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股份与置换(2/2)
郭广隆道:“再开设煤矿的话,会不会给凌大人带来麻烦?到时候抢了开平的市场可就不好了,咱们的银两接济还指望着凌大人呢,千万可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赵衡笑了:“你以为这市场开平一家吞得下去?别看现在煤多了好像卖不完,等将来产业一起来,恐怕这定点量还不够塞牙缝的,眼光要长远一点,吃独食吃得完么?”
自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赵衡不说,别人暂时也看不出来。吸引汉纳根和德国方面入股,一来是为了与德国资本挂上钩,无论哪种产业,将来都有赖于资金的需求;二来是为军事合作打下基础,汉纳根本人自不必说,练兵的教官可都是德国产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等八国联军闹腾起来的时候,如果事先就有沟通的渠道,只怕关键时刻的助力不止一丁半点,几万武卫军都挡不住的场面,赵衡还没逆天到可以紧靠这区区几百人就能扭转乾坤。
赵衡的估计异常准确,摊上一个总顾问的名头,汉纳根的心思就活了,他还根本就没从“隐退”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一心还想着证明自己,虽然先锋营的庙看起来有点儿小,但焉知不是一个机会呢?汉纳根浸淫大清官场多年,对很多事情还是异常门儿清的,也隐隐约约听说了赵衡与荣中堂的密切关系,在他看来,无所谓荣中堂、李中堂的政见之分,只要能用他就是好中堂,关键在于能不能用他。虽然赵衡一句保证的话都没有,但聪明人很多时候是不需要把话说得太死的,只要自己能把德璀琳这头说动,对方肯定也能把荣中堂说动。
存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劝说德璀琳就卖力多了,后者原本对开平存了一肚子气的,再加上一百万可转债的到位,英国人控制开平的梦想就此化为泡影,这些日子他没少想办法找凌天锡的茬子,但并没有好的突破口,现在汉纳根突然提出了井陉煤矿的事情,他觉得大有文章可做。
他在心里不断盘算:现在要从开平将英国股份抽出来,凌天锡势必只能动用可转债进行购买,否则他筹措不到如此大笔的资金,但问题恰恰也在这里,可转债的期限为五年,到期如果持有人同意转股,那自然毫无问题,开平不过就是提前做了这一步而已,但如果持有人不同意,凌天锡到哪里筹措如此巨额的资金进行归还?只要到时候加以控制,他自然能找出打压开平的办法,非让这一百万可转债转不了债。
如此一进一出,既能够在现在获得进入井陉煤矿的机会,又能够给将来控制开平留下伏笔,他很是为自己的主意叫好。当然,这一切是不能和汉纳根讲的,大女婿各方面都不错,就是对中国的事情太过热切了点,有时候过于天真,浑然忘了来中国的初衷,还真把自己当成救世主。
他点了点头:“这件事情可以这样操作,我个人表示赞同,但还必须说服那些股东。另外,作为回报,我们是不是应该获得一些东西?除了你的任命以外。”
“自然,对方也已经答应,如果我们将股份成功进行置换,在即将设立的唐山电力、电灯公司中,将吸收我们的股份。”
“很好,这样就比较有把握了。”德璀琳忽地笑了起来,“很多时候我真的难以理解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这么重要的策略与谋划,居然是一个不过年仅二十六岁、只担任中级武官的人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