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窦太后(1/2)
长安长乐宫是西汉皇家宫殿群的典型。与未央宫、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宫。自从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当然此时的东宫还不是指太子,而是指太后。
此时的大殿之内只有寥寥几人,说话的也只有一个人,除了侍女下人之外,整个大殿也只有一个人在细细的听那人说话。“窦婴,依汝之言,这晁错今日在大殿之上便挑唆陛下同众诸侯王?”一个瞎眼老太太问道,她就是长乐宫之主,当今陛下刘启之母窦太后。
窦太后在整个汉朝时期都算得上是一个奇人了,因为窦太后经历了整个汉初阶段,而且她在作为太后、太皇太后期间的权利也是极大的,甚至窦太后作为东宫之主都可以调动兵马,并且影响储君人选,因此可以说窦太后是汉朝自吕后之后又一个强势的**之主。
而且在未来的汉武帝将要去世之前实行留子去母的方式来完成帝国的传承,不得不说是受到窦太后的影响太大,由此可见在汉武帝即位之初窦太后有多么大的权力。
不过窦太后最好的一点就是不怎么和人明面上争权,而且也吸收了吕后的一些问题,让自己的家人更加的谦卑,从而让他们拥有能够与之地位相匹配的品格,这也是后世史学家们为何大赞窦太后的原因之一。因为窦太后这个人既不缺乏政治敏感性,又不利用自己的权利胡乱的封赏家人,从另一方面也是保护了自己的家人,当然对于有能力的窦太后一般也都是不会拒绝的,比如说现在他面前的这个窦婴。
窦婴在窦家人之中算得上是才能出众的了,当然不仅仅是窦家人就是满朝堂都不敢说有几个能够比过窦婴的,因此窦太后就长招窦婴前来给他讲一些朝堂上面的事情。
“回太后,晁错大夫之意臣明白,诸侯王做大,对大汉朝廷以及皇帝陛下都不是一件好事,但此事不宜操之过急,需知熬汤还需文火,这些诸侯王皆是一国之主,且大多数乃陛下长辈,众诸侯王皆刘氏族人,甚至当年吕氏之乱,其中不乏当时之功臣,因此诸侯王乃陛下之屏障,当年高祖曾因秦亡之故,大封天下众诸侯王同姓者多,异姓者少,现今只余长沙王吴著,而据称吴著病重乃无子,因此长沙国废国在即,因此陛下削藩多数削同姓诸侯王之藩,因此众诸侯王绝不会同意晁错大夫之请求,如若陛下故意苛刻于此而削其封地,则天下之事未知可定矣。
且今长安因瘟疫大乱,如若真乃诸侯王所谓,想必众人定是对晁错大夫之举一清二楚,而今天下方定,陛下登基未久,天子之威未立,因此实不该操之过急得罪众诸侯王。”窦婴禀报道,他对晁错之所以不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你把这些诸侯王们给逼反了,到时候整个大汉一半多的地方都会跟着起兵造反的,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封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晁错向汉文帝刘恒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留后没有采用的原因,而且刘恒在采用更好的分一王为多王的方法的时候也只是在当时最大的齐地实行,并没有推广这是为何,还不是因为其中需要冒的风险太大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