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玉澜堂暗战(2/2)
“中堂放心,上上下下都办妥了,确保万无一失。就是崇受之亲自下令,也能拖着不办。”樊增祥恭维道,“那可是您老的地盘,谁敢说个不字?”
“崇受之和徐荫轩不足为虑,恨就恨刚子良(刚毅的字)屡屡与老夫作对,非想个办法不可。”刚毅与荣禄公开闹过别扭之后,一口气怎么都咽不下去,在慈禧召见军机时,只要荣禄讲话中有一点点的漏洞,便抓住机会横挑鼻子竖挑眼,近两个月以来更是变本加厉,让荣禄恨之入骨,急欲处之而后快,一时间又想不到好办法。
樊增祥诺诺连声:“这件事毕,学生一定想办法为中堂除去心病。”
“老李恐怕也看出了赵衡的本事,来和老夫抢年轻俊秀了,蛰伏了这么多年,目光还是如炬啊。”荣禄吩咐樊增祥,“既如此,我也出把力吧,把保举折子用我的名义递上去,火候差不多了。”
颐和园里,玉澜堂中。
慈禧端坐在中央,光绪则在旁边坐着,脸上看不出悲喜。戊戌之后,慈禧对他看管尤紧,在紫禁城是瀛台,在颐和园是玉澜堂,两处地方都成了皇帝的软禁之所。虽然光绪时不时还能出现在众人面前,但谁都知道他说话是管不了事的,有时候哪怕开腔,也不得不顺着慈禧的意思来说,活脱脱一个传声筒。
刚毅等好几个大臣跪在地上,崇礼虽然位置偏后,但抬眼望去,只见慈禧的目光如利剑一般刺来,吓得他赶紧低下头,一口大气也不敢出。
“崇礼。”
“奴才在。”
“听说你抓了个人,英国公使闹上门来了?”慈禧的语气倒是轻描淡写,但在崇礼那里,却不啻于一道惊雷。
他战战兢兢,硬着头皮答道:“奴才……确实有这个人,有人……有人说他是康党余孽……”
“倒还有个缘故,我是不是还要夸你差事办得好?”慈禧的语气仍然是淡淡的,但越是随意,越是说明心头不顺,崇礼吓得浑身颤抖:“奴才,奴才不敢。”
“有人联名上了弹劾你的折子。”慈禧轻轻一个手势,李莲英已把折子递了过来,“……妄动刑名、进退失据、惹动交涉、贻笑友邦,这事儿说的是你么?”
“啊!”崇礼汗如雨下,连连磕头,“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慈禧没理会地上人的告饶,反而将视线转过去对准光绪,“皇帝,你说这个赵衡是不是康梁一党啊?”
光绪一脸苦相,却不得不回答:“回亲爸爸的话,儿臣不认识这个人,也没有听说与康梁有什么关系。”
一听这句话,徐桐就知道事情坏了。别说赵衡不是康梁一党,即便是,皇帝也不会承认的。这就是明摆着和崇礼过不去了,刚想出头辩解几句,一旁的刚毅已忍不住插话:“禀老佛爷,奴才有话说。”
“刚毅,你说。”
“赵衡是不是康梁一党还在两说之间,但他勾结洋人却是确凿无疑的。”刚毅梗着头,“单就这一点,办他也不算师出无名。”
一旁的庆亲王奕劻大皱眉头:刚毅这话算什么意思?难道认识个洋人,和洋人说几句话就算是勾结洋人了?如果这样算是,那总理衙门上上下下便没好人了。他现管着总理衙门,不管是不是为了赵衡,都不能认这句话,于是忍不住出言反驳:“刚大人的话虽然有点道理,但奴才以为,此人本就是海外归来,认识个把洋人,甚至与洋人交好不足为奇,现在看来劣迹亦不显著,怎么办他还是要慎重的为好。”
话虽说的很婉转,但意思非常明确,听得刚毅大为懊恼,却又无言以对。徐桐一张老脸拉的恁长,却又不敢吱声,启秀也只好陪着沉默。
玉澜堂里,一时间居然沉寂了下来,僵持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