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模仿先贤(2/2)
当他的手碰触到尸体手腕大陵穴时,低声嘀咕了一句:“行尸?”
看来白天时就有消息从郡主府传到她这里,苏御想八成是郡主故意渗透过来的。
太长公主感叹一声,又转过头来道:“听姑妈的,把那姓孔的姑娘和姓冯的试女当美人收。把侧妃的位置给我空出来。姑妈亲自给你选。你放心,姑妈看姑娘的眼光,那是相当的好。一准又漂亮又贤惠,你就回家等好消息吧。”
王说:侄儿我奉行仁义礼智信,尤其在乎这个信字。一心想做个一诺千金顶天立地的人。侄儿与那孔家姑娘,海誓山盟,发过毒誓,答应给她侧妃。侄儿不忍心辜负姑娘,可又不忍心伤害姑妈的一片好心,所以犯难。又想,自己不能做个一诺千金顶天立地的人,更感到悲哀,故而落泪。
“姑姑真是个热心肠……”
相反,苏御模仿先贤刘备,来公主面前哭一场,不但落了个“仁义礼智信”的好名声,还把事给办了。
苏御回想郡主快要气疯的样子,又心疼起来。想着收敛自己。而且还要对郡主更好一点。至于这第三侧妃,就是与皇族三太之间扯皮的砝码,而这也是郡主的底线——绝不能允许西门婉婷那样的女人进门,挑战郡主权威。
可不知为何,几十年过去,此邪术竟能再现于世。由此看来,当年老奴烧毁的并不是孤本。而这功法的害处,殿下也是清楚的。正如这个人,神志不清,才能干出这种糊涂事来。
她口中“老不死的”指的是詹玉林。詹玉林坐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一副高僧禅定模样,不吭声。他们那天因为什么吵架,赵媖没明着说,但话里话外的,好像与詹家侄女有关。
“你瞅瞅,这说来说去的,怎感觉我还成恶人呢了,唉…,这可不行……”
老貂寺倍感荣幸地坐下道:“有些话别人恐怕听不懂,但殿下一定能听得懂。老奴曾与殿下说过,有一本修炼‘十三鬼穴’的邪功。老奴在皇宫里当总管时,曾烧毁一些邪书,其中包括那本。
面对皇族三太,唐灵儿跟她们来硬的,结果不但没能把事情办成,还惹得三老太去太后那里告她,又要废掉冯侧妃。
苏御憨笑不语。
机要秘书梅红衫担心他着凉,把自己的被褥取来。褥子铺好,哄着半睡半醒的秦王翻身躺上去,再把被子盖好,一直睡到下午……
大半天就在流水账中度过,醒来时感觉精神饱满,看了看第四师的文件,做些笔记,便起身离去,直奔道光坊,去找太长公主赵媖。
一直等到傍晚,才见到太长公主大步流星走回来。公主虽年过半百,但身子骨非常硬朗,走路带风。见到苏御,她立刻想起关于孔家姑娘的传闻,便数落起来:
他口中的“行尸”指的是一种神奇武功。老貂寺并没声张,而是准备登楼去说。当时屋里只有苏御、唐灵儿、林婉、王珣、白展。苏御感觉哪里不对劲,向小西楼那边望了一眼。今天小西楼里格外安静,老黄竟然没出来凑热闹。
而且还痛改前非的口气控诉自己的错误,表达悔恨之心。又一再保证,这第三侧妃就是给姑姑留的,凭借姑姑的眼光给侄儿找个最合适的人。
苏御在公主面前,伪造了一个“乖巧”人设,当然要听姑姑的话,满口答应。
结果到了太长公主府,得知公主殿下去了赵准家,据说庚王妃与冯太妃吵了起来。媳妇吵婆婆,这还了得?公主殿下火冒三丈的去了。
这就是苏御特意给热心肠姑妈调制的配方。在公主殿下面前,即便秦王犯了错误,依然是个乖孩子,因为他就是很乖。怎么说他,他都是呵呵一笑,从不反驳姑妈的话,还不时夸赞姑妈几句。
如果大臣不吭声,只是曹玉簪一个人说。苏御就称之为骂人。
即便如此困倦,还是要去上朝。秦王常说:当官不自在,总不能因为家庭小事,耽误国家大事。
……
郡主很敬重老貂寺,苏御也是如此。别的奴婢都是站着,却一定要让老貂寺坐下来说话。
詹玉林痛风越来越严重,走路不方便,就坐在家里,与苏御聊起来。詹玉林被盯得紧,整日待在家里无所事事,他就写了一本编年体小说《长公主随行日记》。他拿出来供苏御欣赏,苏御看得一阵又一阵感叹,这简直是一本《皇族家庭生活血泪史》。
公主问秦王:这是怎了?
可是公主殿下也没完全答应苏御的请求,公主说,这第三侧妃,你们可不许再胡闹了。而且也不允许你再去外面拈惹草。你可别学你父皇。
什么好消息,这对郡主来说都是心头刺,只是无奈接受罢了,她情绪不高地瞥了苏御一眼:“那第三侧妃呢?”
放挂小鞭,迎接舵主,感谢书友“溺水的小魚兒”打赏10000钱。
感谢书友“热点”赠送冯瑜鸡腿。
感谢各位书友留言、投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