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节 说服(2/2)
‘土地,我不需要那么远的土地,战争为了什么,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付出了代价却得不到收获,那么无论在怎么大义,我都不愿意麾下的战士去送死,攻坚战伤亡是在所难免的,肯尼迪人攻打欧陆,真正损失利益的其实只有罗斯人和圣宝莱人,与我而言没有太大的关系’纳尼亚慢慢的想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艾露莎此时全身无力但是还是能说下话,艾露莎反问道‘这次异端不就是绕过了圣宝莱而攻打我们吗’,艾露莎倒是很快的融入了到了这个贵族的圈子里,但是纳尼亚却一直都是徘徊在圈子外,无论什么事物或者人,只要你入局了深入了较真了,那么你就会慢慢的失去理智,看的东西也会被情绪所左右,许多事物就只能看见表面而无法看见内在的一些真正的事物。
就跟现实一样,如果以简洁的方式而言,哪里哪里有人杀了人被追击是杀人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会自发的抵制针对这个杀人犯,因为他的杀人犯,但是当你是那个杀人犯身边的人,知道内幕知道真相了解知道那个人的为人,就会发现事情不是如表面上所说的那回事,当然杀人犯有邪恶的也有被逼无奈的,那些被逼的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动手杀人,这时候你慢慢的代入进去,得知了许多你不知道的情况消息,你就会开始发现内幕,你知道的越多你就会越矛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杀人了终究是杀人了,虽然现在法律已经慢慢不符其实了,在强者对付弱者时几乎毫无功效,法律本身就是一件以上驱下的工具。
所谓的公正需要运气不错,没有踏入危险的圈子,没有碰到不可抗拒之力,那么法律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现在中的各种门门道道就看自己去把握了,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公,有人的地方就有得利者以及失利者,看得明白的人就知道社会人性其实就是一种非常简单明了的公式,永远都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平时需要一点点伪装一点点伪善,还有这一些傻傻的人为了心中的公义道德所做的努力,使得这个社会没有显得那么黑暗那么残酷,人间自有真情在,很傻很天真,但是也是一种奢望一种寄托,终究无力者占据主流。
最终纳尼亚还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艾露莎,艾露莎也沉默了,毕竟艾露莎经常跟在纳尼亚身边,对纳尼亚麾下的士兵还是由感情的,人对自己身边的人都会有感情,只是有着重有些淡而已,为了所谓的大义莫须有的意思让这些为纳尼亚出生入死的士兵去做无用功,艾露莎也有点慢慢的理解纳尼亚,因为情感的代入因为在乎了,纳尼亚还没有到那种为了利益牺牲一切的境界。
理查伯爵等人都来了,纳尼亚没法只能去接待,面对贵族们的质问,纳尼亚无奈的叫停将自己的说法说了出来,纳尼亚曾经答应过一次会跟大家一起对付肯尼迪人,那时候纳尼亚有点狂妄有点自大,随后纳尼亚却又变了个念头,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终究还是要还的。
最终老天还是给了个机会,纳尼亚碰到了对手的游牧民,最终一战也是祭奠了三位英雄先胜后败的基础,如果没有纳尼亚击败游牧民,那么可能连先胜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哪里来的后败,可能都被抓了,同样,如同纳尼亚不顾一切的参战了,那么结果同样还是先胜后败,因为纳尼亚全部力量不足以扭转局面,小人物的悲哀,看清自己不要疯狂因为那会灭亡。
所谓的出手纳尼亚自己是做了,而随后就是罗斯人救了三位英雄,其实这个表面上是这么说的,罗斯人救了莱茵联盟的英雄,但是事实就是战略上本来就是欧陆联军一起共同抵抗肯尼迪人,但是结果了罗斯人圣宝莱人都是一个个的防守龟缩起来了,最终决战的还是莱茵联盟的本土军队,当然罗斯人的将军受到命运女神的眷顾,让他遇到了个好机会,当然这也与他的魄力实力有关系。
也就是说救走三位英雄,其实也就是救自己,因为罗斯人需要莱茵联盟在前方抵挡肯尼迪人,当然事实的真相不带情感的说就是这样,而带情感的说就是罗斯神兵天降拯救了莱茵联盟的三位英雄,这是大恩大德,纳尼亚反正没什么感觉,可能如果三位英雄被抓了,本土的军队来的还多些,当然纳尼亚这种念头只是一闪就没有了,需要舍弃他人才有回报,纳尼亚还做不出来,纳尼亚比较喜欢做的还是自己认为最稳的事情,终归纳尼亚的世界是玩家世界而不是这个世界。
罗斯人将俘虏截断的莱茵联盟的平民,退给了莱茵联盟的贵族,这也算是大恩大德,说穿了不过也就是20万人而且还是男子损失惨重大部分都是老幼,罗斯人看不上,也需要莱茵联盟能够更好的抵挡肯尼迪人,如果当时没有退换人口,肯定会引发罗斯和莱茵联盟的冲突,这也算罗斯人不愿意看见的。
其实说穿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纳尼亚不肯出兵,纳尼亚胆小猥琐的基础上,虽然看的比较真和正确,但是这是个有情感的人组成的世界,情绪左右着这个世界,纳尼亚看别人喜欢从反面看,看事物都喜欢看反面,也算是多算败少算胜,有点小人度君子之心,没办法,那叫罗斯、圣宝莱财大气粗,纳尼亚只是一介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