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故地重游(2/2)
“哦,说来听听。”
风刮得很大,但是好歹大雪已经停了,大漠之中的唯一一家客栈里,想来今天客栈里应该不会有什么客人了,玉娘安排小二把羊圈马棚的牲畜都栓好了,可以早点休息。
“老板娘,好像有客人过来了。”眼尖的小二盯着远处一个小黑点,以他的经验来看,应该是两个赶路的人,“一老一少,两匹马,没什么别的行李。”
“生面孔?”玉娘停下拨弄算盘的手。
“生面孔。”小二笃定的说道,“怎样?要叫厨房生火吗?”
“先看看再说,如果真是过路人就算了,若是刺头,招子放亮些。”玉娘淡淡道,“如今咱们的事是头一等,不要生别的岔子出来。对了,下头那个,饭送了吗?”
小二笑道:“早送了,也吃了,前几个月还在骂人,一心求死的,这几个月老实多了,只一味发呆。”
“知道了。”
小二嬉皮笑脸道:“老板娘,说实话,我跟着您也这么多年了,您怎么会看上这么个小子。”
玉娘放下记账的笔,笑的有些阴森,“哦,那你觉得我应该看上个什么样子的。”
小二犹自得意,还不知道危险临头,“这个嘛,具体的我还没想好,不过总不是下头那个,那小子有什么好的,长得虽高,身板却瘦了些,又过于的细皮嫩肉,反正……哎哟。”他的话还没说完,耳朵已经被大力揪起来了。
“最近你们的胆子越来越肥了啊?敢编排道老娘的脑袋上了,还不滚去招呼客人?”
玉娘的话音刚落,果然门外的客人已经走到门口,正如那小二说的,是一老一少的两个男人,那年迈的,个子矮小,脸色蜡黄,发须稀疏,下巴上长了个大痣,裹了件半新不旧的羊皮袄子,那年轻的着了件灰扑扑的旧皮褂子,眉眼平凡,黑黑的脸很是木讷,亦步亦趋的跟着矮个老头,像是有些心智不足的样子。
小二上去招呼,“二位里面请,吃点什么?”
“两碗光面。”那老头没好气的说了一句。
小二愣了一下,又满面笑容的说道:“好,二位请坐,两碗阳春面。”
老头说的光面,和小二说的阳春面,都是素面,做生意的不兴说光,因此叫阳春面,小二见他俩人只点了素面,便向玉娘试了一个眼色。
玉娘便笑吟吟地道:“大叔,天寒地冻,要不要煨两壶酒,暖暖身子?”
那矮个老头听说酒两眼发光,“煨一壶酒得了,我儿子不会喝酒。”那年轻的似乎有些不满的瞪了他一眼。
阳春面很快就得了,面汤上浮了两颗油星,三点葱花,所幸分量十足,倒是管饱。玉娘一直拿眼睛挂着两人,他们也不讲究,拿起桌上筷筒的筷子在袖子上擦了擦,就开始吃起面来,寻常若是江湖客乔装,进了店是不会这么大大咧咧的。
替他们二人把马栓好的小二进来低声对玉娘道:“两只老马,马蹄铁掌磨得快平了,没有硬货,看来只是普通的过路人。”
没有硬货是指没带兵器,玉娘回道,“我再去探探底细。”她端着打好酒的酒壶走了过去,“大叔,这么大的风雪天,您爷俩这是要去哪里啊?”
“回家过年啊。”老头的吃相甚是难看,他用手抹了抹嘴,“我跟我儿子平时都在宁州给人家做农活哩,好几年没回老家了,这风雪怪大的哩。”
玉娘看着老头接过酒壶的手,手上满是被杂草划破的新旧伤痕,和厚厚的老茧,“种地辛苦呢。”
老头喝了一口酒,有些惊讶,“怎么店里换了掌柜了吗?前几年不还是麻子李在这里做掌柜的吗?”
玉娘有些诧异的笑了,“大叔记错了吧,奴家在这里开店有七八年了。”
“七八年?”老头更惊了,“难不成这不是往李家寨的客栈吗?”
李家寨是距离此地向北二十里的小镇子,玉娘笑意更甚,“哎哟,大叔,这可不是李家寨,风雪大,怕是您走错道了。”
想是前几日的大风雪,刮得两人晕头转向,这大漠上的风就是这样,夏季吹沙,冬季下雪,没有一刻是安生的。
“哎呀,我说怎么感觉这路上怪怪的。”老头一拍大腿,很是恼火,“多亏遇上了你这个好心的女娃哩。”
玉娘安慰道:“不着急,大叔,这会儿天也不早了,不如住一晚,明天一早再走。”
“行嘛行嘛。”老头看看天色也有些无奈,“我们住大通铺就行了。”又不住叹息,“人老了,不中用了,怎么就走错方向了嘛。”
“好。”玉娘笑得很是善解人意,对小二道,“去给两位客官烧了一大盆热水,烫烫脚。”
老头感慨地喝着最后一口面汤,看着玉娘离去的背影道:“这闺女好得哩。”
------题外话------
新年第一更,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