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2)
蒋卫正想继续听琴歌讲述其他情况,可刚才被女孩为了密谈而打发走的宰和(这家伙可够粘乎的,蒋卫醒来他就几乎一天到晚跟在床前,害得男人差点殴这个被怀疑有玻璃倾向的电灯泡。)突然来到门外大声禀告:“大司徒与大司马大人来了,请求谒见国主。”
既然大臣要来见自己,那蒋卫还有什么好说的?迟早要见的,装失忆吧。
亏得这时代的语言比《史记》啊,《左传》啊,这些书上的简单许多,趋近于白话(估计是灾变后那些整天之乎者也兮来兮去的家伙死差不多了)。这两天琴歌也给他恶补了些古文,普通对话倒还凑合,否则蒋卫真不知道该怎么和这两老头交流。
琴歌在旁说明了蒋卫“失忆”的情况,又向男人介绍了两个老者。这两人在蒋卫重病期间都来探望过,所以女孩认识。
“上无恙,吾等甚慰。”看起来文绉绉的大司徒卢望开口了。
蒋卫还不太清楚大司徒是干什么的,所以就点点头道:“老大人有心了,吾身已大愈,只惜忘了甚多事。”
须眉粗豪的大司马齐汉看来是个粗人,人老了声音还是震耳欲聋:“幸主上无恙,否则先主家业就要尽归他人了!”
蒋卫一听,这还得了,自己虽然爱好和平喜欢享乐,但这可是野蛮年代呀,被人图了家业说不定命都会没的。忙道:“何出此言?”
卢望和齐汉倒是一致心急,竹筒倒豆子般把蒋卫重病归来以后的情况说了个大概。
到这儿就得先说说虞朝的情况了。
虞太祖江玟倒也是秦始皇般雄才大略的人物:立度量衡,设郡县,很有集权的野心。立朝后,天下汉人各部还有十二国也就是一小半的地方并未被攻下,而仅仅表示愿意为藩纳贡而已。对于这种情况,江玟的做法是先统一划分了全国的二十四州一百三十二郡七百八十四县,确定了爵位的大小。这一点没遭到任何抵触,十二国的国主认为你划你的,我也承认,但这又怎样?
接着,江玟开始大肆分封贵族爵位给这十二国国主和国中的谋臣勇将。这一手就厉害了。
是啊,江玟已经是名义上的天子,他的分封当然是名正言顺的。这样一来,事情就微妙了。承袭了周的制度,虞的贵族的爵位虽有高低,但权力地位上却是一致的,仅仅在祭祀礼仪上有差别而已。十二国的国主在地位上已经和手下持平了,而有了爵位的手下又得分封土地,猜忌与野心让那些国中开始出现激烈矛盾。十二国被搞得四分五裂,苟延残喘。
正当江玟踌躇满志准备真正一统天下建立集权时,西面的羌和西北的匈奴却同时进犯。问题出现了,本来江玟如果一鼓作气灭了分封后的那些小国也就罢了,可外敌一来虞朝自然没力量去继续这件事。原本作为计谋的分封却弄假成真。这样江玟的手下和亲族不干了,外人都成了公侯有了封地,咱这些帮你得天下的人怎能只有一些俸禄而已?内外压力下,江玟只得妥协,推翻原来建立直辖郡县制度的打算,实行分封制。不过他也不甘心就这样,于是分封的诸侯多如牛毛,领地大多小如弹丸,希望将来有机会一统时,阻力小些。
之后的虞朝统治中心移到了涛江中游(大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湖南与广西的交接地域),纠缠于与外敌的战争中,再也无力撤销分封,只能看着诸侯逐渐坐大。而近六十年里,虞朝能够完全辖制的领土已经不到汉人天下的三分之一,而诸侯们为了领地甚至到了互相攻伐的地步。虽然在名义上没人敢灭掉任何一个诸侯,可实际上族灭的已不知凡几,只不过那些爵位被胜利者以养子等名义派人继承罢了。
虎山国其属地为渤海州虎山郡,其郡以神山虎山为名,这也是国名的由来。
虎山郡的领地倒是不少,在天下一百三十二郡中绝对是最多的,南北六百一十里,东西三百四十里。但天寒人稀户不满万,地多山林贡不过十万石粮(这里用秦石,一石约三十公斤),实力恐怕得是郡中之末,连许多大县都比不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