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震动(2/2)
这话她早就想说了,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以前不说,是因为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光绪他们,并没有亲眼见到实际的差距,即使说了,也无法想象中国军队究竟落后了多少,说了也没用。现在既然他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那么不趁这个机会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还要等什么时候呢?
“皇上,现在我们的军队,必须引进大量的新鲜血液,我们完全可以派人到外国的军校去学习,然后开办我们自己的军校,培养我们自己的军事人才在这方面,先生他们那里就有现成的人才,我们为何不用呢?”她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地说道。
光绪便愣住了:“你要让**党人进入军队?”
他还从没想过这种事情。事实上,自从有了袁世凯这个反面教材,他便一直坚信着军队始终是要掌握在满人的手中才算牢靠。
婉贞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才会感到事态的严重。
他矫枉过正了
不是说满人中就没有人才,然而所有的满人加起来才多少人?中国毕竟还是汉人居多,还有其他的民族也各有各的特色。只看着满人这一块,没有足够的人才不说,更会错失许许多多真正有能力的人,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归根结底,光绪把大清的统治看得太重,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婉贞只希望这次的出访之后,能够开阔他的眼界,然后能够从中寻找到新的想法和出路。
看到光绪的沉默,她也并不感到十分的失望。思想这种东西,不可能在一瞬间就扭转过来,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当事人自己的领悟。她不着急,也不能着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来。
随着航程的一天天增加,时间一天天流逝,就连最兴奋雀跃的念哥儿,也开始感觉到海上生活的枯燥和无聊。
千篇一律的蓝天白云,蔚蓝的大海跟晴朗的天空连成了一片,所谓海天一色的美景,第一次见到是惊艳,第二次见到是习惯,天天看到那就是厌烦了。再加上海上本就没什么娱乐,每天晚上充其量也就是开开宴会之类的,一次两次还能打发时间,到了后面就谁都没有兴趣了,包括那些最热衷于宴会的洋人们都是一样,跟别提光绪和念哥儿他们。
不过万幸的是,虽然念哥儿和光绪都是第一次坐船,却并没有出现什么不适或者晕船的迹象,这让婉贞放心不少。
想想之前跟载涛和载洵出来的时候也是一样,那两兄弟似乎都没出现任何不适应的反应,看来光绪这一家子都是不怕坐船的,应该是家族的遗传吧
旅途无聊,她便不时回想起当初跟载涛一起出行的点点滴滴,忍不住就拿来跟现在的这趟旅途相比较,明知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却怎么也无法停止这种荒唐的举动。
光绪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只看婉贞时不时便陷入到自己的思绪中去,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叹息、一会儿摇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