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海上(2/2)
这时听到祁子横说道,“走水路,经常会碰到一些追捕海盗,流匪的水军,即便是各大门派的船只。有时候也需要接受水军的盘查,若是还按照我平日里的装扮,那些将军士兵们见了肯定会对我格外警惕,这样难免平添很多麻烦。”
郑彧听完,立刻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背着那么一把巨型的重剑,又散发着超凡的气息,谁又能不警惕,如果要是水军见到祁子横那样的站在船头,不立即拔枪相向才怪呢。
如果每次遇到就要被拦下,虽然简单的盘问不算什么,但是也多多少少会耽搁不少时间。
于是郑彧便从怀中掏出毛笔与一本新的册子,因为之前的册子都已经写完了,这是郑彧重新购买的新册子,这本册子已经是郑彧写的第五本了。
记下祁子横刚才话,郑彧又问道,“所以你今天就换了这身衣服?”
“是的,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判断人的。”
郑彧点了点头,因为在郑彧看来,能听到祁子横的这样回答,让他很感到意外。
“但是我觉得凭你一人之力,冲出那些水军的包围,不算是什么难事。”
“你身为一个书生,你怎么会有这种幼稚的想法?”
祁子横回过头去,又望向眼前的大海,迎面吹来的风轻抚着他的胡须。
“这天下可不是光凭借蛮力就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天下。”
郑彧无奈的抖了抖肩,祁子横的这话说的很对,但是从祁子横的口中说出,这就让郑彧觉得很是新鲜。
“万物皆有灵,有灵皆有势。你看这大海。”突然祁子横看着郑彧说到,他的视线也随之又看向了大海。
“船行驶于水流之中,水流又能驱使着船,这是属于有形的势,人们肉眼可见。而这天地间又存在很多无形的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却很少有人能看得到它的存在,而你要做的就是多观察那些处于无形的势。”
郑彧一边听着,一边快速的把祁子横的话记录下来。
“你口中的势,是类似道家所说的道吗?”等郑彧书写完毕,才开口问道。
“也可以这么说。”祁子横想了一下,淡淡的说道。
郑彧接着记。
“我们这一行,还要在海上漂泊一个多月,南海派他们的船只只能送我们到苏州的渡口,到了苏州那边便是曹帮的地界,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我们到了苏州就需要换船了。海上风大,你多注意。”祁子横再次说道。
***
一日凌晨,郑彧在自己的房间里,早早的醒来,睁开了双眼。窗外虽然还有些朦朦胧胧,但是天空的星星却依稀可见。
郑彧从床上坐了起来,把窗户完全的打开。
一股属于海面上清晨特有的刺鼻气味,从窗户飘进来,郑彧慢慢的深吸了一口气。
呼~
冷空气弥漫着整个胸膛,郑彧缓缓的吐了一口气,伴随着熟悉的清晨的气息,残留的那点睡意也消失不见了。
先是简单的洗了把脸,郑彧整理了一下衣物,然后就坐在桌子旁,打开了他那许久未打开过的书本。
清晨起来读书,是郑彧这十几年来每天早上起来必要做的事。
只是在进京会考落榜回来后,因为祁子横的缘故,就一直就给搁置了。
这在船上一个月的时间,祁子横不再凌晨时分起来练剑,但是给了郑彧足够充足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当身体适应了一些改变后,每到了这个时间,郑彧就会自然而然的从睡梦中醒来。
而十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被搁置的一段时间,今天让他重新打开书本,竟然让他感到些许的不适,刚翻看没有几页,郑彧就突然低声叹了口气,
看着这已经被他翻阅的有些破旧的书,他便想起了之前考场上的种种无奈。但是他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埋头看书。
“下次考试,又要等上三年……”
一想到还要再等上三年才行,郑彧心情就变得有些心烦意乱起来,只得合上书本。
合上了书,郑彧又想考场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越想越心烦。
于是,郑彧便起身,转身看向窗外。
看着冉冉升起的晨光,郑彧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前几天的那场雨雾。那情景,如同幻境一般,蓝色的海洋与乌黑的乌云交织在了一起,如同梦境一般。
又让他想到端木熙与祁子横的那一场大战,郑彧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变的又熟悉既陌生,这又像是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的世界。
“现在现在告辞,回乡怎么样?”
在见识到了一些不平凡的人的不寻常之后,人们就会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
纠结了片刻以后,郑彧发现今天一个大早上都在叹息。
“算了,那些荒诞的想法,只会让自己更加心烦意乱,耗费心神。”
无谓的烦恼只会让自己更加心劳意攘。郑彧像收杂念一样把桌上的书举起来放在箱里。
“啊,这么一想,墨葫的墨几乎快要用光了。”
由于这些时日非常努力记录,用小瓷瓶暂时当作墨壶来使用的小墨壶,里面的墨几乎见底了。郑彧从行李中拿出墨砚准备磨墨。
像样的砚台是高价品,郑彧手中所拿的不过是便宜货,只是吃得还不错,郑彧用着的也顺手。
老是费心洗砚台,便宜的砚台也够用,郑彧往砚台上滴了点水,开始磨墨。
轻轻地。
磨墨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正所谓“磨墨如病夫,握管如壮士”,磨墨千万不要用力,要以自然的姿势,围成一个圈,慢慢地,有毅力地,让整个手臂动起来,才能得到真正好用的墨。
郑彧摆正了姿势,慢慢地动了动胳膊,好像要把心中的杂念排泄出去一样。随着他的动作,透明的水逐渐变成油亮的深黑色墨。
再倒一点水,磨墨重复着单调的动作,不由得想起了祁子横的话,“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