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姑娘十五岁就能嫁人。(1/2)
前章节回顾:
小厮再道:“老爷说,何国府有一幼女,今年九岁,可与爷先定好亲事。”
“什么?”
伏府主厅。
伏闵其写下“何清欢”三个字。
他用笔戳戳,“清欢这孩子今年九岁,七年后也有十六岁了,能婚配了。她哥哥伯遥还有她的姐姐清予与你也熟悉,何国府与咱们伏家,那也是能配得上的。你既是不想现在就有王妃,那为父,也只能先给你定好,等你燕北回来再娶进门也不迟。”
伏南初很懊恼,“父亲,其实我不是很懂,为何不等七年我回京,再定呢。”
“你懂什么,凡是有封地为王的臣子,要么是已经成家,要么是已经议亲。唯独你是个例外,这次你既是回来,又不打算娶,那为父也唯有这样了。”
伏南初:“可父亲知道儿子并非是什么封地王啊,攻打云朝六地已是定局,儿子是去打仗的,不是去当什么舒坦王爷的。那些得了封地的亲王,与儿子的燕北王压根不一样。燕北王,是儿子打下来的。”
“可陛下觉得是一样的,”伏闵其摸着胡须,“陛下对你这议亲一事很是看重的,这渡京武官众多,唯独咱们伏家人是去战场上厮杀的武官。陛下一心要为伏家留后,不想让伏家断了香火。而你祖母,只有为父一个儿子。而为父也只有你伏南初一子啊。”
“父亲大可以和嫡母再生一个......”
“荒唐!”
伏闵其打断他的话,“总之,不管你是否愿意,明日我就要去登何府的门。”
高嫣躲在屏风后面,她悄悄把备好的茶水盘子收回,立在后面听到这话。
高嫣心里酸酸的。
伏南初一听,决定对伏闵其用缓兵之计,“父亲别急,既然父亲和陛下都有此意,我自是要遵从父命,不敢违背。只是父亲先别急,等儿子再去探探。父亲只看府门是否相配,又不打听这个何清欢姑娘是否有什么病症。咱们伏家都是单脉相传,还是别操之过急的好。”
“我只宽限你三日。”
伏南初一脸无奈的出来。
索山跟着他身后,“爷,早娶晚娶,反正都得娶。既然您现在不打算娶,那就先定了,等回来再娶嘛。”
伏南初:“战场厮杀之人,阎王要我何时死,我就得何时死。我又能怎么保证,六七年后会平安回来呢。定了人家姑娘,若是回不来,岂不是耽误人家一辈子。”
索山:“那爷就娶了她,再走也不迟。”
“然后我死了,她当寡妇?”
索山无言以对,“那爷要怎样。”
“去见见这位清欢姑娘,让她知难而退。”
伏南初又停下脚步,“与尚是九岁小姑娘见面怕是不妥,咱们去见见伯遥兄吧。”
渡京渡水亭外,何伯遥一听伏南初说完,险些一口茶没憋住喷到他身上,“伯父真打算,要把我的清欢妹妹给你早早定下来?”
伏南初点头。
何伯遥连拍大腿,“甚好!”
伏南初一皱眉,“我还以为,你会反对。”
“燕北王若是我以后的准妹夫,那我这个妹妹,也不至于在后院活不下去了。”
这话,让伏南初想起了矢屿,“清欢姑娘可是你何伯遥的妹妹,是何府的嫡女啊,她怎会在后院还有这档子事。”
何伯遥叹息,“南初你常年在外,内宅的周折也不懂。清欢是我们何府嫡女,却不是我母亲亲生的。她是父亲的第一任娘妻所生。那都是父亲年轻考功路上的旧事了。父亲没考入京前就有一位妻子,父亲是寒门出身,很早时就娶了娘妻。清欢是娘妻生的,父亲考功入京,娘妻按照习俗留在老家。清欢三岁时,娘妻因病离世。父亲才把清欢带回渡京。”
伏南初再问,“若是这样,清欢姑娘应该比你大啊。”
“这也是清欢妹妹来京之后,我们全家人都很诧异的事。我比她大五岁,清予比她大三岁,还有我的小妹妹与她同岁。可是在咱们家的宗册上却写着她是我们的大姐。也就是说,父亲考入京中时,就已经和我母亲有了我和清予,”何伯遥抚着下巴,“这事我后来想了很多次,大概猜懂父亲与母亲在娘妻没亡故时就在一起了,且母亲都没怎么惊讶这个妹妹,所以她知道父亲有位娘妻。”
“那清欢就算是你名义上的姐姐,其实是比你小五岁的妹妹?”
