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2)
对忠勇护国军的锻造,就如同把手收回来,攥紧了拳头,蕴积了力量,最后还是要抡出去的。
很快,李啸向军统总部上报了,忠勇护国军全面出击石沪杭沦陷区,重回一些重要战略据点附近活动的报告。
军统总部的批示很快便下来了,但与李啸的计划有些出入。
在军统总部的指示中,忠勇护国军将分三路行动。
第一路为苏嘉沪挺进队,以第二支队刘进海部及淞沪行动总队为基干,由锦丰地区进逼太湖以东的苏州、嘉兴与上海之间地带,在此积极活动。
第二路为虞鹿澄挺进队,以第一支队陈德晏部为主力,由锦丰地区向阳澄湖、常熟、昆山之间区域进击。
第三路为武宜锡挺进队,以第三支队文宜钦部为主体,由广德沿太湖西岸向宜兴、无锡、江阴之间的地区出击。
军统总部要求,各挺进队前出至各自区域后,要充分利用地利,积极建立根据地,并寻机创造战机,相机开展游击战、奇袭战、破袭战,做到能驻、能打、能走,努力扰动敌人后方。
在电令中,军统总部特别命令李啸,由他亲自组建石丹溧特别行动总队,进出石凌、丹阳、江浦等地,对汪伪政府及日军大本营,酌机进行袭扰。
石丹溧特别行动总队,由李啸亲任总指挥,亲自组织指挥。
可以说,军统总部还是有人视李啸为眼中钉,老是不停地找机会,给李啸下套、使绊、出难题。
众所周知,石丹溧特别行动总队活动的石凌周边地区,地势平坦,基本无地利可用,又是汪伪政权的政治中心、日军的重要战略据点。
在这里,日伪方面的军警特机构密布,各种敌伪力量集中,于此开展敌我军事斗争的难度,不用想都知道有多大,明显是属于,站不住脚、藏不了身、打也打不过,跑也未必能跑得脱的区域。
更为坑爹的是,军统总部没有给李啸一兵一卒,要他自己白手起家,从皖北等地收拢一些当年被打散的部队,来组建特别行动总队,这其中有不少是已失去联系多年、近况不明、情况复杂的队伍。
这个任务给人一种比登天还难的感觉,相信很多人听了,都会知难则退。
但李啸不是一个遇困难就退缩的人,他一向喜欢啃硬骨头,一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主,没有挑战性的任务,反倒让李啸觉得不带劲,于是他便欣然接了这个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李啸首先要做的便是,拉起一支队伍。
经过仔细的研究,又参详了周颐青提供的情报,李啸很快便圈定了要争取的几支队伍,其中的重点是盘踞在皖北琅嵛山区的高万祥部。
高万祥原为国军313团团长,石凌保卫战被打散后,带着余部一路败退,到了琅嵛山才站稳脚跟,在这里驻扎下来,打出坚持抗战的旗号,也吸引了不少人马前来投奔。
日伪军曾对他的部队进行了几次围剿,幸好高万祥御下有方,部下都很拥戴他,他的作战指挥机动灵活,全军用命,数度摆脱险境,虽然损失巨大,但也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几年来,高万祥的旗号在琅嵛山区始终屹立不倒,据说手下还有六百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