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送礼鼻烟壶(2/2)
赵衡左手拿鼻烟壶,右手拿使徒们的照片,一脸严肃地说道:“把两个放在一块儿会是什么呢?就是画着使徒的鼻烟壶。鼻烟壶是什么?是用来吸鼻烟的,等鼻子不通气用来通鼻子的,如果我们将鼻烟味道装得刺激一点,稍微闻多了就要打喷嚏。众位好好想一想,这是个什么寓意?是不是就是嗤之以鼻的意思?而嗤之以鼻的对象,正好就是这些《圣经》上的使徒。”
众人有点听明白了,马少宣眼珠子转了几转,在琢磨赵衡话中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些洋人口中了不得的人物,在咱们中国人这里就是嗤之以鼻的人物,各位,难道这主意不好么?”
这话一出口,众人脸色一变,好几个人交头接耳起来:“这家伙的招数还真够损的。”
赵衡一拱手,对周围做了罗圈揖,正色道:“各位明见,兄弟现在办理涉外的事务,送礼是免不了的。如果明着骂人呢,只会惹动交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如果能用这样的方式讽刺洋鬼子一把,却是很解气,也显示我中华文明的泱泱气度,难道非得直接逮住一个洋人骂?”
众人都是点头,这小伙子还真是一肚子坏水儿,骂人都不吐脏字,不过确实顶解气。
“马先生,您说是不是呢?赵衡用手指指自己的脑门,“干事情总归要动脑筋,洋鬼子们被咱们骂了还得夸咱们的好,咱心情能不舒畅?马先生觉得解气不?这就和当年做葱包烩儿油炸秦桧这个白脸大奸臣一样的道理……”
“好!”
“说的真解气。”
“真带劲!到底是咱们京城的爷们,套路深厚啊。”
周围一片叫好声。
马少宣这下是满面通红,不好意思地说:“哎呀,刚才没弄明白,差点误了兄台的大事,真是对不住了,对不住了。”
“那这个事情?”
“没问题,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保证一点都不差。”马少宣胸脯拍得山响。
“价格怎么算?”
“怎么能收你钱呢?这可是咱们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大事情,说什么也不能要钱。”
一个硬要给,一个硬不要,两人就争起来了,这会儿马先生看赵衡又顺眼了,瞧这小伙子气度不凡、有礼有节,确实不像点头哈腰的洋人狗腿子,刚才是冤枉好人了。
最后赵衡折中道:“这样吧,马先生,我再定一套,还是十二个,不过这次要全套中国山水的,我送给一位知己朋友。价格我从优给,这等为国人扬眉吐气的事情,说什么也不能让你白忙活。以后传出去可是一段佳话,将来咱们攘夷成功,还有你马先生的一份功劳。”
众人一听,对啊。千百年来卖脆饼点心的不知道有多少,就是这个发明葱包烩儿的留了名,马先生要是开了先河,少不得将来青史留名。
“好,那感情好,留名的事情咱不指望,能出口恶气就是好的。”马少宣略一沉吟,“两套我今天开始就赶工,你八天后来取货吧。”
“那我先告辞了。”赵衡微微一笑,付了定金后朝周围拱了拱手然后扬长而去。
走远了心里才道:好险,要不是本大爷心思敏捷,这事差点就黄了。转过头一想,眉头却又皱了起来:连一个工艺大师都对洋人、教民如此深恶痛绝,可见中外矛盾发展到了何种境地,这庚子国变、义和拳乱的民意基础,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