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备战(1/2)
汝南是袁绍的最后屏障,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和金吾军死战到底。自从下令封锁各县各城后,又以天子令谕诏告四方召集义勇之兵、勤王之师。各乡各县张榜布告,每家每户按人头抽出兵丁一人,同时但凡自愿入伍者可得银粮捐助或者减免税赋。从军不论卑贱,论功行赏,只要立下大功便可加官封爵。
袁绍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大恩小惠威逼利诱双管齐下,仅临近数城乡县就招到了八千兵勇,其中有自告奋勇投军的村夫蛮汉,有名门望族的世家子弟,有打家劫舍的流寇土匪,甚至江湖豪杰绿林好汉,人色繁杂五花八门。
袁绍部将自从高览、鞠义相继折损后,羽林兵精锐也大大受创,最得力的将领只剩淳于琼、高干、蒋奇这一档次。如今虽然招募了两万兵勇却是乌合之众,良莠不齐纪律全无。袁绍为了调动这些兵士的积极性以及挑选精兵悍将,设立了有关力量与武技两项科目的选拔。
力量项目以三石为线,但凡能徒手举起一百八十公斤重量的兵士都被冠以虎士之名,并整列为羽林虎贲军,予以特别训练,作为精锐部队培养。
武技项目则设擂斗武,于校场设擂十台,只要连胜五场者便可纳入初选封以猛士之衔,再从初选的猛士中精选武魁十人,精选的过程即是齐台混斗,十个擂台上最后留下的那人便是武魁。用此法选择有些粗略却省时,在金吾军随时可能攻来的情形下,尚可一用。
一九一年一月,袁绍再度集结五万兵马,以汝南城为中心向各城排布兵力,其中上蔡、定颍二城为汝南之前两道防线,分别由高干和蒋奇率兵五千守备。再以定颍、召陵、西平三城形成联守之势,全力阻挡金吾军的进攻。
时下,赵云依然屯守颍川按兵不动,陈留的司徒清风却忙着调兵对付青州兵马。袁绍发布天子诏令后,以龚景、田楷为首的青州兵大举进攻兖州,先后占据了泰山郡,济北国、鲁阳三郡。原本举兵南下扬州的刘岱、刘繇兵马,持观望态度,停留在了谯郡,似乎也想临门倒插一脚。其实最让司徒清风感到不安的还是河内以及并州的兵马。曹操似乎投靠联合上了并州刺史丁原,从表象看,曹操假借献帝刘协之名要司徒清风讨伐袁绍,抵抗各方诸侯,实则是要他往火坑里推,成为众矢之的。一旦前线失利,曹操极有可能从河内攻入冀州,到那时经营多年的幽冀之地岂不是成了他人嫁衣。
陈留郡府内,郭嘉若有所思地说道,“青州举州皆兵,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攻来,兵势虽不能持久却非同小可。唯今之计只有暂避其锋芒,让周仓引兵撤至济阴定陶据守。”“如果青州兵继续挺进,步步紧逼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司徒清风抛出的问题,郭嘉迟疑了一下,笑道,“这点赵王大可放心,青州兵之所以进军,无疑是因为我们调兵东进对青州造成了威胁,只要我们撤兵回防,一旦危机解除,青州兵自然会解散退去。”
青州举城皆兵无疑是各城世家豪门影响的结果,只要威胁到他们利益的因素消除,各大世家不可能吃力不讨好,耗费巨额军资来养着一大批人。正因为看透了这点,郭嘉才敢如此明言断定。
郭嘉见司徒清风仍犹豫不决,继续说道,“当前最紧要的事情还是攻打汝南,将袁绍彻底击败。只要消灭了袁绍这股势力把天子迎回陈留,到时就能名正言顺的让四方势力叩首归降。”司徒清风问道,“谁来主持汝南的战事?”郭嘉听他的语气是要亲自统兵出征,念及司徒清风对后方乃有所顾虑,请命道,“奉孝自告奋勇愿备守陈留,赵王可统御三军攻伐汝南,破敌讨逆建功立业。”
司徒清风也是如此打算,笑道,“知我者莫若奉孝,只是少了你在旁出谋划策,恐怕这战要取胜还真有些困难。”郭嘉只觉得司徒清风是在恭维,不骄不躁说道,“可让公台与赵王同行。”既然郭嘉推荐了陈宫,司徒清风也不好反驳,派人去濮阳去请陈宫,同时筹措三军来与赵云会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