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子弟(2/2)
一个计划已经成竹在胸了。
打着隐居旗号的袁绍举动却不像是个不问世事的清净人,他虽然多次拒绝朝廷召辟,但却专与曹操、张邈、许攸何颙等官宦之后、江湖侠士和党人结交。
所谓党人,就是一干因为不满宦官专政而被诬陷,不许做官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当时,这些读书人被宦官迫害,终身不允许他们做官,史称“党锢之祸”。
俗话说武官打天下,文官坐天下,这是必然趋势,历朝历代建国初期必定是武官的天下,他们是开国元勋,从刀山剑树当中走出来,封侯拜爵,风光无限,这种一般是世袭的贵族。打江山用他们可以,但要是用他们治天下可就不灵光了,这时就需要更擅长这一领域的文官加入到治国队伍中来,并且接手大部分的权力,让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这时的天下,就是文官的天下。所以吸引了这些知识分子世代读书,学而优则仕,他们也世代做官,手中把持朝政,利用特权兼并土地,久而久之就成为地主兼官僚的割据势力、名门大族,也就是士族。科举制产生以前,是否出身士族,是做官的必要条件,只要出身士族,成为名士,功名利禄自是接踵而至。可是现在,既不是贵族的天下,也不是士族的天下,而是宦官的天下,他们未曾寒窗苦读,没有名望,未曾血洒疆场,没有功勋,只需挨那么一刀,每天鱼肉一下乡里,祸乱一下朝纲,就骑到了士族的头上,不但想分一杯羹,还想连锅也端走,不遭到反抗才是怪事。
袁绍结交的就是这样一群人。
树大自然招风,袁绍的团体引起了宦官集团的注意,这个团体,好像对他们不怎么友好。这更是让十常侍二号人物赵忠心生不满,赵忠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袁绍不遵朝廷诏令,抬高身价,还养了一批死士,不知道这小子想干什么!”
经赵忠这么一分析,袁绍的所作所为就更是让人浮想联翩了,风言风语传到了袁隗的耳朵里,袁老爷子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宝贝侄子闹出了这么大动静,现在时局动荡,弄不好自己不但晚节不保,很可能连混个自然死亡都困难。于是袁隗找到袁绍说:“你小子想干什么,你这是想给袁家引灭门之祸啊”。
经过深刻的反思,袁绍终于关爱了一回老人,听了叔父的话,至少是表面上。
因为何进找到了他,贵族阶级大将军何进和士族子弟袁绍,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了一起。
看上去似乎是这样。
袁隗也把心放回了肚子里,看样子不好的苗头已经被压了下去,侄子跟了国舅何进,好好学习指望不上,肯定是可以天天向上了,自己这把老骨头也可以安度晚年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袁绍这一去将惹出更大的麻烦,甚至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