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投资者论坛(2/2)
这些都是前苏联科技精华。如果不是江守义的银弹攻势、秦成孝的锲而不舍、布林诺夫斯基的手段和人脉,配合罗沙国产业链断裂、经济秩序紊乱,人才大规模流失等,这些优势产业很难走出国门。
而且都是本区域已经有基础的产业,可以顺利引进。比如钢铁设计院可以由兰陵钢铁设备厂承接,水电设备可以由东方电气承接,炼化设备可以由彭城化工厂等承接。只有船舶设计院有点悬空,不过日照的造船厂似乎可以。
果然,杨书记一顿感谢之后,就把目光盯向了船舶设计院:“兰陵这里只有一个内陆湖,船舶设计院可以放在日照。曹市长肯定热烈欢迎。”
“行啊,至于投资多少,杨书记自己看着写,反正小不了,以后几年也能有个保底的。”江守义最喜欢这种大喇喇的感觉,有着挥斥方遒、睥睨天下的味道,最不喜欢的就是斤斤计较、锱铢必争等手段,在他看来那都是小道。
“小奕,现在罗沙国那边的电脑很好卖,芯片也难买,现在莫斯科的电脑有三成是咱们卖的。深蓝电脑要是一直能这么便宜,三年后在罗沙国每年卖出十万台没有问题。存储器的话,要让江晓勇他们多跑跑,这些新玩意我是搞不懂了。”江守义悄悄地又给了江奕一个礼物,以前他甚至没有提前透露。
江守义也是能把电脑和存储器芯片卖到苏联,再加上以货易货政策,这两个亏损的产品可就能提前两年到盈亏平衡点了,对于江奕的长远布局有很大的好处。
只是江奕的着眼点却有所不同:“罗沙企业的专家收入不高,在兰陵拿到10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都挺开心;研究人员的收入可能要高得多,而且很多人去了欧美,拿到的月工资都是上万人民币。”
“小奕说的对,布林也说过,科学家被美欧等国看中了,每月2000美元收入,咱们这里没有可比性。”布林在秦成孝带领下最先去游说科技专家的,碰了不少壁。
“我们能够争取的专家,很大比例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用不上的吧?”
“太高的话,已经在国内工作的怎么办?”
“这可不是小数目,好几万人呢。”
终于,地方主政者坐不住了:“守义哥,小奕,这方面需要多少钱?地方也可以支持一部分,毕竟产业引进来会带来大量税收和gdp增长。”
“高级别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即使按照1000美元月薪,年薪也有上万美元,差不多10万人民币;厂里的生产型技术专家可能要按照500美元月薪才能和西方国家有点可比性,年薪5万人民币。如果按照1万高级别科学家和研究人员、10万生产型技术专家来算的话,每年需要6亿美元薪水。”
江奕一番计算下来,杨书记都不敢接了,只能简短地说了一句“我们这里可以给他们提供住房,解决了最大问题”。
“实在不行,就慢慢来吧,一开始少招一些人也行。”江守义也发现了问题的重要性,他从来没考虑、也没有计算过这些。可是6亿美元——而且是每年开支——的确把他吓了一跳。
“扶桑国专家的收入已经很高了,这些前苏联的专家都很清楚,也有人有意见,这也是我们这两年引进人才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慢慢来是可以糊弄自己,可是再等几年的话,恐怕前苏联的精华人才就全部流失殆尽了。
说到底很还是美欧的竞争力实在是太强,华国还处在产业链的底端,甚至很多产业都还没有理顺的原因。
“小奕,前几天不是有个技师大赛嘛,中级技工的工资能有多少钱?”江守义当时还不知道江奕为啥要搞这种节目,但是他记住了中级技工的收入是初级的好多倍。
“普通工人大概是400元基础月薪,初级技师的薪水是普通工人的2倍,评为中级的为5倍、能有两千多,高级技师是10倍、能有4000块月工资。”
“小奕,评为高级技师的,市里每个月补贴1千块,再加上服务十年提供一套住房,你觉得对这些生产型技术专家是不是够了?”杨书记一直在琢磨着怎么让市里能出把力,这倒是一个好机会:“对于高级别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除了住房之外,市里可以再赠送一台轿车,你觉得对他们有没有吸引力?”
