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节 先锋营选兵(2/2)
早饭毕,便是队列训练,赵衡将第一批任命的棚目、排长抽出来,单独加以训练,等他们练成了,再由他们将分解动作交给下面个人。
相对于前后两世练兵,赵衡深有感触,论领悟能力与身体素质,自然是穿越前的兵员要强得多,论服从性与吃苦耐劳,现在的兵员将他们甩出去几条街都不止。像他这样动不动诉诸于皮鞭于木棍,若是在穿越前,早就能将天捅破个窟窿了,但现在全营上下习以为常、浑然不觉这是对“人权”的侵犯。
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管带大人虽然凶狠、严酷,但却赏罚分明,有功必奖,有过必惩,毫无徇私之处。更难得是处处以身作则,要跑步,赵大人必定一起跑,要列队,赵大人一定先做示范,甚至于很多动作他一个人反复做上几十遍,就为了能让这批大头兵看懂。
更绝的是,赵衡在营里公开宣布从上到下官兵一致“三同”。所谓三同,是指“同训”、“同吃”、“同住”,从他开始,不管什么级别,一律住在军营,和士兵用一样的伙食,完成一样的训练强度。这一点其他各营投奔而来的人都深有体会,这可不是花架子,这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
而不克扣军饷,保证优厚伙食更成了凝聚人心的砝码。部队的凝聚力不是一天建成的,赵衡亦深知空喊口号的无益,他所坚持的,就是在日常操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别人,用点点滴滴来彰显全局与整体。这种情况下,赵衡的权威不知不觉地竖立起来。
除了白天对训练严格要求,赵衡晚上还四处查营,关注士兵饮食起居。吴佩孚跟着身后看得一清二楚,赵衡对普通士兵的关心和爱护绝非作伪,送食送药、嘘寒问暖,处处体现了脉脉温情,将人感动地无以复加,说是名将遗风亦毫不为过。他吴秀才可是在营头中呆过的,别说是管带,就是队官都不可能来亲自过问大头兵的饮食起居,更不必说亲自给伤患上药端水,或许这是收买人心,但谁都吃这一套。白天在场上咬咬切齿怒骂“赵阎王”的士兵,到了此时也不由得地涕泪交加,恨不得肝脑涂地以报之。
转过脸去,赵衡还是要板着脸孔教训吴秀才:“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我是练精兵来着,不如此不行,将来你总也要带兵的,一定要切记。”
一个月下来,众多身体不适应部队,或者在精神意志上不适应当兵的人陆续被赵衡裁汰,最后精选出了七百多人。
这七百余人马让赵衡编成了五个队,分别是两个步兵队、骑兵队、辎重队、工程队各一个,队与队之间编制各不相同。步兵每队各有一百五十人,骑兵队、辎重队各一百人,工程队八十人,除此之外全都是配属给各队的辅兵和役兵,赵衡自己兼任两个步兵队的队官,骑兵队队官由张作相担任,辎重队队官由郭广隆担任,工程队队官则由吴佩孚担任。,
夕阳西下,武卫中军先锋队的大旗在风中猎猎飘扬,站在瞭望台上的赵衡却把思绪投向远方:这便是自己的武力了?要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目前能仰仗的,似乎也只有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