何伯遥点头,“是啊,虽是嫡女,且外头都以为是父亲考功前母亲生的。即便有母亲这个嫡母在,我也疼她,可她过得还是不如意。父亲不问后院的事,我有两位妹妹清予和清灵,她们处处欺负她。去年冬至,清欢险些被那场火烧死了。后来额头上留了块疤。也是从那时起,她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也不出自己的院。现在不过才九岁,整日抱着佛经背。父亲前些日子,索性把她送去了道观养着。府中的妹妹说她整日敲木鱼,敲的都快烦死了。”
伏南初听得一愣一愣的。
怎么一个内宅而已,居然这些事,都是险些要人命的事。
何伯遥说的时候,伏南初脑子里想的画面,全是那个大雨夜,他在酒馆门口捡到狼狈矢屿的时候。
前有大雨夜满身伤痕。
后有陆文府湖中被推下水。
难道,练兵马场她委曲求全说得那些事,都是真的?
“所以,我这个可怜妹妹,唯独你来渡她一劫收了她,”何伯遥拍拍伏南初,“有你燕北王的庇佑,即便你去燕北,她与你有婚约在身,在这后院,至少能安稳几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年。”
伏南初心里一怔。
他想起了尚在艰难中挣扎难生存的林矢屿。
他皱紧眉头,慢慢想起了她的所有话。
也想起了那个狼狈,险些被害死的大雨夜。
伏南初在重山道观的半山亭下见了何清欢。
他本是无意再去沾惹的,奈何何伯遥热情邀约,“来来来,今日你怎么都得跟我去重山。”
何清欢瘦瘦小小,头发全藏在詹帽下,眉心点一颗佛心痣。手里紧紧捏着一串佛珠,穿一件粗布小衣裳,脚怯怯收回。
伏南初看着她的胆怯和犹豫,就像是看到了林矢屿。
何伯遥直言不讳说了大概意思,何清欢“哐”也跪下了。
伏南初心想,糟了,这若是和林矢屿的话如出一辙,那他可如何是好。
“求爷饶了我,重山道观才是我的去处,”她抬头看向何伯遥,“遥哥哥,父亲只说让我来四五日就回,可我不想再回去了。求遥哥哥给父亲带话,这里很好,我哪也不去。”
说完,她起身拜别行礼,一路小跑顺着石子路上了山。
何伯遥看着她的背影,难过的叹气,“清欢,我会带到你的话。”
那日回府后,伏南初心里有了想法。
他去了伏闵其的书房,把何清欢的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他,”依父亲高见,何家这门亲,可定?”
伏闵其忧愁的放下笔,“自然是不能了,都怪为父,没有好好去查这些事。我想着何大人三位嫡女,这个年龄是最适合的了。怎么好端端的,居然还有这些家务事。”
伏南初眼珠子一转,“父亲是只在武官中寻,没在文官中打听?”
伏闵其摇头,“咱们不攀文官之流,文官官僚太重,同门出来的,在朝又是同僚的,处处都是算计。咱们伏家是武官世家,向来直来直去,走不了歪门邪道。文官勾心斗角,即便官位再高,为父也不想攀附。”
伏南初试图引导,“我听说,吏部尚书林秉生大人,倒是为官清廉,也不结同盟,无什么太大的门生。”
伏闵其盯着伏南初看了许久,“你最近和林府好像走得很近,你到底看上林府哪个姑娘了。我跟你说,林大人为官是稳妥,且官位也顺遂,没什么大的起伏。但是,林秉生是太后的人。”
“噢......”
他行了礼,退回到院子内。
太后和渡帝不和睦,且在渡帝登基时,外界就有渡帝是篡位一说。
虽说这事被压住无人再敢说,但是太后派和渡帝派向来是分开的。太后在朝中文官多,渡帝武官多,伏家更是渡帝心腹。
伏南初懒得想那么多,“林十八的苦难,我是解救不出来了,她只能自求多福了。”
索山:“那爷,咱们接下来要如何应付过去。”
他又扬嘴,肯定的笑笑,“不过,我和那位小姑娘,为何不各取所需呢?”
......
伏南初解释,“我的身份不能娶娘子。可父亲这里又紧迫的催促着,既然眼下这位姑娘要求一个身份来庇佑她。不如我和她各取所需,我给她身份,她给我一个能撑六七年的远去燕北。此番回京,我若是不定下亲事,父亲自会私下做主,怎么着都会给我挑一个的。”
“既然旁人不知情,又是一门心思要跟我,不如我怜悯一下这个小姑娘,给她一个能庇佑她的身份。然后再与她约定,六七年后她长大,我们从燕北回京后,这门亲事,自会由我做废。这样一来,既是应付了陛下和父亲的担忧,我也能安心回燕北。”
伏南初又道,“到时做废这门亲事,定不会对这位姑娘有所损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