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冲击(2/2)
一番打趣,婉贞不由得羞红了脸,躲在光绪怀里不敢见人了。光绪看着冯大娘满是皱纹的脸,缺了门牙的大嘴,脑子里浮现出她娇羞甜蜜的神情,顿时激灵灵打了个冷颤,浑身毛骨悚然,竟是再也不敢深想。赶紧转换了话题,他看向她手里牵着的孙儿,好奇地问道:“冯大娘,您这小孙子也有六七岁了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怎的还不去上学?”
冯大娘倒是毫无自觉,自己已经吓到了眼前的男子,咧着嘴笑道:“已经八岁了穷人家的孩子,吃的东西不多,所以长不大。”旋又叹了口气,说道,“说到上学,又哪儿有那么容易?咱们穷人家没钱,哪儿上得起哦”
光绪一听,更加奇怪了,问道:“朝廷不是兴办了十二岁以下儿童的义学吗?不收钱的,为何不去读?”
冯大娘看了他一眼。尽管他和婉贞此时身上都穿着普通布料的衣服,打扮也没什么特别,但在这种活了几十年的老婆婆眼里,却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两人并不是普通人。一般的平民百姓,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又怎么可能这么细皮嫩肉的?而且言谈举止文雅大方,一看就是受过教育的人,她私下里跟老伴猜测,肯定是个落魄的秀才和秀才娘子,暂时落难在这里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到底,谁又不希望自个儿的孩子读读书、认认字呢?普通百姓不知道什么叫做“知识就是力量”,但读点儿书、识点儿字,总好过目不识丁,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所以冯大娘这时就带了点儿心眼儿,有点希望这位秀才能够看在邻居的份上教自己的小孙儿认认字,因此加倍小心了说道:“您是有所不知啊这官府的义学,虽然说是不收学费,可那什么书本费、餐费、考试费……林林总总一大堆,加起来可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我们这种家庭哪儿给得出哦上学的事情,是想都不用想了我们也就指望着,孩子能够认几个字,回头能找个好一点儿的差事做,也就满足了”说着,不住地拿眼瞟着光绪,就盼着这位秀才老爷能够发发善心,教教自己的小孙儿。
然而她却注定要失望了光绪已经被她的话整个儿镇住,一时之间回不过神来,自然也就接收不到她期盼的眼神。她等了一会儿,见光绪毫无反应,顿时失望地叹了口气,拉着小孙子回去了。她只当是自己福薄,小孙子命贱,没有读书的命,却也并不怨怪光绪。毕竟非亲非故的,人家愿意教是心地善良,不愿意教也是人之常情。
婉贞却是看到了她的眼神的,对她的那点儿小心思多少有些明白。但一来,他们不过是在此暂住,很快就要离开,没有时间招收学生;二来,光绪乃是天子,九五至尊,又怎么可能纡尊降贵去教平民的小孩儿读书识字?因此只得狠心对冯大娘的眼神视而不见,转而忧虑地注视着愣愣出神的光绪,有些担心。
义学,乃是上次不经意间说到人才储备的时候,她随口说给光绪听的,原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其实说白了就是后世的义务教育。没想到光绪听了以后,大为赞赏,当即就跟载沣他们商量,把这件事情推广开去,要求凡十二岁以下的孩童,无论男女、贫富,都要接受教育。有钱人可以去高级一点的私塾,没钱也可以去官府兴办的义学,不收学费,开支一律由朝廷负担。这本是件好事,可如今听来,却似乎并未起到应起的作用
婉贞暗地里叹了口气,很是理解光绪的心情。义务教育,即使在后世,很长一段时间也做不到真正的免费教育,何况是现在?不收学费,可其他可以收费的名目多了去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皆然。
不得已,她柔声对光绪劝道:“皇上,您也不必太难过了,这种事情也是难免的,总有那么些人,欺上瞒下、狼心狗肺,只顾一己私欲,不管他人死活。朝廷的政令很多都难以实施下去,也不是只有这么一件例外,只能慢慢想办法解决,不可能一开始就尽善尽美的。”
光绪回过神来,沉沉叹息了一声,看着她,很是沮丧地叹道:“我知道,很多事情朝廷发布的命令是一回事,底下的人做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可每次碰到这样的事情,我都会很是失望,心里说不出的劳累。贞儿,你说,为什么朝廷的政令就不能从上而下、贯彻始终呢?”
婉贞哑口无言地看着他,不知该如何回答。这种问题哪怕在现代都无法彻底解决,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想了想,她只能说道:“皇上,还记得我以前说过的吗?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头脑也在不断地进步着,同样的事情,在国外和国内分别展开,或许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不过是人们办事的方法不同。如今的社会,要像以前那样束缚人们的思想,把人们限制在一种框架里面机械式的生活已经不可能了,人们想要的比过去多得多,达到目的的手段也比过去多得多,这就注定必须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不能用人的感情作为办事的依据,必须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从上到下的推行制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朝廷政令的执行程度。但即使如此,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会钻空子、谋私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皇上,您真的不需要太过自责、太过悲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