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稷下学宫(2/2)
而刘寿打算将稷下学宫当做作为教育功能的地方,刘寿现在的愿望就是把它恢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和后世的学校相比,稷下学宫既有一般学校的特点,又有历史的独特性。稷下学宫具有一般学校的性质和活动特点。首先学宫具有规模宏大的校舍条件,“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崇之”,正说明校舍建在交通要道,并且相当宏伟壮观。其次,有众多的师生在开展较正规的教学活动。《战国策》载田骈有“徒百人”,《孟子》记载孟子出行“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稷下最为前辈的学者淳于髡也有“诸弟子三千人”之称。宣王时,稷下的师生数量多达“数百千人”。由此可见师生人数之众。如此师生济济一堂,定期举行教学活动,再次,稷下学宫有较严格的规章制度。学宫具有独特的教育特点。游学是其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老师可以在稷下招生讲学,即容许有学与教两个方面的充分自由。这些游学方式的施行,就使学士们开阔了眼界,打破了私学界限,思想兼容并包,促进了各种学说的发展和新学说的创立,大大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稷下学宫便成为教育人才的中心。
同时刘寿也打算成立一些小学,等到稷下学宫聚集了人才之后刘寿便可以将其中的人才作为小学的老师来安排只有等到了齐国民众的素质提高了,那么齐国的人才就多了,当齐国人才济济的时候,那么刘寿就能够从齐国选拔能够帮助他治理国家的人才了,即使自己以后真的统一了全国,当上了皇帝,那么对抗匈奴还需要整个大汉国的国力,因此刘寿现在已经将刚来的目的给改变了。
“老朽不敢当,如若王太子赞同老朽,那老朽可谓是三生有幸。”申培公客气的说道,对于刘寿的思想申培公还认为刘寿是想要用儒家的知识,当然他认为恢复稷下学宫也是刘寿为了支持儒家的意思,作为儒家学派的顶梁柱,申公现在可是非常的高兴,因为只要刘寿支持了儒家,那么儒家就能够在诸侯国兴起,虽然比不上中央朝廷,但这对于一直被道家压着的儒家来说也是一个发展方向。
“申公客气了。”刘寿也客气道。
“王太子慢走,老朽想要引荐一位老友给王太子,还望王太子不嫌弃。”
“何人能得申公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