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凡尘仙子(2/2)
樊晨的家住在镇上,父母都是中学的教师,樊晨的父亲就是那个给胡一饼起名“胡一帆”的先生。胡一饼无数次地想象自己就叫“胡一帆”,自己名字和樊晨的名字是同一个人起的,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现实是残酷的,胡一饼还叫胡一饼,对胡一饼来说,没有拿名字取笑过他的只有樊晨。小学时,她留着个乌溜溜的麻花辫,脸上总有淡淡的笑,上课时一动不动地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后爱踢毽子,她最爱穿的那件白色碎花布裙,多年后还经常在胡一饼梦里飞舞。初中时,她扎着马尾辨,已经出落的玲珑有致,身边经常围着一群护花者,自己只敢远远地瞧一眼,或是偷偷地跟在她身后,看着她辫子一翘一翘的样子。高中时,为了便于打理,她留了齐耳短发,清丽脱俗,像一朵含苞的百合,美的让人心颤。
在樊晨面前,胡一饼有着深深的自卑。人家是独生女,父母是知识分子,人又漂亮,成绩又好,自己连人家的名字都配不上。胡一饼永远不会忘记高三那年的元旦晚会,因为马上毕业各奔东西了,班长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表演一个节目。胡一饼除了国歌能记得住歌词外,其他的歌词最多能记三句半。唱歌不行,朗诵普通话又不标准,想混水摸鱼找人合唱一首,别人又怕他影响自己水平发挥。胡一饼正一愁莫展,樊晨选唱的歌曲《独角戏》伴奏碟片找不到了,准备清唱。也许是想到快毕业了,以后再难见面,不知哪来的勇气,胡一饼主动提出要给樊晨伴奏。胡一饼虽然唱歌不行,但有一手家传的绝学,就是用树叶吹奏乐曲,或清脆婉转,或低沉激昂,余音绕梁,堪比任何一件乐器,据说当年奶奶和母亲都是被胡家这手绝学吸引,嫁入胡家的。
当主持人报幕:请听歌曲《独角戏》,表演者樊晨——胡一饼!哈哈哈哈,教室轰堂大笑,有的同学甚至夸张得跳到桌子上。胡一饼脑子一片空白,拿着刚摘的叶子傻站在台前。樊晨给了胡一饼一个鼓励的微笑,示意他开始,顿时,胡一饼感到山花烂漫,有了无穷的力量,全心投入到演奏中。胡一饼从来没有这么用情地吹奏过一首曲子,他完全沉浸在自己吹奏的乐曲中,眼前的一切都是空明的,苍茫的草原上,昏黄的落日下,自己像一只受伤的羔羊舔舐着创口,孤独的,寂寞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天仙般的女主人渐行渐远,消失在漫无边际的地平线,泪水不由地充盈眼眶。一曲歌毕,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半响爆发雷鸣般的掌声。两个人配合的十分默契,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使得同学对胡一饼刮目相看。但胡一饼认为那掌声都是给樊晨的,自己在樊晨面前就是一个小丑,刚才同学的嘲笑也证明了这点。正如刚才樊晨唱的,这份感情只不过是自己的独角戏。少年的心是敏感的,脆弱的,胡一饼只能把樊晨偷偷地铭记在心底。
现在樊晨就俏生生的站在面前,那曾经时刻萦绕在他脑海的头发已经盘起了,不知谁有没有给她做了嫁衣。胡一饼心酸酸的,这么长时间没见,樊晨更清新脱俗,更不可方物,更让自己黯然神伤。
“真的是你,胡一饼,我还怕认错人呢,这么多年你还一点没变。”他乡遇故知,樊晨真的很高兴。
“我变老了,你变漂亮了。”胡一饼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想玩点幽默,故作潇洒,可捧着盒饭,蹲在台阶上,一嘴的大排味,怎么也装不出来。
“你多会变得这么能说了。你是来找工作吗?”樊晨白皙的俏脸闪过一丝红晕。对于樊晨来说,胡一饼何尝不让自己记忆深刻呢。虽然说小县城的学校班级少,同学同班的时间长些,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整整十二年和自己在一间教室读书学习的同学又有几个?人生又有几个十二年?特别是在经历社会的纷纷扰扰后,童年有太多的回忆让人珍惜。在她的记忆中,这个男人,少年时总爱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地想着什么,苍白的脸庞,忧郁的眼神,对自己爱理不理的,和自己没有多少交集,直到毕业那年元旦晚会,他用树叶给自己伴奏,那孤寂苍凉的乐曲,自己差点呜咽地唱不出声来。这是一个迷一样的男人,多年后自己和同学同事聚会唱歌时,总会想到这个男人。
“我———是来旅游的,看这边这么热闹,就过了看看。”胡一饼不知这么,下意识地就说出来这句话。
“哦,挺小资的,我们公司在这里招人,我得先去布置一下,忙完给你接风洗尘。”
“不用,我马上就走了。”
“那不行,好不容易遇到个同学,怎么也得尽下地主之谊,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号码,你的号码呢?”
“我……我手机欠费了,正准备换个新号。”
“那你换好号码联系我啊。”樊晨走进大厅,远远的还向他比划了一个打电话的手势,提醒他记着联系。联系?怎么联系?难道告诉她,自己干了十几年的配种工作,因为找不媳妇,辞职到这里找工作,工作没找到?如其这样,毋宁死!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