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人才(2/2)
婉贞沉默了半晌,叹了口气道:“人才乃是长期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大清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已经落后了列强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就算想要培养人才也只能慢慢来,如今不过是勉强支撑罢了。我也没有太多的法子,如果能够吸引那些留洋的人才为我所用是最好的,只是……”
她默叹了口气。那些人大多经过了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又如何肯为仍旧是封建帝制的清王朝效命呢?
“只是什么?”光绪疑惑地问道。
“没什么。”婉贞笑了笑,有些暗责自己的冲动,说到了不该说的话题,“只是这些人见惯了国外的繁华,大多是不愿意回来的,这便有些困难了。”
掩饰了心中真正的想法,只因说亦无用。光绪不了解这些,对他来说君权神授已经是深入骨髓的想法,从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若是被他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怕不立刻就会被划进“**党”的范畴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光绪并未发现她的言不由衷,只是笑道:“倒也不是人人都贪图富贵的,总有些人愿意回国效力,我会派人留意着,碰上合适的不妨授予高官厚禄,让他们专心为我大清效劳。”
能够用高官厚禄打动的又怎会是真正的人才?婉贞心里想着,却并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想了想又道:“其实,这么做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国外的情形跟国内大有不同,在国外干得风生水起的人在国内未必就能做出成绩来,皇上还是不要期望太高的好釜底抽薪之计,唯有我们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才,才能够得到真正有用的人,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出一分力。”
光绪想了一会儿,这才叹着气说道:“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如今国内大乱,许多地方都政令不通,国库也没有那么多钱来兴办教育。这事儿梁启超他们也上奏过多次,却始终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我也是一筹莫展啊”
听着他颓丧的话语,看着他打成了结的眉头,婉贞心中一阵绞疼,有一股渴望去帮他抚平紧皱的眉尖,让他开怀、放声大笑。相比之下,她情愿看到方才那痞痞的他,也不愿见到如今懊丧的皇帝。
“国家办教育固然好,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何不鼓励私人办学呢?民间的富豪商人不少,能拿得出钱来的也不少,只要我们措施得力,一百个人里面有那么三四个人愿意出钱兴办教育,那也是一笔大大的投资。”她说道。
光绪眼前一亮,忙追问道:“那你说什么措施能够鼓励他们兴办教育?自古以来无商不奸,拥有大量家财却一毛不拔的人多如牛毛,想让他们心甘情愿拿出钱来可不容易啊”
婉贞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道:“皇上,事到如今,你还信奉‘士农工商’那一套吗?商业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为有了商业所以社会交换才会进步,资金流动加强,人民收入增加,富国、强兵。洋人们不就这样发展起来的吗?商人中确实有些人丧尽天良,却不能因此就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不过,商人也是无利不早起的,若是没有利益,他们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因此,只要我们让他们看到,出钱办教育有利可图,那么不用我们多说,自然有的是人愿意去做,这便是我所说的措施了。”
光绪皱了皱眉头,对于其中的某些观点并不大认同。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这番话的整体印象,听口气,婉贞竟是有办法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似的,顿时兴奋了起来。
“你可有什么法子?”他急忙追问道。
婉贞笑了笑,说道:“不过有些想法罢了,我姑且说说,皇上只当是个参考吧。在国外,有国家将出资办教育的钱纳入了免税的范畴,虽然我大清并无此等规定,但若是明令那些肯出资办教育的人可以减免一定的税收,想必还是有些吸引力的。又或者,不一定要税收,只要他们肯拿出钱来,朝廷就给予一定的奖励,也是一样的效果。”
光绪想了想,这倒是个可行之法,可真的有人会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吗?
“能不能吸引人上钩,这就要看朝廷的本事了,关键是能不能拿出足够的诱饵来。”婉贞笑着说。
++++++++++
友情推荐:
清鸳(书号2110579):一梦之前,她是最平常的贵族少女,憧憬着高贵的身份、尊贵的良人;一梦之后,她的世界天翻地覆,人生轨迹也悄然改变,于是……那场九龙夺嫡的盛事也有了全新注解
不是清穿的清穿,有兴趣的亲去看看吧下面直通车可以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