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洋务的成功(2/2)
伴随着消化粗盐的能力与日俱增,电力的瓶颈逐步显现出来,扩充电力供应迫在眉睫。到这个当口,凌天锡不得不夸赞赵衡的先见之明。这个年轻人似乎把什么都想好了,远在可转债第一笔资金到位之前,他就提出要用在发电机组购置上。至于在劝说凌天锡接受开平局时,就有关于挖掘产业潜力、扩大煤炭销量的说法,凌天锡当初还将信将疑,现在也逐一得到了印证:多发电、多制精盐,到处都是用煤的地方,开平扩大销量的希望不仅在于扩大市场,更在于发挥产业集中、战略统筹的优势,更不必说目前唐山钢铁厂已初步成功,一旦要扩充生产规模,对焦炭的需求必然指日可待。
原以为一百万可转债有点太多了,现在这么一拨拉,居然是使用得满满当当,一点儿都不浪费,无论是电力还是洋灰、无论是钢铁厂还是机器厂,到处都同样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设备的扩充。只不过,原来筹钱是为了填补各个窟窿,现在是用银子扩大生产与规模,看着蒸蒸日上的整个唐山洋务系统,凌天锡很有一番成就感,刚来开平时的忐忑与不安早已被抛诸脑后,剩下只有对未来的憧憬。
对赵衡而言,就完全顾不上凌天锡的好心情了,距离会操的功夫只有一月有余,而先锋营各方面的训练,在他看来还是远远不够,时间只能说实在太紧、太紧,远远不够。
但就在这样紧张的当口,麻烦的事情一点儿都没少。当天下午,赵衡正在和几个队官商量下一步练兵的法子,就有执勤卫兵跌跌撞撞前来通禀:“报……报告赵大人,门口有三……三个洋人来拜访,指名道姓一定要……要见大人!”
好不容易问清了原委,听着卫兵描绘的模样,郭广隆就忍不住笑了起来:“赵大人,洋女子找上门来了,你不能躲着不见吧?”
“轰”地一声,众人全都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