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 十二坐法(2/2)
不大的屋子内除了一桌四椅,便是满地稻穗遮盖下一脚一坑的泥土地。
呼吸吐纳打坐法自古流传下来广为人知的有七种。
正襟危坐,七支座,六灶坐,金刚座,如意座,骑鹤座及散盘坐等。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但这种坐法多为佛门、所谓重心不重身,修心不修身,对于身体的危害倒可以不计。
周末所学的吐纳之法乃是道家十二支打坐法。
第一步讲究收心求静,这二年来的天天坚持,周末倒可以做到收发自如。
只见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不绝,长均有力。
做到这些,接下便是十二支打坐法最难的两个关节,只能意想而不可见其形,所谓心神意念守袓窍,三花棸顶秋月圆。
心神意守祖窍:祖窍在二目中心,是过去经书不载、历代祖师秘而不传的一窍。按照庄老所说“天下地上安祖窍,日西月东聚先天。玄关之后谷神前,正中有个空不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此窍是玄关出入、明心见性的门户,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柱,也是延年益寿的阶梯。初步炼性先守此窍。含眼光,两眼观此窍;凝耳韵,两耳听此窍。这即是古人所谓:“常有欲以观其窍,常无欲以观其妙”。守窍是为了忘窍,故有“知而不守是正功”之说。“以有心求则有相,以无心守则落空”。故云:无忘无助,似守非守。性要自悟,命要师传。心静念止是先天,意动神驰是后天。只有守定祖窍,才能使瞬息万变的活动思想安静下来。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做到心静念止,身如槁木,心若止水,意似寒灰,一念不起,一意归中,万籁俱寂,身心两忘,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直到感到一股电流在身上奔腾咆哮,犹如触电,全身酥麻,其舒服感妙不可言。
这正是形神俱妙,了在其中。此景中,但觉眼明心亮,神清气爽,精神振奋。修性本源事半功倍,得到五分钟的真静,便能消除一天的疲劳。每日坚持坐功,即使得不到真静,有时也会感到手脚出汗、丹田发暧、脸似蚁爬、头顶气旋。这些现象,都是坐功的收获,日积月累,祖炁修足自然玄关出现。
这两年来日夜修炼,始终坚持,周末便已经修炼到此。但再无寸进。这便是他的瓶颈。也是今晚他来庄老这的最主要目的之一。
但不想庄老却是早有所知,自己想到没想到的庄老都已经安排妥善。这便是有师傅的好处。
将魂元放置身前眉心一尺处,周末开始运转呼吸吐纳之法,随着一呼一吸之间,面门处的魂元犹如抽丝剥茧般化为一缕轻烟随着鼻尖吸引体内。
“呼”丝丝清凉舒畅,自鼻尖通畅脑门,使得整个人瞬间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大脑思维运转极为清晰透彻。伴随着小周天运转全身,一股触电的感觉自脑间开始自上而下奔腾咆哮,大脑皮层振奋,全身酥麻似若无力,这种感觉妙不可言,一个小周天便已花平时两个时辰的时间就已入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