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名将养成计划(一)(1/2)
赵诚经过一阵忙乱,终于穿好了这一身还不太熟悉的古代服装,然后他信步走出营帐内室,来到外间四处打量了一下,看来这个营帐是刚刚才搭起的,只有必需的一些用具如桌子板凳,另外赵诚还在桌子上看到了纸和笔。
赵诚已经从兰心那里知道,这时已经发明了纸和笔,和赵诚原来时空里的科技发展顺序有些不尽相同,看来对这个时空里的科技水平,决不能以原来时空里的常识来推断,因为这里有的东西,会让你觉得还身处原始社会,而有的东西,却又让你惊讶科技水平的超前发展。
赵诚怀着复杂的心情,信步走出营帐之外,抬头看了看蔚蓝的天空,再习惯性地做了几个深呼吸,这时他发觉有一个人向他的营帐方向走来,仔细一看,来的人却是李牧。
赵诚看着李牧年青但挺拔的身影,不由想起自己时空里的,那个也叫李牧的绝世名将,令人扼腕叹息的一生传奇。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受封为赵国武安君,生涯中屡次重创敌军,而未遭一次失败,显示了他高超的、远超同时代对手的军事指挥艺术。
李牧常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边境地区,主持对匈奴的作战,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李牧以一人之力,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
赵王迁二年(前4年),秦大将樊于期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赵王迁三年(前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形势危急,赵王急忙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南下反击秦军,大破秦军于宜安(今河北高城县西南),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樊于期仅率少数亲兵冲出重围,畏罪潜逃燕国。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樊于期之首。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之沉重,而赵国得到喘息之机。因功劳巨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赵王中计,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从命,赵王便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之,一代名将没有战死在沙场之上,反而死在自己人手里。
赵国自毁长城,临战亲佞臣而诛名将,终于自食其果,三个月后,秦将王翦乘势大举攻赵,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赵国因此灭亡。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贸》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杀李牧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
脑中想着这些事情,李牧径直来到面前,赵诚这才惊醒。
赵诚从思绪中回过神来,看着前面这个也叫李牧的人,他目前还是年纪轻轻,到底和原先时空里的的李牧,是否会是同一个人?他以后是否会成长为一代绝世名将,其人生轨迹是否也会和那个李牧相同?赵诚不得而知,但看着这个也叫李牧的年青将领,赵诚心中的感觉而十分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