一下,可是他发现,这些人无论是纪律性、单兵素质还是作战配合都超出王勃手下的五百禁军,根本就不用再训练。
这些人的确不用再训练。
“大人,这些土匪……士兵是属下按照禁军的训练方法训练出来的,虽说比起最精锐的禁军他们还是差得很远,但是比之普通的禁军却是一点都不差,只是这些士兵的个人武艺差了些,武艺方面需要长期训练才行,几个月的时间还是短了点。”
文青对此十分好奇,忍不住偷偷问莫青言:“你告诉我,你是不是殿前三司出身?”
……
“是。”
(感谢飛翔我的梦打赏,并祝贺他成为本书第一个粉丝,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