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最好的礼物(2/2)
“我知道东芝半导体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在研发nor和nand型闪存,东芝半导体内部有人觉得这个团队是包袱,放着主流的dram不做,反而花了大价钱去走小路。但是nand闪存具有更大的价格优势,只要突破了技术门槛,我想以后一定可以超越dram的。”那个人也是豁出去了,和武强一样的一根筋,趁着难得的机会把这个信息抛出来。
说得如此之急,满口都是专业术语,没有考虑听众的技术水平。
“既然是‘非主流’,那么以前为什么能够一直研发下去?”
“以前他们的领导支持,现在他们领导突然去世,那个团队已经没有资金展开进一步的研发。南高丽的企业瞅准这个机会正在大规模挖人。其实,东芝半导体给的待遇并不高,专利奖金最高上限仅10万日元,不到6000块人民币。”那个技术人员终于完整地说出来自己一直想说的,然后就看着江奕和吴江元。
如果江奕不认可,他感觉自己以后就麻烦了。
江奕一句话也没多问:“如果同意你的方案,你能挖来多少人?”
“那个团队的核心骨干还没有离开,他们寄希望于新领导能够回心转意。我们已经聘请了一些人,我觉得可以学习当年引进苏联专家的方式,重奖引进技术人员的人。这样就能把那几十个人的大部分都挖过来。”
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江奕派出了布林诺夫斯基为首的技术人员,从苏联吸引了上千个技术专家。后来这些专家的幸福生活再次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往兰陵。
“你觉得给多少钱可以打动他们?”
“5000美元肯定够了,够他们一个季度的收入了。”技术人员抓住机会,眼睛都没眨一下就编出了这个数字。
“5000美元太少了,引进一个核心技术专家奖励两万美元,引进一个其他专家奖励1万美元。”江奕再次寄出了重奖。
他很清楚三松电子是怎么起家的。
那就是依靠扶桑国的技术人才,乘着美利坚打击扶桑国芯片产业的东风,承接了扶桑国半导体产品的市场份额。
从此,扶桑国的半导体产业从高峰时期的80%市场份额降到了20%,丢掉的60%被南高丽、湾湾完美获得。美利坚安全了,因为南高丽、湾湾对自己的依赖性远远超过扶桑。
“吴主任,需要多少资金,你们做一个预算。南高丽现在的存储器已经突破了64m,我们再不努力就没有机会了。”
现在扶桑国的市场已经丢了,再过几年想要引进芯片生产方面的技术专家,就只能去湾湾和南高丽了。
那对华国可是无法承受的风险。
“好,上限是?”吴江元一向替江奕省钱,现在才发现有些帮了倒忙,急迫性也提高了八度。
“不设上限!”
这句话既是说给吴江元的,也让很多技术人员听得见。
以后再有这样的建议,估计他们也会勇于提出来。
“现在是一个扶桑技术专家带领一个业务开发小组,国内是不是也可以扩大一些招聘规模?”既然你要砸钱,俺就系统性地砸,吴江元也发狠了:“燕京有很多研究人员也可以请过来,有几所电子科大也来拜访过我们。”
“好,里外一起使劲。”江奕又是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了:“这次也是不设上限,有多少合格的技术人才就引进多少。学习机的盈利、家电事业线的盈利都可以投入进来,交换机的盈利也可以。”
学习机和家电事业线都已经通过高昂的芯片价格“暗补”芯片事业线,这次又着重提出了交换机企业,这个支持力度可就太大了。
“既然是这样,那就不再做小脚女人了。从现在开始,我们芯片事业要实现大跨越。”吴江元得到了江奕的当中表态,心里压力就消失了。
以后谁还敢说自己烧钱?
“这才是我今天最大的礼物啊。”江奕暗暗告诉自己一句。
要不是那个技术人员拼命地一跃,自己哪儿能想到截胡三松电子?
“至于vcd···”江奕终于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大礼物了。
这个产业以及升级版的dvd,可是能够提供数百万就业机会,能够在全世界拼命捞金的产业。
即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的播放器、音频等软件也是vcd时期发展起来的升级版。
这样的一个长链条,岂不是凝聚十二地市的最佳先锋队?
不容江奕畅想,办公室主任跑过来了,向吴江元嘀咕了几句。
吴江元笑着摇了摇头:“江奕,看来管委会的会议离不开你。张书记有请!”