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先锋营招兵(1/2)
赵衡得了任命以后,高平川和郭广隆极为高兴。高平川早先还认为他不过一个千总的前程,听说一上来就任了管带,能管几百号人马,当真喜出望外。郭广隆更羡慕的不得了,吃官家饭对他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赵衡早就将主意打到了这个最讲义气的三哥身上,一不做二不休就把他拉入了军中,新建一个营头没有班底怎么行?郭广隆原以为只要他一个,哪晓得赵衡让他把整个镖局的趟子手和伙计都拉过来,还委任郭广隆做了哨官——反正自由委任的大权在手,到时备案一下即可。
这便让郭广隆有点诚惶诚恐,一个人投军不要紧,带一群人投军也不要紧,但让他带一哨人马,他心中着实无底。别看他行走镖局多年,手上功夫也算硬朗,但正儿八经指挥打仗却不会,也没有和大股马匪真刀真枪地见过阵势,顶多也就是指挥打群架的水平,不然前次在关外遇到马匪也不会让赵衡拔了头筹。
但赵衡一句话就让他把心放了下来:“三哥,你放一万个心吧,你还是干你的老本行,按军中的名字叫辎重兵。你手下的兄弟愿意来就来,想走我给他们发遣散银子,大家好聚好散。唯独你这镖局可惜了。”
“可惜啥?”郭广隆眼睛一瞪,“几位叔伯要知道我带着大伙光宗耀祖,还不得高兴成啥样,镖局又不是先人传下来的,大家也不过混口饭吃。只是,这辎重究竟是干啥玩意?”
赵衡简要地解释了一遍,郭广隆一拍大腿就站了起来,高兴地嚷道:“我还以为是啥高深玩意,这不就是开局走镖押货一样的道理么,难为你取这么高明的名字……嘿,哥哥别个不会,这可是擅长,保管你放心。”
“那弟兄们呢?会不会不乐意?”
“绝不会。”郭广隆拍着胸脯道,“兄弟们都知道好歹,你前次在关外发了银子,大家回来都还念叨。听说你升帐开旗,当了管带,好几个不安分的早就托我过来说话,想在你下面当兵吃粮,谋个差事,说跟着‘神枪赵’绝不会吃亏,你这话一出去,还不美死这帮小子?”
其实郭广隆把事情想简单了,最初那一百两银子自然是关键,但赵衡后来在镖局上下的口碑与作风才是伙计们拥戴他的主要原因,大家伙走南闯北世面见得多了,自然知道什么样的人好,什么样的长官值得跟随,要不然武卫中军招兵买马的告示都贴了好几个月了,怎么没见镖局散伙?
“那就好。”赵衡当初也没想着收买人心,只觉得大家都不容易,谁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会儿倒有了一班死忠。这可是天大的喜讯,比直接拿了十万两银子还开心。
“招兵买马的事情,主要就托付给两位哥哥了。”赵衡拿出早已思考得当的招兵章程,一条条逐一解释。高平川、郭广隆见此也郑重其事起来,镖局散伙之后,他们可是把这个营当成了赵衡的事业,宝贝的很,千方百计要帮他撑起来。这个兄弟能力是不缺的,就是缺帮手,一个篱笆三个桩,刘备还有关张赵呢。
兵员的招募,赵衡也是琢磨了许久,甚至优先远在军械之上。
第一是地域。乡党固然能团结,但团结起来搞破坏也不得了,赵衡觉得不能拘泥一处,是故圈了京畿、山东、直隶、奉天四处,认为这几处口音接近、习俗相近,沟通不存在障碍,要求四下招募,届时打乱混杂,不使地域抱团。
第二是标准。武卫中军对身高、体重、体力等都有了硬性要求,这自然是契合实际的,但赵衡还额外加了一条——“能读书识字的优先。”
第三是人数。全营合计七百余,但赵衡要求招募九百之数。理由很充分,新兵训练是个苦差事,难保有人受不了要逃跑,再者也有训练不符要淘汰的,自然要多加人手,唯独额外产生的花销让他直接无视了。
第四是成分。中国北方的农民最为质朴,最刻苦耐劳,极易训练,饥寒交迫、吃不饱饭的人又多,募兵再理想不过。但军队光有老实巴交的泥腿子不行,也要有骨干做核心,这事必须落在郭广隆头上。
前面几条还好,几人都是交口赞成,但听了最后半句众人都是摇头,郭广隆尤其摇得快。
“非三哥不行。”赵衡笑道,“关外、口外,民风素来彪悍,也是出胡子、马匪的地方,哥哥前去就要招揽这些人。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要,第一不能要作奸犯科的,特别是不能有命案;第二是不能有吃喝嫖赌陋习的;第三最好是那些看家护院的这批人,守纪律、能服从……三哥走镖这么多年,难道好人歹人分不清楚?”
“有这个道道我就明白了。”郭广隆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兄弟你脑袋咋长的,怎么蹦出来都是一套套的?”
高平川臭他:“就你那脑瓜瓤,当个哨官都不配,今后学机灵点,别让赵兄弟难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