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神农演《连山易》(1/2)
神农即炎帝神农氏。
相传,神农氏名叫石年。其父是少典部落的君主,其母叫安登。一天,安登去华阳(今陕西华山)游玩,因感应神龙之气,在姜水(即岐水,流经姜氏城)河畔生下了他。他生下来时牛首人身,第三天便会说话,第五天便能行走。长大*之后,他身材伟岸、气度非凡,做了部落的首领。他带领他的臣民逐渐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因与黄帝在阪泉(今河北琢鹿东南)发生冲突,被黄帝所败,便来到了中原,先都陈(今淮阳),后徙鲁(今山东曲阜)。
据传说和史书记载,神农氏的主要功绩有:
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先河
伏羲氏开创了中国原始畜牧业的先河,而神农氏则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先河。
《白虎通义》云:“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也就是说,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果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为此,神农氏绞尽脑汁、苦苦思索。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后放进嘴里,觉得味道很好。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物。
后人为了纪念神农氏的这一伟大功绩,便尊称他为“神农氏”,并将其视为农业的鼻祖。
开创了中国商业的先河
据《周易·系辞下》记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神农发明的“日中为市”,“以物易物”,开分创了中国商业的先河,被称为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开创了中国医药和医术的先河
《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据史料记载,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四处寻找草药,并尝尽百草,总结出草药的五气(寒、热、温、凉、平)和五味(酸、甘、苦、辛、咸)的概念,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