杨书记真是精明,江奕心里说。这种引进专家人才的事情可是地方的大事,也会给兰陵一个出头的机会;专家别墅都是企业出钱,政府赚取名声;提供一台轿车听起来好像很大,实际上兰陵自产的轿车不到10万元一台,而且是一次性开支,江奕却要每年支出10万元。
再加上已在兰陵的好几万专家,每年额外支出也有好几亿元。最后宣传起来,好像都是杨书记的业绩。
而且用不了几年,这些人就能把华国的钢铁冶炼和锻造设备、电力设备、造船设备、基础材料的设计能力提升一大截,再来几万数理化高端人才,就能把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半导体等方面的设计能力短板补上。为华公司从罗沙国招募的数学天才,就解决了对5g发展至关重要的算法问题。这样的天才,能遇到一个就够弥补所有人才的开支了。
别看前苏联的芯片产业不够强,那只是在电子管和晶体管路线选择出现了失误,并不是他们没有研究能力。
“小奕,今年咱们在莫斯科投资的一些企业股份可以卖给欧洲的投资者,都是用美元给咱们的,钱的问题不大。”江守义在罗沙国耕耘多年,前几年是只出不进,去年开始西方投资者大举进入罗沙国,江奕已经让他们见好就收了,可以腾挪出一部分资金。
“那就先从做出贡献的苏联专家开始提升收入,三年内完成全员提薪,按照中级技师的标准给他们定级,再加上兰陵市的补贴,这样可以一次性达到扶桑国专家的一半;高级别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就按照资深研究员待遇,今年争取能够吸引五万人过来。”江奕想起了万人计划,国内竟然招不到足够的人才,眼看着孔雀向西飞,只能让东西差距更大。
上市!
这个字眼再次走进了他的脑海。自己积累了众多产业,只是缺乏一个变现的通道,a股却暂时给不了支撑。
香江!
“小奕,压力太大的话,慢一点也行,反正你杨伯伯在呢。”江守义看到江奕的脸色,知道他肯定是遇到大困难了。
“是啊,暂时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吧?”杨书记也不由得替江奕捏了把汗,这孩子身上藏着太多的事,可是自己能帮的的确是不多。
“爸,我在想···”江奕发现压力确实都积累到自己身上了,突然有一些心理不平衡,得给老人家找点儿事做:“听说以后石油进口权要专营,罗沙国跟华国的关系这么好,不知道能不能让罗沙国的石油企业在国内投资,申请一个特殊渠道?”
由于罗沙国的寡头一直向西看,加上华国在九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乏力,所以罗沙国的石油走向华国的步伐一直较慢,直到华国石油进口量井喷后才注意到这个大市场。如果有了石油进口渠道,输油管线说不定能够提前出炉,哪怕只是局限在边疆省也好。
“罗沙的总统好像快要来咱们国家访问了,我争取能进入商务代表团。要是不行的话,卢克石油自己也可以试试。”江守义还不知道石油进口专营的难度,随口就答应了下来。
眼看着讨论结束了,杨书记心里有几句话却始终没有说出来。还是再等等吧,他心里暗说。
大家都是一阵狂喜。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参与了这么大的事业,而且今后的保障这么雄厚。
除了江正民。
“小奕,前一段时间去燕京开会,我想着今天要来任城见面的,就没跟你说。”江正民被江守义一阵敲打,乖巧多了。
“我听说了,我们老师说股市暂时没什么机会,你们先别多买。”江奕也没告诉他自己的信息来源,就让他多担心一下也好:“另外,我还在想以后的企业年金要怎么管理。”
“你上次说是要让我们在申城买股票和国债,这样能赚到钱吗?年金的量不知道大不大?”
“兰陵的申请应该就快批准了,估计几年内就会有上千万人参加年金计划,估计每年能新增五六十亿资金。”在江奕的计划中,参股的企业,尤其是建筑类企业都是用人大户,只要注册在兰陵就行。
“这么多?我听说年金的管理费很低,这样摊薄我们的投资收益,好不好呢?”有了江奕的信息优势,江正民做的很多投资都是超高收益,可是资金规模大了,收益率必然下降。
“我们主要不是为了赚管理费,而是资金的投向。以后兰陵、任城的企业也会上市、发债,我们投资的企业也会有上市的可能。”江奕要的就是资金的使用权,管理费就当是做好事了:“而且年金还有一部分能够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兰陵股权登记托管中心的企业就有不少比较好的。”
“哦,一方面把钱发给那些专家,一方面又把钱通过年金收回来一部分,还是用在我们想要用钱的地方。这样不错,呵呵。”江正民这才明白了江奕的用意,只要钱能流动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循环,江奕也就不会缺钱了。
配合年金计划的实施,江奕的现金压力倒也不是特别大;有了江正民这个形象代言人,估计这些专家的收入最终还是会以“委托管理”的形式再进入江奕的控制范围,反哺股市、股权等投资。
“年金的占比不高,二哥还是要多发几个投资产品,争取把专家和技术人员的闲散资金都集中起来。”
“也是,年金最多也就是工资的10%吧,他们的银行存款才是大头。嘿嘿。”江正民终于看到江奕又是毫无保留地向自己交代一些事情,一直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小奕,我要是哪些方面忘记了,你可别忘了提醒我。”
“我会提醒你的。”江奕知道江正民一直抹不下面子,所以很多事情都没有告诉自己。
筹码峰技术还是算了,需要等到有一个特别靠得住的人才能托付。
“小奕,你怎么还在这里?”江守义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他亲自过来,事情应该不会小。
“二哥···”
“任城···张书记说无论如何要见一下。”
兰陵的声势已经造出来了,任城作为江守义的家乡,第一个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