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周师北退(1/2)
第十六章周师北退
南唐元宗李璟保大十四年初,时后周倾国十二万大军南征淮南,历时三月,因南唐皇六子李从嘉,率轻骑奇袭颖上,火烧周军粮仓,致使周师无功北退。
滁州城下之战结束的第二天,围困寿州的周军,突然解围北上而去,寿州之围遂解。次日刘仁瞻,派使者八百里加急,把这个消息送回了金陵。
同日,暂住滁州的李煜,也获此消息,得知北周入侵淮南之军,尽皆退往淮河以北的消息,滁州军民举城欢庆。
此刻的李煜,脸上却没有太多的兴奋,因为他明白,此次北周大军回师,却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只不过是因为粮草被烧,迫不得已北撤罢了。
而周世宗柴荣这个人,向来怀有十年开拓天下之志,这样胸怀大志的人,是不会因为一朝失败而罢手的。
只怕待今年秋收之后,来年开春之时,北周大军势必再次从征淮南,相信卷头从来的北周兵马,绝对不会再像这次一样,让自己取巧而胜的。
所以现在留给李煜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也就区区十个月的时间准备,若是这十个月时间,李煜不能练出一支足以抗衡北周的精兵,那么历史上淮南沦陷,南唐偏安长江以南的命运,势必依旧难以改变。
“殿下,招兵告示已经贴出,滁州百姓报名的情绪很高涨,相信不出三日,必可招满三千人。”韩令坤从营门口回到营房,忙上前像李煜汇报道。
李煜点了点头,道:“三千兵员我并不担心,但要都是身强体壮,孔武有力的锐士,只怕未必能够达到。”
“殿下放心,宁缺勿滥,这点某还是知道的,周毅、朱崇俊二位将军,正率领牙兵逐个筛选呢。”韩令坤本身就是带兵的将领,自是明白精锐的一千精兵,远比一万训练无素的兵员要强的多。
就好比滁州城下一战,明明唐军占尽优势,但奈何唐军军士,大多畏惧怕死,虽然有皇甫晖这样的老将指挥,使战斗最终获胜,但其实却是个惨胜。
参战的一万唐军步卒,战斗结束时,竟然战死三千人,而北周一万多人马,在撤出战场之时,也仅仅只是留下两千尸体,以及一千五百名俘虏。
若是往大了来说的,这场战斗,唐军实际上却是败了的,若不是周军全线撤退的话,白重赞,石守信、白延遇三员北周大将,在重整旗鼓之后,再跟皇甫晖打一场的话,皇甫晖指挥的部队,必败无疑。
这也不是皇甫晖无能,而是因为皇甫晖手中的这些拼凑起来的地方府兵,战斗力过于低下导致的。
这些原因,总体来说,都是南唐国内,君臣进取之心不足,致使兵员缺乏训练有关。李煜也正是看出了皇甫晖部下这些兵马无用,才想一手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正精锐之师。
现在皇帝老子又给了他组建神武军的机会,促使他有了招兵的名义。
李煜对周毅,朱崇俊二人负责招兵之事,心底还是放心的,当下遂道:“韩兄,跟我去见见呼延赞那小子,关了这么多天,他应该老实了吧。”
想起呼延赞那小子一副年轻气盛,一心想为周朝皇帝尽忠赴死的念头,让李煜对于这个当代的愤青,既头疼,又倍添爱惜。
“殿下,末将就不去搀和了,这个呼延赞不过还是个少年,满脑子热诚,最不怕的就是死,殿下要想收服他,就必须用武力压倒他,今日殿下见他之时,不妨激他一激。”韩令坤也有些害怕见呼延赞,因为呼延赞认识他,早些时候他陪李煜去见他之时,就被他冷嘲热讽了一次,偏偏还发作不得,所以韩令坤也就不想去讨这个没趣。
李煜想了想,遂道:“也好,我独自去见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